琉璃厂故事⑩ | 启功与荣宝斋

夏和顺

北京琉璃厂,又称厂甸。辽代为海王村旧址,元代曾在此设官窑烧制御用琉璃瓦。清代中叶起,每逢科举会试,文人雅士常聚集于此,商贾之家亦开铺设摊,以书铺为最,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等次之,俨然京都文化中心。乾隆年间开馆修订四库全书,益显繁荣;民国以降更是充当文化古城资料室、图书馆和研究所等角色,为繁荣学术文化助益良多。数百年间,有关琉璃厂的故事多不胜数,笔者不揣浅陋,缀拾撰写成篇,以飨读者,并就正于方家。

△启功拟大痴道人笔意

1980年荣宝斋新记诞生30周年,启功先生撰写《我和荣宝斋》一文志贺。虽是应酬文章,但他说“我对这有三十年新交谊,又曾有二十四年旧交谊的荣宝斋,岂可无一言为祝”,那时他与荣宝斋已有54年交谊,真可谓缘分匪浅,也可见其真挚之情。

荣宝斋始于松竹斋南纸店,康熙十一年(1672)创办,可谓琉璃厂的老字号,经营书画用各类纸张,以及笔、墨、砚、印泥等文房用具。因此类物品大多产于南方,故称南纸店。光绪二十年(1894)年,松竹斋南纸店设立连号荣宝斋。所谓荣宝斋新记,是公私合营的产物,成立于1950年。

启功说他“刚刚识字的时候”,看见习字用的铜镇尺上两行刻字有“荣宝斋”字样,就好奇地询问祖父,得知这是一家南纸店的名字。大概在1926年,他第一次到琉璃厂买纸笔,看到荣宝斋的墙壁上以及通道较高处都挂满了名人字画,大概也是他较早见到名人字画。他说自己虽然不全懂得好在哪里,但惊奇和喜爱的心情54年后仍记忆犹新。

启功在《沙孟海翰墨生涯序》中说,他第一次见到沙孟海先生的字,就是在荣宝斋:“我既没见过沙老先生的面,也没看过他执笔写字。但从纸上得到的印象,仿佛有一股热气扑面而来。看他的下笔,是直抒胸臆地直去直来;看他的行笔,可算是随心所往而不逾矩。笔与笔、字与字之间,都是那么亲密而无隔阂。”

他对第一次到荣宝斋的见闻念念不忘,也向长辈提出自己的问题,才知道琉璃厂一条街都是文化用品商店。清代各地赴京参加进士科试的举人,都到琉璃厂购买参考书和笔墨文具。

南纸店所挂字画,有一般书画家作品,也有大官僚、老翰林笔迹。启功说,那些高官大儒当然不是专为卖钱,实在因为他们和这些文化商店打交道太久,感情太深,并且以自己的笔迹能在这里挂出为荣。“以文会友,荣名为宝”,这就是荣宝斋得名的由来,其匾额也是同治十三年(1874)年状元、国子监祭酒陆润庠题写。

启功从青年时上学到辍学,年长后边教书边卖画,直到老年都未曾与琉璃厂中断过联系。如果说书店是他的“开架图书馆”,启功说,那么荣宝斋就是他的“艺术博物馆”。“我从它的墙壁上学到多少有关书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又在它的座位间见到多少前辈名家,听到他们多少教导和鼓励。”

启功还记得当年自己从荣宝斋拿到几元钱卖画润笔,出门又送到书店,抱着几本书回家的情形。而现在看见自己的笔迹赫然挂在中堂之上,心中对这个曾起过导师作用的“艺术博物馆”充满感激。

△荣宝斋启功作品展

2018年夏天,荣宝斋还举办了名为“景行维贤”的启功作品展览。此时启功已归道山13年,他与荣宝斋的交谊仍未断绝。

审读:谭录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