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76年,年轻貌美的宋皇后,一大早看...

公元976年,年轻貌美的宋皇后,一大早看到小叔子赵光义莫名其妙地来到跟前,立刻明白了一切,不禁泪如雨下地哀求道:“我们母子性命,就托付官家了!”赵光义心跳加速,激动地安慰道:“放心,共享富贵。”
 
赵光义原本默默无闻,直到赵匡胤凭借非凡的武力值,在郭威和柴荣的麾下步步高升,赵光义才在哥哥的提携下,开始崭露头角。赵匡胤称帝后,更需要可靠的亲人相助,赵光义因此飞黄腾达。
 
有一次朝会后,兄弟俩正在大殿上谈得口沫横飞,赵光义的儿子赵恒竟然不知不觉地爬上了龙椅,赵光义吓得魂飞魄散,冷汗直冒。尽管大家是亲兄弟,但是君臣有别,一旦僭越同样性命难保。
 
赵光义战战兢兢地跪拜在地:“小儿无知,还望皇兄息怒!”赵匡胤并未理会,只是笑着问赵恒(此时名赵德昌):“昌儿,你也想当皇帝吗?”赵恒毫无心理负担,天真无邪地回道:“全凭天命!”
 
赵光义的心都快跳出嗓子眼了,要不是赵匡胤在场,他真想找根戒尺,送给儿子赵恒一个完整的童年。但赵匡胤只是一笑了之,毕竟赵恒也不是非当皇帝不可,何况是亲侄子,怎能真的动手惩戒?
 
赵匡胤一直毫无顾虑地重用赵光义,不但封他为开封府尹,兼中书令,每当赵匡胤离开都城,都让赵光义监国,而且还在太后的强烈要求下,封他为晋王,其地位高于宰相,真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毕竟开国不易,那么多勋贵虎视眈眈,一着不慎必会满盘皆输。赵匡胤绞尽脑汁,大棒加胡萝卜双管齐下,才让战友们放弃兵权,回家享福。所以,能有亲兄弟在旁帮衬,他放心多了,当然,这也是太后的意思。
 
太后临终前,曾意味深长地问赵匡胤:“你为何能够坐拥天下?”赵匡胤为哄太后开心,随口回道:“全靠祖上和太后庇佑。”
 
太后脸色一沉,直言不讳地说道:“不对,你之所以富有四海,正是因为周世宗让孤儿寡母主宰天下,倘若长君临朝,天下怎会落到你的手里?你应引以为戒,百年后传位于弟弟。”
 
太后见赵匡胤默不作声,继续说道:“你先传位于光义,再由光义传位于廷美,最后由廷美将天下还给德昭。如此一来,大宋皆立长君,则可万无一失。”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赵匡胤自然无法反对,毕竟太后也是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着想,倘若严词拒绝,万一气得太后下线,那还怎么以孝治国,臣民们将会如何看他?届时民心思变可就不堪设想了。
 
金匮之盟给赵匡胤的压力非常大,他登基十六年,竟然没有册立太子,可见,他一直在选择儿子还是弟弟作为继承人上犹豫不决,以至于连传位诏书都没有,导致世人猜测纷纷。
 
随着赵光义逐渐位高权重,他的势力也日益壮大,甚至到了大臣们不怕赵匡胤,反而畏惧赵光义的特殊局面。当时的将军党进武艺超群,却大大咧咧,经常直言不讳地顶撞赵匡胤。
 
赵匡胤知道他心无城府,往往一笑了之。党进非常推崇孝道,还乐衷放生,凡是在街上看到有人饲养宠物,总是不由分说地将宠物强行放走。
 
并怒不可遏地斥责道:“为什么不用肉食孝敬父母,却用来喂养这些畜生,还有没有一点反哺之心?现在就全部放走,我看你还怎么喂?”
 
能够用肉食喂养飞禽走兽的非富即贵,这样的家庭奉养双亲绰绰有余,倘若真要跟党进据理力争,估计党进毫无胜算,但是大家知道赵匡胤非常欣赏他,看在赵匡胤的面子上,也只能忍气吞声。
 
这天,党进又在街上看到有人遛鹰,顿时就猛冲上去非要将它放走,对方吓得魂飞魄散,情急之下大声喊道:“这可是晋王的鹰!”
 
党进浑身一颤,赶紧把手缩了回来,恭敬地说道:“好鹰,小心照料,千万不能让它受伤了。”随即掏出一些钱给饲养员。
 
就连党进这样敢于犯颜直谏的武将,都对晋王赵光义心生畏惧,可见赵光义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和威望,早已非同寻常。晚年的赵匡胤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经过深思熟虑,打算通过迁都来化解。
 
令他始料未及的是,迁都一事遭到朝臣们的集体反对,起居郎李符一口气提出了八条反对意见,其他朝臣陆续跟进,但是赵匡胤的决心坚如磐石,他以祭拜父亲的名义,率领百官在洛阳坚持了两个月。
 
赵光义感受到了阵阵寒意,他的根基全在开封府,一旦迁都,苦心经营了那么多年的成果瞬间灰飞烟灭。然而对赵匡胤的儿子来说,却是一步难得的好棋,毕竟知河南府焦继勋是赵德芳的老丈人。
 
尽管赵匡胤开诚布公地跟赵光义解释,迁都是为了大宋的长治久安与繁荣富强,毕竟开封府无险可守,军队冗余开支巨大。但赵光义压根不信,他直言不讳地回道:“安邦治国,在德不在险!”
 
赵匡胤沉默不语,他感受到了弟弟继位的决心,打算从长计议。可惜半年后,赵匡胤突然驾崩。年轻的宋皇后立刻命宦官王继恩召来赵德芳,但王继恩擅作主张带来了赵光义,赵光义如愿以偿地登上皇位,大宋掀开全新的一页。
 
然而,自从北宋遭遇靖康之难,再也没有朝代敢把都城定在开封,靠近东北的燕京反而迅速走红,从一个偏僻的边城,一跃成为后世定都的首选之地,这么看,赵光义也算为后人做了一些贡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