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读论语*《论语》辨惑—也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草根读论语*《论语》辨惑—也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太行野老

近日在知乎上读到俯首拜阳明先生的一段文字,据先生论述:关于孔子所谓的“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的说法,讲的就是传统儒家“亲亲相隐”的原则问题。据先生介绍,这个问题在学术界早就有过非常激烈的争论了。下面引用先生的文字如下:

就在这个世纪初,当时还在武汉大学任教的邓晓芒先生就因为反对“亲亲相隐”原则和以他的老师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老先生为首的一众儒学学者展开过激烈的论战。最终也因为此事,邓晓芒先生与其师郭齐勇彻底闹翻,以至于从武汉大学离职。

最后,邓晓芒先生将其在论战过程中的发表论文收录在其书《儒家伦理新批判》之中。而儒学阵营的论战论文也由郭齐勇主编,针锋相对的收录在《儒家伦理新批判之批判》一书当中。可以说这两本书,就代表了当时两方学者对“亲亲相隐”问题的总的看法。

总的来看,邓晓芒先生的观点是:“亲亲相隐,可以作为权利,但不应当成为义务”。他认为,在传统儒家的叙事体系中,“亲亲相隐”原则成为了儒家伦理中不得不履行的义务,从而成为了腐败行为产生的根源。他强调,个体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格应当同时拥有“隐”的权利与“不隐”的权利。而出于社会的“公平正义”,我们更应当选择“不隐”。

据俯首拜阳明先生介绍:

虽然在论战中,邓晓芒先生以严密的逻辑与辛辣的文风实际上占据了上风,但从最终的社会结果来看,邓晓芒先生并没有获得胜利。在新一轮的立法中,“亲亲相隐”原则被纳入新时代法治的司法原则中。

在这里,各位老师无疑都把子为父隐的“隐”字解读为隐瞒、袒护的意思,也就是说把亲亲相隐解读为孔子主张要对自己亲人的过错和罪行有所袒护、隐瞒,不检举亲人的罪行。

主张“过则勿惮改”的孔子真的会认为隐瞒自己亲人的过错就是正直吗?难道自己亲人的过错就不需要改正了吗?说实话,我对这个问题充满了疑惑。那么就让我们再一次回到引起争论的这则《论语》子路篇第十八则,看一看孔子到底说了什么?

【原文】
13?18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1)有直躬者(2),其父攘羊(3),而子证(4)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子为父,直在其中矣。”
权威的译文是这样的:
叶公告诉孔子说:“我的家乡有个正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告发了父亲。”孔子说:“我家乡的正直的人和你讲的正直人不一样: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正直就在其中了。”

可以看到,权威的解读是把“”字解读为了“隐瞒”,故而才产生了以上所谓的“亲亲相隐”的思想。在这里,我们暂且不讨论这种解读是否符合孔子的原意,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孔子的亲传弟子是怎样来理解孔子思想的。

《礼记.檀弓上》有这样的记载(采用网上的通译,不再附录原文):有一次,孔子的弟子有若问另一个弟子曾参说:“您曾经请教过夫子(孔子)被免去官职(以后应该怎么办)的问题吗?”(问丧于夫子乎?)(曾子)说:“我曾经听夫子说过:'希望丢官以后赶快贫穷,希望人死后赶快腐烂’(丧欲速贫,死欲速朽)。”有子(表示疑惑)说:“这不是君子应该说的话。”曾子说:“我(的确是)亲耳听夫子(孔子)这样说的。”有子又说:“这不是君子应该说的话。”曾子说:“我是和子游一起听夫子说这话的。”有子说:“假如夫子真的说过这样的话,肯定是有原因的。”曾子就将这件事告诉了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游。子游说:“有子的言论很象夫子啊!那时夫子住在宋国,看见宋国的司马桓魋(宋国主管军事的长官)给自己做石椁,三年还没完成(很多工匠都累病了)。夫子说:'像这样奢靡(劳民伤财),还不如死了赶快腐烂掉的好啊。’希望(人)死了赶快腐烂,是针对司马桓魋而说的。南宫敬叔(孔子的学生,因为过失被免去了官职,离开了鲁国),(当他再次)回到鲁国的时候,带着丰厚的珍宝行贿君主及重臣(以求再次得到任用)。夫子说:'像这样用钱财(行贿)而求得到任用,丢掉官职(以后)不如贫穷的越快越好啊。’希望丢掉官职以后迅速贫穷,是针对敬叔说的啊。”曾子将子游的话告诉了有子。有子说:“是啊,我就说了吗,这不是夫子的本意。”曾子说:“您怎么知道的呢?”有子说:“夫子在给中都制定的礼法中有:棺材(板)四寸,椁(板)五寸,我依据这些知道(夫子)不希望(人死后)迅速腐烂。从前先生失去鲁国司寇的官职时,打算前往楚国,就先让子夏去(打听),又让冉有去申明(自己的政治主张)。依据这些我知道(夫子)不希望(失去官职后)迅速贫穷。”

这段文献记叙的是孔子的弟子们对“丧欲速贫,死欲速朽”含义的相互探讨。由于考虑问题方法的不同,对同一句话,弟子们有着不同的理解。有子能够全面的去分析问题,并且和孔子的一贯言行相联系,所以他的解读最符合孔子最真实的思想,有子分析问题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研究孔子思想仍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现在,让我们再一次回到“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这句话上来。很显然,有了过错不去改正,而采取隐瞒的态度显然不符合孔子严以律己的一贯思想。那么,在孔子的时代,这个“”字是否还有其他的解释呢?

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记得小时候,我们乡下的木匠师傅在矫正弯曲的木质板材的时候常用的一个词语的发音就是“yin”,他们称矫正弯曲的木板为“yin ban”,此“yin”字有“矫枉”的意思,它所表达的含义是否和“子为父,父为子,”中的“”字相通呢?或者就是同一个字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果然搜到了“隐括”这个词语,他的释义如下:

隐括,读音为yǐn kuò,汉语词汇,亦做“ 隐栝 ”,以矫正邪曲的器具; 引申为标准、规范; 矫正,修正;审度,查核。

并标明出处为:《韩非子·难势》:“夫弃隐栝之法,去度量之数,使奚仲为车,不能成一轮。” 王先慎集解:“ 张榜本、赵本'栝’作'括’。” 陈奇猷 集释引太田方 曰:“揉曲曰隐,正方曰栝。”(我在中华书局(2017.3重印)高华平、王齐洲,张三夕译注《韩非子》难势篇608页找到了这个句子:“夫弃隐栝之法,去度量之数,使奚仲为车,不能成一轮。”隐栝解释为“矫正曲木的工具”。)

网上说:汉刘向《说苑·杂言》有“夫隐括之旁多枉木,良医之门多疾人,砥砺之旁多顽钝。”句。《荀子》法行篇:有“良医之门多病人,隐括之侧多枉木。”句

另外在多种古籍中皆有“隐括”二字,释义皆为“矫正邪曲枉木的器具”,不再一一列举。

结合以上“揉曲曰隐”对“”字的解读和“隐括”的释义,我们可以看到“”字可作“矫枉”或“矫枉的器具”讲。

如此看来,我小时候听木匠师傅所说的“yin”字亦可写作“”字无疑。

那么,“子为父隐,父为子隐,直在其中。”这句话是否就可解读为“父亲矫正儿子的过失,儿子矫正父亲的过失,正直就在其中了。

事实上,在民间,传统的中国人正是这样做的。依笔者看来,自己的亲人犯了错,不去积极地教育纠正,努力弥补错误所造成的社会影响,而只是简单的报官了事,或一味隐瞒他的过失,任其一错再错,终至酿成大错,均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是与孔子所倡导的中庸思想背道而驰的。当然,这两种行为都称不上正直。

对待自己亲人的过失,中国传统儒家历来就有“门内之治恩掩义,门外之治义掩恩”的观念。父亲偷了别人的羊,作为正直的儿子就应该积极的去赔偿别人的损失,以弥补父亲的过失,而求得他人的谅解,并委婉的劝谏自己的父亲知错能改,不要一错再错,这才是一个正直的人应该做的。

在这里,我想引用孔子的一句话“不教而杀谓之虐”,作为对“其父攘羊,而子证之。”的回应。

最后,衷心的感谢俯首拜阳明先生及各位老师就“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所做的各种解读。学生浅见末学,多有不当,还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草于2021-5-17

(0)

相关推荐

  • 来读论语丨沈铖老师 :隐恶扬善,成全大义

    诸位好! 上一次跟大家分享<论语>时还是小雪,明天就是大雪了,刚好跨越了一个节气,很高兴今天又跟大家分享<论语>. 我给大家分享<论语>是有一个脉络的,就是以&qu ...

  • 关于《论语》“父子相隐是否为直”的探讨

    [前言]:此探讨发生于2019年某月周四.周五.周六. [探讨参与人]:莫奥兄弟,老鬼,郑强老师,青石道兄,伍建一老师 [有理有据的理性观点有]:莫奥兄弟"社会环境论".老鬼的&q ...

  • 【第293期】音频学《论语·子路篇第18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是何意?

    音频学<论语·子路篇第18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是何意? 13·18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音rǎng)羊,而子证之.&quo ...

  • 什么叫“父为子隐”?孔子这句话被争议了上千年,还没找到答案!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也". ◆ ◆ ◆ 来源 | <论语> 文 | 也可自话 图片来源 | 网络 ◆ ◆ ◆ 孔子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也."是什 ...

  • 立翁:也谈“父子相隐”

    立翁 | 也谈"父子相隐" 2021-05-08 18:52:00 <论语·子路>: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q ...

  • 草根读论语一一不一样的孔子 序

    草根读论语一一不一样的孔子 序                                    太行野老 近来心境颇不宁静,无非为一些小事所扰,大有世事难以遂心.不被人理解之惑 ,不免牢骚几句, ...

  • 跟着杨老师读《论语》——学而篇第六则

      从现在开始,杨老师会带着大家读经典,从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的必读书目,到推荐同学们阅读的优秀书目都在所涉范围.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坚持,好读书,读好书,日积月累,就会发现书好读!    让我们先从& ...

  • 宝利老师带你读《论语》

    首先说两件事.一是我开讲语音小课开始主要是为今年教的高一学生方便背诵,但是上次课之后,得知听众里竟然有很多大方之家,这使我如坐针毡,出了一身白毛汗,生怕贻笑大方落个笑柄.只好再次恳请大家多包涵,多指正 ...

  • 宝利老师带你读《论语》——“学而”第七则

    论语第三讲:1.7子夏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而"篇第七则. 这一则翻译起来向来有争议.主要是第一句,"贤贤易色",一般翻译成:用尊贵的优秀品德之心来改变爱好美 ...

  • 宝利老师带你读《论语》——“学而”篇第七则

    论语第三讲:1.7子夏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而"篇第七则. 这一则翻译起来向来有争议.主要是第一句,"贤贤易色",一般翻译成:用尊贵的优秀品德之心来改变爱好美 ...

  • 宝利老师带你读《论语》第四讲

    现在我们一起学习第十四则,一起读: 直译:君子,吃食物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要谨慎,到有道之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说是好学了. 孔子不重视物质享受,他最喜欢的学生是颜回 ...

  • 宝利老师带你读《论语》第五讲

    论语第五讲--子贡 各位朋友大家好,时间最是无情,他绝对不会因为谁没有完成什么事就为之停留片刻.一转眼,我们的论语已经是第五次课了,大家还在坚持学习吗?一定要持之以恒哦!如果想在每次更新后马上就听到, ...

  • 梁启超 |如何读《论语》《孟子》?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

  • 名家谈 | 任继愈:中国人都应该读《论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是反映孔子思想的基本文献.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诸多方面,对当代治国理政.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