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意义上的汉族是真实存在的、可以定义的,是精巧的人类学奇迹
DNA意义上的汉族是真实存在的、可以定义的,是精巧的人类学奇迹。但不是用男性Y染色体来定义
1. 之前有些学者或爱好者,试图对汉族用DNA来定义。这未尝不可,有科学分类价值。但是由于技术限制,研究手段过于依靠容易定位的男性Y染色体,其实弄出了一些不太扎实的结论。如认为汉族就是人最多的Y-O3系,C系就是北方游牧民族,O系大战C系。这个理解过于简单,汉族和游牧民族内部都有大量的O系和C系。
2. 技术进步能给出更多信息,随着古人类DNA钓鱼检测技术出现,几百个4000-9500年以前的中国大地上古人的全基因组被测到,大大丰富了人们对DNA体系的理解。这些基因,和现代中国各民族的基因就能对上,说明上古中国人就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没有外来人群更换人种的现象,如欧洲农业人群取代采集狩猎人群。
3. 但是中国古人之间的DNA差异很大,特别是南北差异大。可以理解为冰期过去后的1.4万-1万年前,从东南亚方向来了多批差异很大的人群,进驻空旷(之前来的都冻死)而且转为温暖的中国大地。各家选择的路线不同,主要分为南线北线两类。中国南北方都适合生存,农业社会转型也不错。这些人就分批住下来了,后面人数急剧扩张。
4. 从8000年前起,南北人群就出现交流,南方的跑到北方,北方的跑到南方,双向DNA交流。上古这种交流是温和的,到了5000年前开始加速,后面就是有历史记载的南北方人群交流了。总体趋势是交流越来越频繁,现代交流是最频繁的,人们的通婚选择面非常宽。
5. 这种情况下,可以先定义少数民族。这些民族与汉族通婚少,和其它族通婚也很少,历史上形成的DNA特色能够保持。在形成之前有上古混合的过程,有小混合。能够代表一些基因特色,如某种基因在大部分族人中都有,别的类型的少。从DNA聚类分析来说,少数民族很有特色,多种特殊的基因“高频”出现,其实对应上古人类的基因。
6. 汉族群体就几乎没有那么高频的特殊基因,但是少数民族的那些特色基因,汉族基本都有,只是频率很杂。也就是说,不是少数民族的,就是汉族。在数学上,这是一个精妙的定义。这并不寻常,理论上来说完全可以出现另外一个或几个大族群,不是汉族,但是也不是少数民族,不少国家就是这样。
7. 汉族的形成,基础是自古以来不断需求大一统的力量!统一的意义,不是形式上的一个皇帝就算,而是人群内部通婚。都通婚了,肯定要交流,就会说一样的话、写一样的字了。这是不容易的,很多国家统一了,人群仍然不通婚,甚至还故意制造障碍,如印度种姓制度。
8. 在长期通婚融合的作用下,汉族人的基因类型混合的很充分,是大混合。每个汉族人检测,会发现自己有一点少数民族是DNA成分,其实是混合的作用。如果少数民族参与通婚大混合,后代中的特色DNA成分比例就会减少。而对应“南方汉族”“北方汉族”的特色基因,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多的很,对应历史上汉族最初起源的主体人群的基因,少数民族也有。
9. 如果只测中国男性的Y染色体大致类型,由于只是23对染色体中的一个,其实信息很少,根本判断不出这个人是什么民族的。如果测Y染色体很精确,如果是某些罕见的特色类型,那可以判断是什么族,一般也只能说,是什么族的概率大。如果是测了全基因组,不用太精确,都能看出明显的模式,判断属于什么民族人群就靠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