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等于现在的多少钱吗?
大宅门中有一个情节,七爷赶着马车上街,在一个豆汁摊喝豆汁,他的马在没人注意的时候吃了隔壁摊的包子,在老板不依不饶的情况下,七爷给了老板一块大洋,老板就高兴的欢天喜地的,那么那个时候的一块钱有多值钱,能让一个生意人如此高兴?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根据1917 年的文献资料记载,当时上海的普通工人家庭每月的正常开销在15元左右,而一般工厂的男工月工资在10 元左右。当时的女工工资会低一点,这样算的话,双薪家庭每月收入在18元左右。对比目前的城市普通上班族的生活花费,一块银元至少相当于现在的600元。
老上海外滩
1917年的时候社会环境相对来说还算稳定,所以物价波动不大,这样的对比还是比较准确的。但随着1919年国民政府银元的过度投放,其价值开始走低,随之而来的社会动荡也加剧了这种走低驱使,特别是粮食价格飞涨,使得银元的购买力更是直线下降。鲁迅先生在1920年之前,仅花费了500块大洋便在北京西三条胡同买了一处四合院。但1930年之后在北京随便租一个房子却要30块一个月, 一年房租就需要360块大洋。可见大洋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处在贬值的状态。
30年代的北京街景
1935年价值最低时十块袁大头可能连一斤米都买不到。1937年之后民国政府管辖下的金融体系已经崩溃。所有的国内货币基本上已经失去了作用,取而代之的是黄金和美元。
到了抗日战争后期银元因为其本身就具有的价值,其货币价值开始好转。并达到了作为货币价值的最高峰。根据北京当时的时间记载,当时两块银元就够一个人一个月的生活。4个人在东来顺吃一顿一顿火锅,只要一块大洋。这样换算下来,一块大洋就上千了。
之后随着民国政府的倒台,银元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开始出现在文物市场。这就是我们下期要聊的内容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