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学】王玉哲||古道西风(三)

The Lantern Festival

古道西风(三)

文/王玉哲

十一、红旗漫卷、延安星火耀中华

兴国曾试探性的问一个比自己还小的红军战士:“你们是怎样在这强大众多势力的围剿中生存下来的呢?”小战士笑笑,非常自豪的说:“我们拿起锄头就是农民,拿起刀枪就是战士。那些乌合之众又能奈何我们呢!”

他猛然间明白了,这才是咱老百姓自己的队伍;才是保护咱老百姓、爱咱老百姓的队伍。他在陕北人民政府的“反帝反法西斯”的激情中,看到了中国的真正希望。

几年间,那些军阀、政客走马灯似的轮番表演完了他们的闹剧。将介石对延安的围剿也是下了大的血本。兴国参加了两次延安保卫战,战斗中,曾两度负伤。随着日本亡我中华野心的暴露,西安事变,达成了二次国共合作。合作初期,兴国的伤口才痊愈,在入党的宣誓发言中,他说了这样一句掏心窝子的话:“是我的师傅鼓励我,向恶魔打出了第一枪。是党引导我,走上了正确的革命路……”。

在第一次延安保卫战时,为了打破乱人的铁臂合围计划,连队组织反冲锋,他的左侧腰部被弹片击中,同志们轮番替换着把他背了回来。这种阶级友爱的精神,在军阀的队伍里,作为一个普通的士兵,是没有如此结局的。他坚信了阶级友爱的力量,更 坚信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论说。

此时,他再次从一个普通士兵做起,最终凭着优秀的军人素质、和对党的坚定信念,还有在学习班的优秀成绩,被提拔为八路军抗日先遣队尖刀营里的一名排长。

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士气,中国人民军队从防御战开始转变为反击战。

十二、北上抗日、故地遭遇旧仇人

在延安中央军委英明决断下,我八路军一部派往东北与抗联一起组织抗日游击战争。兴国被委任为抗日先遣连的连长。临行修整期间,他请假独自悄悄的把师傅和师娘的尸骨取来,带在身边。他想顺便带他们回家,回到那片总是令他念念不忘的深厚土地。

深秋已近,湿寒的雨;茂密的树木;冰冷的步枪;手榴弹和子弹,紧贴在单薄的军装和身上。如果说这只是一次单一的有固定路线的行军还好,但此次长途穿行的地区,皆是伪满控制区。为了不影响行军,便采取夜行晓宿,穿山绕镇,蔽其锋芒,不是万不得已,决不与敌交锋。

在一个风大无霜冻的清晨,兴国布好了岗哨,把连队准备安排在,岭南的向阳山弯里休息。这时,后边紧赶上来一个改装的士兵,急忙报说:“我们的一车生活物资被一个自称叫黑无常的伪军给劫了,按连长的吩咐,我们是改妆的,也未与他们近距离接触,急忙撤离,追赶部队来了。目前,他们是不会知道我们来历的”。听到这些,兴国急忙通知人,立即接应后边的战士,以防不测。另外通知所有人,立即隐蔽到山上林深草绿的地方,外再加两道岗哨。

兴国原来的计划是,今晚就差几里路就到老家了,本想静静的把师傅和师娘安葬在家乡,再赶路,可今天的情况让他意识到,家乡是不能久留的,只有把二老先安葬在此,等太平了再迁了。只可恨,黑无常这个恶贼,又投靠了日本人,如果我一暴露了身份,势必会给北上的部队带来大的麻烦。盘算好了,掩埋完二老尸骨,作好了标记。他强压下心头一次次闹腾着的恨意。睡不着就去查岗,换战士休息。

好不容易熬过去了白天,夜晚的霜花便降在柴草和士兵们的身上,为防不测和御寒,战士们只有头枕背包身靠在一起。

兴国悄悄的和教导员一起,把大家叫醒,不能生火做饭,只有咽炒面渴凉水。二十分钟后,便整队向北急行而去。

十三、祖国解放,千里荒原牵牛刚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但国民党却容不下我共产党的存在,但战争的结果却大出蒋介石的预料。东北解放、平津战役已近尾声,国民党在这里的政权土崩瓦解。

张兴国,此时已是一名更加出色的八路军先锋骑兵团团长,首长安排他的部队从西线沿辽西、赤峰、隆化、承德一线进攻,与东线山海关的部队配合,形成对北京的合围之势。

一路上,大小战斗频繁,但国民党的残余势力已经无法阻挡我解放大军的攻势,被分割包围在城市中,不是投降就是被歼灭。

兴国另外还选派了二十余人的精干小分队,顺便剿匪,和日伪残余势力。可遗憾的是,那个黑无常牛刚,却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一点消息都没有。兴国顾不了这些,随大部队继续投入到全中国的解放战争中。

1951年,兴国转业,他向组织请求,回到热河省作公安工作。因为,黑无常牛刚没有受到人民的审判,他死不瞑目。

兴国明查暗访,走村串庄,一边组织土匪的罪恶证据,一边查寻黑无常的下落。他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几乎走遍了热河的所有地区。终于有一天,在内蒙古的呼市一个开旅店的老板那得到了一些准确消息。这个老板,原也是土匪出身,后洗手做起了生意,他认识黑无常牛刚,半年前,他从这里路过,逃去了与外蒙古交界处他的一个堂姐家里。

兴国终于长舒了一口气,他要从紧张的情绪下,把自己放松下来。因为,就要和黑无常彻底的过招了。他要做好一切准备,务必做到万无一失。

中蒙边境,一个只有几十个蒙古包的小村,兴国前一日,便在一个牧民的口中得到了详细的情况。为了万无一失,清晨,人刚起床的时候,便立在了蒙古包帐前。两条牧羊犬向他扑来,他骑在马上,冷静的,用棍子把狗击退。对女主人说:“我是牛刚的结拜兄弟,投奔他来了”。说着话,下了马,做好了出击的心里准备。

黑无常吴刚听道这话,急忙闯出毡帐外,当他看清对面来人,惊出一身冷汗,急转身;向拴马桩拴着的马奔去。兴国曾设想过黑无常的两种反应:没想到,吴刚做出的反应却不是第一种对抗;而是作了第二种逃跑的选择。

兴国用出这几年在战争中炼就的真本领,两三个飞越,便扑到了黑无常的身后。双手用力抱住黑无常的脖颈,然后转身一个背摔,将黑无常重重的摔趴在地上,紧接着右膝猛的捣在他的后腰间,双手再利落的把他的双手合拢在后背,腾出一只手,从腰间取出绳子,将他绑了个结实。

可接下来的动作,简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兴国从腰间取出早已备好的三米长的粗钢丝,握紧一端、猛的从黑无常的右肩甲缝穿过,然后拧牢。紧接着,又抓紧另一端,从自己的左肩甲缝穿过并拧牢。这一气合成的前后动作,惊呆了在场的所有人。也给他的传奇,画上了圆满记号。

几个月后,黑无常牛刚、还有作恶乡里的一些匪徒,受到了人民政府的审判。几十宗打砸抢杀人案,宗宗都是死罪,判了死刑立即执行。

兴国割了他的一把头发,在父母兄长的坟前、还有刚迁来的师傅师母坟前焚烧祭拜!

他终于了却了十几年的夙愿。也终于真正轻松的昂起了头。

(完)

王玉哲,笔名圆梦,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步古沟镇西庙宫村农民。一个从事绿色种养的小农户。

—— E N D ——

图文编辑:陇上光明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

(0)

相关推荐

  • 一条军毯的故事

    我珍藏着一件父亲留给我的传家宝,它记忆了烽火硝烟.抗曰战争时期我军在延安八路军大生产运动中自制的精神产物:一条军毯. 珍贵的军毯 1939年2月,毛主席提出了"自己动手,生产自给" ...

  • 从沂南出发,押运黄金去延安,这在当时是最高机密

    从沂南出发,押运黄金去延安,这在当时是高级机密 --百岁老人孟英讲述山东黄金支援抗日大局 山东记忆 孟英 1913年出生,直隶省(今河北省)武清县人.曾经在天津工商大学附中读书,后考入北平辅仁大学.1 ...

  • 18岁八路军用步枪击落日军飞机,创造抗日神话,他是如何做到的?

    虽然说抗日战争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是抗日战争带给我们中国人民的屈辱是永远无法抹去的,应该是被永远记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现如今许多的影视剧中出现了大量的抗日剧,而这其中大部分都堪称是抗日神剧,也就 ...

  • 美国人史沫特莱​为何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北京的八宝山革命公墓是中国规格最高的革命公墓,能够安葬在这里,对逝者来说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也是对其一生的肯定.在这个公墓里,安葬着一位被称为"中国人民之友"的美国作家,她就是艾格尼 ...

  • 三次甲子山反顽:莒南变成“山东小延安”

    原标题:莒南变成"山东小延安" 图1:甲子山位于沂蒙山区的莒南县东北部,耸立在莒南.日照两县之间.它东扼滨海,北依五莲山,西据鲁中,南面是滨海之平原,海拔480米,方圆几十公里,有 ...

  • 高波(能文亦武双英才)

    高波1913-1948),原名高如化,别号连峰,1913年出生于陕西省米脂县.少时先后在小学和米脂三民二中读书.1930年,投奔参议陕政的爱国民主人士杜斌丞,当过勤务员.警卫员.副官.1934年考入西 ...

  • 建立抗日后方根据地,大家议论纷纷,萧劲光为何支持留在延安?

    1937年8月下旬,延安连日来大雨滂沱,泥沙俱下. 一天,毛主席召集萧劲光等人到他的书房来研究军事部署. 大家就毛主席提出的部署问题,你一言我一语,谈笑风生.谈到一半时,毛主席摁灭手中的烟蒂,突然转过 ...

  • 十万人马撤退,最后只剩130人,邓华和宋时轮的责任有多大?

    作者:莫孤烟 邓华和宋时轮都是我军赫赫有名的战将,记载他们辉煌军事生涯的文字可谓汗牛充栋.不过,再优秀的将军也有"走麦城"的时候,他们也不例外.发生在1938年秋天的"平 ...

  • 【乡土文学】王玉哲||古道西风

    The Lantern Festival 古道西风 文/王玉哲 一.流落异乡.巧计退敌 出京西,过古北口,便入承德境内.说起承德,解放前称热河,地处北京.内蒙.东北之间,中国的咽喉要地.燕山北麓,彼邻 ...

  • 【乡土文学】王玉哲||古道西风(二)

    The Lantern Festival 古道西风(二) 文/王玉哲 六.北京遇险.守军夺战马 且说神算张师徒二人,连夜快马加鞭,直奔滦平县而来.那顺风客栈本是建在郊外,甚是方便,神算张唤出正等得焦虑 ...

  • 【乡土文学】王玉哲|| 爱梦游天堑(外三首)

    The Lantern Festival  爱梦游天堑(外三首) 文/王玉哲 太阳月亮不换班 黑白论长短 嫦娥离开了后羿 孤寂成永远 是谁用碧海蓝天 偷换了嫦娥一生的欢颜 她只有用山作船 云作帆 风缠 ...

  • 【乡土文学】王玉哲|| 我在沸腾的雨季守望(外三首)

    The Lantern Festival 我在沸腾的雨季守望 文/王玉哲 我在沸腾的雨季守望 七月的雨 太过铺张 超越了人们的想象 当年小茅屋前的池塘 一片泽地汪洋 蛙儿抢在我的石凳上寻舒爽 我只能大 ...

  • 【乡土文学】王玉哲||打磨时光

    The Lantern Festival 打磨时光 文/王玉哲 一 一家一部书.正着读苦中有甜,倒着读甜中有苦.人生最大的赢家,不是学会了苦中作乐,而是懂得把苦酿成甜.这才是追寻幸福的法门.幸福的日子 ...

  • 【乡土文学】王玉哲||命运有轮回

    The Lantern Festival 命运有轮回 文/王玉哲 当人降生在这世间的时候,上帝便收去了他一半最好的命运.所以,人最初总是在哭啼中降生:在困苦迷茫中求索.当你的加倍努力,偿还完前世今生的 ...

  • 【乡土文学】王玉哲||雨雪催春

    The Lantern Festival 雨雪催春 文/王玉哲 早春的雨雪鼓舞着.最初绘声绘色的,是雨:是淅沥沥的小雨,笔直的扑满我的视野,如年轻驰骋飞翔的梦想,有远方.有希望.有力量.有爱情.又似母 ...

  • 【乡土文学】王玉哲|| 野村暑夜曲

    The Lantern Festival 野村暑夜曲 文/王玉哲 暑夜的村庄 涌动着青春期热恋的香风 时间坐下来 细数着檐头的露珠 各类的虫儿 迫不及待的开始咏鸣 大开的窗子 嘀嗒的老钟 陪伴沉醉的鼾 ...

  • 【乡土文学】王玉哲|| 云海牧羊(外二首)

    The Lantern Festival 云海牧羊 文/王玉哲 我跟着羊 爬上云雾之峰 清醒了 是破浪乘风 沉醉了 是海豚翻泳 雾驱动着我们 我们云海中飞腾 云是排山海浪涌 淹没我在无边的海空 雾是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