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种诉讼属于“重复起诉”
(案件同一标的是否构成重复起诉)
(注意:来自网络,侵删)
一个诉讼中,都存在一个或者多个诉讼标的,代表了当事人诉讼中所针对的请求与事实。那么,案件同一标的是否构成重复起诉呢?
案件同一标的是否构成重复起诉?
不一定。
构成重复起诉需要符合相应的条件。
一、认定重复起诉的一般标准
新民诉法解释第247条规定:“当事人就已经提起诉讼的事项在诉讼过程中或者裁判生效后再次起诉,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构成重复起诉:
“(一)后诉与前诉的当事人相同;
“(二)后诉与前诉的诉讼标的相同;
“(三)后诉与前诉的诉讼请求相同,或者后诉的诉讼请求实质上否定前诉裁判结果。
“当事人重复起诉的,裁定不予受理;已经受理的,裁定驳回起诉,但法律、司法解释另有规定的除外。”
该条规定,系针对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24条第五项 “重复起诉”这一概念,第一次做出明确的解释和界定。此解释,可以作为“一事不再理”原则的具体适用规则。
但是,新民诉法解释对重复起诉的这一解释和界定,却未能真正解决民事诉讼中何为“一事”这一本质性的问题。
根据新民诉法解释第247条的规定,重复起诉的构成要件有三,即:
1、当事人相同;
2、诉讼标的相同;
3、后诉与前诉的诉讼请求相同,或者后诉的诉讼请求实质上否定前诉的裁判结果。
这三个构成,当事人相同最好理解,
即后诉的原告仍为前诉的原告,
而后诉的被告仍为前诉的被告。
如果当事人的诉讼地位发生变化的,则并非“重复起诉”。
诉讼请求相同,
或者后诉诉请实质上否定前诉的裁判结果也好理解,
比如后诉要求解除合同赔偿损失,即是对前诉实际履行合同的裁判结果的否定。
新民诉法解释将此作为重复起诉要件之一,确有必要。
但是,什么是“诉讼标的”相同?
诉讼标的,
是诉讼当事人之间,
请求法院裁判的法律关系。
学界普遍接受的通说是,应当按照诉讼请求、和原因事实(指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来确定诉讼标的。
按照这一理论,诉讼请求不同,
则即便原因事实相同,亦可能构成不同的诉讼标的,
从而导致不同的诉的发生。
但是,目前采取的通说仍将诉讼标的,
理解为“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裁判的法律关系”。
那么,对一个事实在法律层面的不同解读,可能产生众多的法律关系,而如果每一种法律关系都可以构成一个诉讼标的,
那么也就意味着一个事实是可能被“重复起诉”到法院,
并可能得到法院不同的裁判结果的。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22条关于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的规定。
如果债权人依据合同法主张了违约赔偿后,是否还可以另行起诉主张侵权责任呢?
至少按照新民诉法解释第247条的规定,债权人仍然可以提起诉讼而不构成“重复起诉”,毕竟违约赔偿请求权与侵权赔偿请求权,其诉讼标的并不相同。
所以,新民诉法解释第247条关于重复起诉的一般标准,由于将“诉讼标的”这一概念作为判断标准之一,
从而没能很好的解决“重复起诉”
或者“一事不再理”,
相反却可能导致对裁判结果不满的当事人,通过主张其他“诉讼标的”而“重复起诉”。
二、“重复起诉”一般判断标准的例外
新民诉法解释第248条规定:
“裁判发生法律效力后,发生新的事实,当事人再次提起诉讼的,
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
《警察常见执法过错100例》,业务好书,张玉鹏律师等著,京东)
. 该条规定可以视为对认定重复起诉一般标准的例外规定。
同时也体现了最高人民法院在重复起诉问题上,
仍将原因事实或者客观事实,
作为判断是否构成重复起诉的标准之一。
事实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24条第五项的规定中,
并未就发生新的事实的情况下,
当事人应当另行起诉还是应当申请再审做出区分,————但实践中,受案法院一般会要求当事人申请再审,
而不接受当事人的“重复起诉”的请求。
因此,新民诉法解释第248条,是对裁判发生法律效力后,发生新的事实时,
当事人如何行使诉权的进一步的细化的规定,
这一规定无疑更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诉权。
可是,如何认定“发生新的事实”?
例如,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合同签署后若干年后,双方合作没有实质性进展的,任何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而如果一方当事人在合同约定的解除期之前,
请求对方实际履行并得到法院支持,
那么在对方并未实际履行,而时间经过后已经满足合同约定的“若干年”的解除条件时,是否能够另行起诉解除合同呢?
毕竟按照新民诉法第247条的规定,
后诉的当事人、诉讼标的与前诉完全相同,
而后诉的诉请实质上否定了前诉的判决结果。
换句话说,是否单纯的时间的经过就已经构成了“发生新的事实”呢?
更何况,如果当事人在另行提起诉讼时,
明确主张“发生新的事实”的,
而这一主张应由法院在实体审理中做出判
更何况,如果当事人在另行提起诉讼时,
明确主张“发生新的事实”的,
而这一主张应由法院在实体审理中做出判断,
而不可能在案件受理之前、判断当事人关于“新的事实”的主张不成立,
从而受案法院必须接受当事人的起诉。
《警察常见执法过错100例》,业务好书,张玉鹏律师等著,京东)
.
无疑,当事人很可能以所谓的“新的事实”、
甚至与案件无关的其他事实,
另行提起诉讼,
从而导致前诉裁判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
进一步讲,所谓“发生新的事实”,
显然需要提供“新的证据”对此加以证明。
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00条第一项又规定,
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因此,如何判断这一“新的证据”证明的到底是裁判后“发生的新的事实”,
还是裁判前发生“旧的事实”?
毕竟,新民诉法解释第248条,
将“发生新的事实”的时点、
限制在“裁判发生法律效力后”,
但我们常常面临的情形是,
“新的事实发生在裁判发生法律效力前,
但相关证据产生、或者取得、在裁判发生法律效力后”( 产生、或者取得、),————
————这个时候,当事人是应当申请再审还是另行起诉呢?
上述司法解释仍没有对此作出解答。
虽然无论是当事人申请再审还是提起诉讼,
民事诉讼法中均给予了当事人程序上的救济权利,
但由于申请再审的期限、
与另行提起诉讼的时效存在巨大的差别,
以及申请再审和提起诉讼在程序上、
实体上启动程序的巨大差异,
很可能因当事人和法院对此的不同认识,
导致当事人的实体权益遭受不可逆的损失。
对此,还望最高人民法院,
在对新民诉法解释进行进一步的适用解释或者修订时,
能够给予明确。
(《警察常见执法过错100例》,业务好书,张玉鹏律师等著,京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