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LAS-Leigh叠加综合征

神经病学医学网 中华内科杂志  作者:杨松 孙翀 朱雯华

仅供学习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报道1例由线粒体DNA(mtDNA)基因G13513A突变导致的MELAS-Leigh叠加综合征,并结合文献报道的8例MELAS-Leigh叠加综合征资料,对该病的临床、影像及基因特点进行总结。患者多在14岁前发病,相继表现出Leigh病和MELA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或者两种疾病特征交替出现;影像学可见累及基底节、脑干、小脑以及大脑皮层病灶;肌肉病理可见破碎红纤维和琥珀酸脱氢酶深染,致病基因多样化。

线粒体是人体最重要的产能细胞器,是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线粒体通过氧化可利用底物及呼吸链电子传递合成ATP,其结构和功能异常可导致能量代谢异常。脑和肌肉能量需求旺盛、线粒体含量丰富,在线粒体功能出现异常时常首先受到影响,称为线粒体脑肌病。MELAS综合征和Leigh病是线粒体脑肌病的两种临床类型,由线粒体DNA(mtDNA)基因G13513A突变导致的MELAS-Leigh叠加综合征临床少见,国内外仅有个案报道。现报道1例MELAS-Leigh叠加综合征,供临床医生加深对线粒体脑肌病叠加综合征的认识。
病例资料
患者男,16岁。因'癫痫发作6年,加重1个月'于2018年11月9日入院。
患者于2012年9月无明显诱因突发意识丧失伴四肢抽搐,持续数分钟后缓解;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脑电图提示异常脑电活动,诊断'癫痫',当时未用药治疗。
2013年3月出现头痛伴视物成双、双眼斜视,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提示左侧楔叶、右侧小脑和中脑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半年后复查MRI,提示病灶消失。
2014年7月患者因视物模糊就诊,MRI提示右侧枕叶皮层高信号,考虑'线粒体脑病',基因检测提示mtDNA13513基因发生G>A突变,突变频率5.0%。给予左卡尼丁、辅酶Q10等治疗,同时给予小剂量奥卡西平控制癫痫症状。
2014年10月因视物模糊加重就诊,MRI提示左枕叶DWI高信号。
2015年8月患者因癫痫发作再次就诊,同期出现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语速缓慢,伴有右下肢轻乏力,走路右偏,运动耐受性差。MRI提示左侧额叶、右侧颞叶、脑干多处新发病灶,DWI呈高信号,磁共振波谱分析(MRS)示病灶部位乳酸峰增高。
2016年2月患者出现左上肢间歇性快速抽动伴左下肢不自主抖动,每天发作5~6次,激动或疲劳易诱发。MRI提示双侧顶、枕叶大片T2WI高信号伴双侧基底节对称性T2WI高信号病灶。考虑右上肢肌阵挛伴锥体外系症状,遂停用奥卡西平,改用氯硝安定1mg 2次/d,肌阵挛显著改善。
2018年10月患者肢体抽动频繁(每天10余次),反复摔倒,极易疲劳,MRI的T2 FLAIR像提示大脑弥漫性片状高信号病灶,累及双侧额、顶、颞叶和脑干,同时伴有双侧基底节对称性病灶。第2次基因检测提示mtDNA13513基因G>A突变,突变频率17.3%。予氯硝安定加量,巴氯芬、精氨酸等治疗,肢体抽动发作频率减少,病情好转出院。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毒物接触史,按计划预防接种。个人史及家族史:否认遗传性疾病家族史。
体格检查:体温36.9 ℃,脉搏78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00/70 mmHg(1 mmHg=0.133 kPa);身高170 cm,体重55 kg;瘦长体形,精神状态一般,巩膜无黄染,结膜无水肿;双肺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反应迟钝,语速慢,应答切题,记忆力、计算力、判断力下降,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10分,双眼视力下降,双侧瞳孔2.5 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运动正常,双眼左侧凝视可见眼震,双侧闭目、闭唇肌力4级,伸舌居中,颈软,抬头肌力3级,四肢肌力4级,四肢腱反射(+++),四肢痛、温觉敏感,双侧指鼻及跟膝胫试验差,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
实验室检查:血乳酸2.31 mmol/L,肌酸激酶83 U/L;血钾4.1 mmol/L,钠134 mmol/L,氯98 mmol/L,钙2.44 mmol/L,血糖4.5 mmol/L,肌酐51 μmol/L,尿素4.7 mmol/L;凝血酶原时间(PT)12.8 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13,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8.7 s,纤维蛋白原定量1.7 g/L,糖化血红蛋白5.2%,红细胞沉降率2 mm/1 h。血常规:白细胞5.56×109/L,中性粒细胞0.461,淋巴细胞0.471,血红蛋白150 g/L,血小板239×109/L。肝功能、甲状腺功能均正常。抗核抗体、增殖性核抗原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线粒体抗体、Sm、nRNP/Sm、核周型及胞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均阴性。
MRI检查参考现病史(图1)。2013年4月肌电图未见明显肌源性损害及神经传导异常。2013年4月脑电图提示双侧大量散在、阵发性高幅δ波、θ波、尖波,左侧后部和后颞区更明显。2018年11月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逆钟向转位。2018年11月胸部X线片提示双肺纹理增多。

图1 患者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波谱分析(MRS)结果 1A、1B、1C 2013年3、4、11月头颅MRI,分别提示右侧小脑、左侧楔叶、脑干病灶 1D、1E 2014年7月、10月的弥散加权成像(DWI),提示右侧和左侧枕叶病灶 1F、1G、1H 2015年8月MRI提示左侧额叶、脑干、双侧枕叶、颞叶多发病灶,MRS提示左额叶病灶乳酸峰增高 1I、1J 2016年2月MRI提示双侧基底节对称性病灶,大脑皮层多发病灶 1K、1L 2018年10月MRI提示双侧基底节对称病灶及皮层广泛多发病灶

基因检测:2014年7月基因检测显示mtDNA13513基因G>A突变,突变频率5.0%;2018年10月第2次基因检测结果mtDNA13513基因G>A突变,突变频率17.3%。
治疗经过:本例患者以对症治疗为主,给予抗癫痫,氯硝西泮缓解肌阵挛,巴氯芬改善肌张力障碍,应用ATP、辅酶Q10、左卡尼汀、精氨酸等改善能量代谢、增强细胞活力。经过上述治疗,患者癫痫控制良好,能缓慢行走,生活自理能力改善。
讨 论
线粒体脑肌病是mtDNA或细胞核DNA突变相关的遗传代谢类疾病,主要累及脑和肌肉,发病率约为1/5 000。mtDNA为母系遗传,核DNA突变为常染色体显性、隐性或性连锁遗传。遗传基因的改变影响蛋白质合成,导致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异常、ATP合成障碍,致使组织、器官功能减退。Leigh病和MELAS综合征是线粒体脑肌病的两种临床类型。
Leigh病是婴儿和儿童最常见的线粒体疾病,具有复杂的临床及遗传异质性。常见表现为精神运动迟缓、眼肌麻痹、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影像学的典型特征为基底节对称性病变,脑干、脊髓、小脑可同时受累。呼吸链(特别是复合物Ⅰ、Ⅱ、Ⅳ或Ⅴ),辅酶Q或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的功能障碍是导致该病的常见原因。遗传上与多种mtDNA和核基因突变相关,其中mtDNA G13513A基因突变导致的Leigh病由Kirby等[3]和Sudo等[4]相继报道。Leigh病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MELAS综合征是成人最常见的线粒体脑肌病类型,好发于年轻人,表现为卒中样发作、癫痫、头痛、智能下降等,部分患者伴有糖尿病及听力下降;MRI表现为不符合血管分布的皮层'花边征',复发者病灶多变,呈游走性;血、脑脊液乳酸常增高;病理特点为破碎红纤维阳性、细胞色素氧化酶染色活性缺失等。本病可以由mtDNA或核DNA基因突变导致,mtDNA A3243G基因突变较为常见,G13513A线粒体基因突变也有报道。Iizuka等提出MELAS综合征的诊断标准:(1)至少1次卒中样发作表现;(2)急性期在CT或MRI上见与临床表现相关的责任病灶;(3)脑脊液乳酸升高;(4)肌肉活检Gomori染色见破碎红纤维,琥珀酸脱氢酶染色呈强血管反应。符合前3条为临床诊断,4条均满足可确诊。在某些情况下,上述两种疾病的临床表现可以叠加或同时出现,也可以交错方式出现,此种情况较罕见,可同时表现出两种疾病的特点,被称为MELAS-Leigh或者Leigh-MELAS叠加综合征。
本例患者10岁起病,临床特征多样化,包括癫痫、头痛、视物重影、认知减退、肌阵挛、肢体乏力和抖动等,病灶相继累及小脑、大脑皮层、脑干、基底节,后期呈广泛性分布。早期MRI提示小脑、枕叶和脑干病灶,随后出现皮层多发游走性病灶,先后累及枕叶、额叶和颞叶,最后对称性累及双侧基底节,MRS提示乳酸峰升高,血乳酸不高,先后两次基因检测提示mtDNA基因G13513A突变,突变频率由5.0%增加到17.3%,期间患者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患者临床表现中包含癫痫、头痛、智能下降等皮层症状,MRI提示双侧大脑皮层游走性病灶,累及枕、颞、额叶,符合MELAS临床特点。发病早期有复视、斜视等脑干症状,MRI提示小脑、脑干病变;后期出现肌阵挛、行走不稳、肢体不自主抖动现象,MRI提示双侧基底节对称性病灶,符合Leigh病临床特点。患者基因检测提示mtDNA基因G13513A突变,该突变在MELAS和Leigh病中均有报道。本例患者同时具有MELAS综合征和Leigh病的临床、影像及基因特点,诊断考虑'MELAS-Leigh叠加综合征'。从国内外报道看,MELAS可以叠加MERRF、LHON、Leigh等多种类型。叠加综合征常具有两种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特点,不同叠加综合征的基因突变各异,相同叠加综合征可由不同基因突变导致。目前已报道的MELAS-Leigh叠加综合征的致病基因突变有mtDNA G13513A、A13084T、T13094C、G10197A、T10191C、T10158C等。一些基因突变有特殊的临床表型,如近期1篇报道提出mtDNA T13094G突变导致的MELAS-Leigh叠加综合征出现颈髓病变,这在线粒体疾病中少见。
总结国内外已报道的8例MELAS-Leigh叠加综合征特点。其中女性5例,男性3例,发病年龄在7~40岁。临床表现多样化,其中7例有癫痫发作,表现为全身或部分性发作;5例合并视觉异常,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和斜视;5例有运动障碍,包括肢体乏力、舞蹈样动作等;5例有头痛;4例有言语障碍,主要是构音障碍;2例患者有听力障碍,包括听力下降和耳鸣;2例出现呼吸衰竭,其中1例死亡。所有8例患者均有大脑皮层受累,其中累及额、颞叶各5例,枕叶4例,顶叶2例。6例患者病灶累及基底核,2例累及丘脑,5例病灶累及脑干,2例累及小脑。病灶在MRI常规序列上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并可随时间推移消失;MRS可见乳酸峰,早期可不明显。病灶具有以下特点:大脑皮层病灶可呈对称或不对称性分布,基底核、丘脑和脑干病灶多呈对称性分布,病灶发生的先后顺序难以确定。7例14岁之前发病的患者有6例早期即出现基底节、脑干或小脑病灶,仅1例11岁患者早期出现大脑皮层病灶,后期出现基底节和脑干病灶;另外1例40岁患者大脑皮层和基底节病灶同时被发现。5例进行了血乳酸检测,其中4例稍偏高;3例进行了脑脊液乳酸检测,均轻度升高。6例患者进行了肌肉病理学检查,3例破碎红纤维(+),3例琥珀酸脱氢酶深染(+)。基因检测提示mtDNA G13513A基因突变2例,T10158C突变2例,A13084T、G10197A、T10191C、T13094C突变各1例。其中2例G13513A基因突变患者分别为11岁和7岁,与本例报道相仿;但11岁患者皮层病灶出现在前,基底节、脑干病灶出现较晚,这与本例不同;而7岁患者病灶出现先后顺序不明确。与之比较,本例报道为男性,10岁起病,小脑病灶出现最早,短时间内出现枕叶和脑干病灶,随后出现多发游走性大脑皮层病灶,累及枕叶、额叶、颞叶和顶叶,最后出现双侧基底节病灶,即MELAS与Leigh病的特征性病灶交替出现。另外,本例报道患者血乳酸不高,文献总结中的2例G13513A基因突变患者血乳酸水平未提及。
G13513A基因突变是常见的线粒体ND5编码的基因突变,1997年由Santorelli等在MELAS综合征患者中首次发现,其临床表型具有显著的异质性。Shanske等对12例ND5基因G13513A突变患者的研究发现,9例婴儿或儿童有典型Leigh病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征,3例成人有典型的MELAS综合征表现。王朝霞等总结了6例G13513A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后推测,G13513A基因突变的临床表型与发病年龄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成年发病者常表现为MELAS综合征,而儿童或青少年发病者则表现为Leigh病或MELAS-Leigh叠加综合征。另外,外周血检测基因突变负荷敏感度似乎不如尿液和肌肉,所以线粒体基因检测宜首先考虑肌肉或尿液DNA样本。
本例患者具有线粒体脑肌病的典型临床特征,MRI提示早期病灶累及小脑、枕叶和脑干,随病情进展广泛累及大脑皮层,最后对称累及双侧基底节,血乳酸不高,MRS提示病灶部位乳酸峰增高,基因检测提示G13513A基因突变率进行性升高,症状也随之进展加重。上述情况符合MELAS-Leigh叠加综合征的临床、影像学特点,结合基因检测可以确诊。目前对该疾病的发病机制认识有限,治疗上以对症处理为主,相关研究尚待深入。
(0)

相关推荐

  • 4例线粒体脑肌病并高乳酸血症与卒中样发作的临床特征分析

    4例线粒体脑肌病并高乳酸血症与卒中样发作的临床特征分析

  • 癫痫的病因诊断——附一例线粒体病基因诊断及分析

    难治性癫痫约占癫痫的25%~30%,病因复杂,疗效不佳.临床常见病因主要是先天性结构发育不良.染色体基因突变.后天获得性损伤或脑内存在多药耐药基因.线粒体病是一种遗传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线粒体DNA( ...

  • 看图识病(116):听力减退,发育迟缓和癫痫发作

    11岁的女孩,患有右侧感觉神经性听力减退,发育迟缓和癫痫发作. 图:冠状T2WI(A)显示信号异常对称高强度灶,涉及双侧丘脑和脑干.轴向DWI(B)和FLAIR(C)表现出涉及背侧中脑的信号异常,与梗 ...

  • 线粒体脑肌病的影像 – 影像PPT

    病例信息 患者,女性,49 岁,突发眩晕 1 天 现病史:患者一天前无明显诱因突发眩晕,伴天旋地转.视物模糊.不敢睁眼.恶心.呕吐,头位及体位改变可加重头晕,闭眼或平卧休息症状可稍缓解,无耳鸣.意识障 ...

  • 读书笔记(Leigh综合征)

    Leigh综合征 术 语 1. 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 2. 以进行性神经退行性变为特点的遗传性异质性线粒体疾病 影像 最佳影像检查:MR DWI/MRS 1.对侧对称性T2/FLAIR高信号:纹状体( ...

  • Neurology病例:中隔-视神经发育不良叠加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

    17月大男孩,表现为全脑发育迟缓和视力损害,尽管仍有生理性头围增长(在第50和第85百分位之间),入院进行检查.查体发现患者表现警觉,视盘苍白,水平跳动性眼球震颤,痉挛状态和小生殖器. 脑MRI(图) ...

  • Neurology病例:Leigh/MELAS重叠综合征中延髓病灶引起吞咽困难

    16岁男孩,既往确诊为Leigh/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重叠综合征(MTND5 T12706C突变),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吞咽困难.查体提示腭运动能力下降和构音障碍.MRI提示 ...

  • Leigh综合征

    封面摄影:邓敏兴老师 Leigh综合征,1951年由英国神经病理学家Archibald Denis Leigh首次描述.又称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subacute necrotizing enceph ...

  • Neurology病例:以易疲劳性上睑下垂为首发表现的成人起病的Leigh综合征

    20岁男性,表现为双侧易疲劳性上睑下垂1月.查体可见双侧不完全性上睑下垂,往上凝视时加重,休息后可好转(图A-B).重症肌无力相关检查结果阴性.头颅MRI可见导水管周围灰质对称性T2和DWI高信号(图 ...

  • Neurology病例:Leigh综合征的神经影像学演变

    2岁女孩,无明显家族史,表现为运动发育迟滞和斜视.MRI提示单侧基底节区和脑干病变(图1).18月后,患者出现急性起病的右侧上臂无力,考虑多相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激素和麦考酚酯治疗后症状或影像学无改善. ...

  • 儿童Leigh综合征的脑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

    收集自2012年9月-2016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并基因检查确诊的Leigh综合征患儿15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为6个月-9岁,中位年龄22月.主要临床症状为发育落后6例,肌张力增高4例, ...

  • Leigh综合征的脑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

    Leigh综合征(leigh syndrome,LS)为线粒体脑病的一种表现类型,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X连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常可同时累及脑部和脊髓,故又称为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炎.目前认为主 ...

  • 二例脑白质型Leigh综合征的影像表现

    Leigh综合征又称亚急性坏死性脑脊髓病,是由于核基因或线粒体基因异常导致线粒体功能改变而出现的一组疾病综合征,属于线粒体脑肌病范畴,多于婴儿期至学龄期发病.其典型的影像表现为双侧基底节.丘脑及脑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