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案
草木中医
洗空泛之浮论,专务实效,弘扬经方
王某,女,47岁
初诊
就诊时间:2015.05.20
起病于不和。欲卧、欲行不得;昼而安静不眠;夜而反复颠倒、屡迁其屋仍不寐;困至极,稍寐即惊醒,遂辗转反侧至黎明;口渴甚;目无神、不愿言、避见人;手小颤不止。已求治西医精神专科两月余,虽耗费却无效,且起轻生念。舌如覆冰,两脉俱无,宜茯苓四逆汤。
按
患者系环卫工,服务多年,于冬日不得已常冷饮。虽起病于不和,然舌如覆冰,寒深重。三进重剂而渐寐,十剂脉起而愈。
二诊
就诊时间:2016.12.20
起病于风寒外感而输液,渐次失眠,晨则鬼哭狼嚎不自知,昼则念亡母旧事,夜则赤脚游走不知冬寒,意识全无,不知进食。求于巫医而有效,晨、昼、夜之病情一时消失,然仍有反复,且终不能眠。趁其病情暂歇、苏醒、欲进食之机,进重剂真武汤,七剂而愈,继以附子理中丸调理两月,至今仍无异常。
进汤前
三剂
七剂
按
药力强弱来源于量,没有一定的数量作保证,祛除顽疾会力不从心。汤药疗程虽短,却发生两个怪事。其一,第一剂全身持续一个小时出汗,脚底部发痒。第二剂,口舌、面部发麻,继而全身。腹泻(多为泡沫),屎气多。其二,病家见起效迅速,遂不尊医嘱,缩短熬药时间(第四剂),出现手足指(趾)末端痒胀感,上下眼睑无法开合(左)、面部极为紧张(左),重剂炙甘草,喝药后半小时解。
再按
《尚书·说命》 “药不瞑眩,厥疾弗瘳”。 瞑眩反应即疾病看似加重、实为好转的反应。病由静而动,是阴病转阳的征兆。《大论》中有多处谈到冥眩问题。如第278条“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中“暴烦”即为瞑眩反应。当然,有反应是病情加重还是冥眩,仍需医家“察色按脉”、“别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