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疫鬼

宋代段子:故事谈到了宋代百姓多姿多彩的日常娱乐生活。《夷坚志》多次讲到了杂剧、百戏、散乐等平民娱乐活动,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宋朝人民的生活还是很有滋有味儿的。

【原文】

宜黄詹庆者,初业伶伦,深村人也。贫甚,兄嫂稍赡足,不肯相容,乃谋往郡下,其居距城百五十里。临去,乞米一升不获,行丐而前。
既抵城中,适一官族高宴(原作“晏”,今改),其夫妇皆善丝竹,且并坐听庆吹笛,聆其过度一字,工妙之极,主妇至啮夫臂大叫曰:“奇哉!”自是以技得名,渐亦温饱。取陶氏女为妻,而赘居其家。
才一年,陶室病疫,庆晨兴入厨,见灶上两异物,状如猢狲,而有衣裾,适举目外视,庆立观之甚详,俄跳入灶而没。陶门多死,庆独无恙。驯致富,教子读书,且假儒衣冠,而用子馀为字,只家衰矣。(周本作“而用馀子为嗣”,无“只家衰矣”四字。)

相关故事(点击直读)优伶箴戏-上||优伶箴戏-中||九圣奇鬼6-2||王上舍||舒七不偿酒||吴六竞渡
【白话语音文字版】
宜黄(江西抚州县名)人詹庆从开始就是从事器乐演奏的,他是深村人,很穷。他兄嫂家稍微殷实些,兄嫂不愿意接纳他一起生活,于是詹庆打算去郡城(抚州)闯荡。他住的地方距离州城还有一百五十里,临动身前,他向兄长家要一升米都没给,没法子,詹庆只能一路行乞去抚州。
到城里后,有一回,赶上一家官人大宴宾客,詹庆有缘在宴会上演奏助兴,主人夫妇都很擅长丝竹管弦等乐器,两口子并坐一起听詹庆吹笛,听到他用调门过度一字唱词,婉转美妙到极点,女主人激动的张嘴咬丈夫手臂,大叫着:“太奇妙了!”由此,詹庆的乐器演奏名声大噪,他的日子也渐渐温饱无忧了。
后来,他娶了陶氏女为妻,入赘在陶家。也就刚一年,陶氏全家都得了时疫病。有天早晨,詹庆走进厨房,看见灶台上有两只异物,样子像猴子,但身上穿着衣服,它们正抬头向外看,詹庆站在那儿看这俩家伙,看得很仔细。它们随即跳进灶台消失了。结果陶家死了很多人,唯独詹庆安然无恙。
渐渐的,他致富了,还让孩子读书,自己也穿戴起儒生衣冠,给自己起了“子馀”作为字,只是陶家衰败了。
【祥宏点评】:伶伦,一般指泠伦,他是古代传说中的音乐人物,相传为黄帝时代的乐官,是发明律吕据以制乐的始祖;深村,这个地名不能确定是现在宜黄哪里;詹庆从事乐器演奏,这在传统中国都是贱业,不可能有地位,但显然他这方面是有天分的,靠此天分终于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还娶妻生子;陶家遭到瘟疫,得了流行病,这在过去也很正常,大概也是她家的命数;贫穷确实大多联系着苦难与人性之恶,比如詹庆的兄嫂,亲兄弟出门远行,有可能彼此不再见了,要一升米都不给,这人也是没什么活头了;詹庆体验了人生的苦难,想必会更珍惜现在的日子,人都要向上走,所以他穿上儒生的衣冠也很正常。詹庆的故事应了句老话:人挪活。天地是自己闯出来的,故事虽然名为《陶氏疫鬼》,实际说的是“詹庆翻身”。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中华文库”-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修证地圆融道家,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表面看,它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又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44-从《夷坚志》看宋代的无锡)
参考音频来自“宋朝一小时”音频专辑@喜马拉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