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不负光阴?
文/苏和 正心正举特约作者
闲聊时,有人言:“有时候生命就是用来浪费的。”
我惊诧道:“谁都不知道自己活多久多长,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幸得七八十年光阴,怎敢浪费?”
“除了刷抖音,都不知道干嘛。”这是我近几年听到最多的也是最可怕的一句话。
多少人,肆意挥霍后又怀念青春,却在“中年危机”里发现自己的青春几乎无可怀念。
若感慨人生苦短,我们又如何不负光阴?
01
终须努力
都说男孩懂事得晚,我大概也难逃于此。从小学到大学的16年时间,也就只有高三那一年我算是动真格地努力了。
现在想来,我喜欢那一年自己对生活满怀希望又高度负责的精神状态。
我认为,努力有两种好处:一是对当下时光的不虚度;二是对未来时光的负责任。
作家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书中对她的孩子写道:
“我要求你用功读书,不是因为我要你和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春种秋收”是这个星球的永恒真理,在该努力的年纪逃避辛苦,将来会有更多的辛苦无法逃避。
早些年主动地选择虚度光阴,晚些年就一定会有更多的光阴被迫虚度。因为,不付出心血、未经历磨难的人无法拥有掌握自己生活的能力。
当有一天为了生计而奔波于无趣且创造价值低微的工作时,你一定会责怪当年那个虚度时光的自己。
是生活还是生存?是事业还是谋生?区别就在于此,也尽源于此。
02
不如读书
我坚信,世间第一等事,应是读书。
杨绛先生写过:“你的问题在于,读得太少而想得太多。”
于是,很多人在寻找意义而不得的迷茫中彷徨着与青春的美好擦肩而过。
这“读书”不是我们平时讲的“上学”,而是纯粹的读书。
人言读书苦,要么是被漫长的应试教育吓唬住了,要么是与“读书人”的境界还相差甚远。
我认为读书应有三层境界:
一是读“功利书”,即为了考试或类似的其他目的而读;
二是用读书来消磨时间;
三是为了获得思想和灵魂的享受。
这第一种,是“苦读书”;第二种是“乐读书”;而第三种才是“真读书”。
大学时同宿舍的一个好兄弟,酷爱岛田庄司(日本推理小说家)的作品,随时随地翻开一本,就马上进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忘我境界。
叫他一声,他听不到,再多叫几声,听到了,他还和你急。
这应该就是“心远地自偏”的境界了,仿佛世间也只剩下读者与作者两个人。
读书之乐我也有几分体会。我的“当当网”账号早已经买成了钻石会员,购物车里未来得及买的书的数量永远显示着99+。遇到好书,总有“时间不够”的愤慨。
英国人讲:“三代难培养出一个贵族。”贵族之贵,既在血统,也在财富,更在气质!
一座壁炉、一把躺椅、一杯咖啡、一本书、一个人,优雅、从容、恬静,任思想天马行空。
一眼认出,不是暴发户,也不是富二代。用中国的古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书是对青春光阴的极大尊重,因为那是与世间一切伟大思想和灵魂的邂逅。
03
随心而动
不负光阴,并不等于 “每时每刻都在用功”。
成长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来自师长的提醒:“好好用功,不要浪费时间。” 从出发点来讲,这出于关心和期望,让人感动。然而从上下句因果逻辑来讲,我觉得这并不科学。
并不是“不在用功”就一定是在浪费时间。
“说走就走的旅行”受到无数人的推崇与向往,这何尝不是对生命时光的最好尊重?青春很短,要勇于花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
一段恋爱、一场旅行、一次冒险,或三五个好友架起“小酒桌”、拎起球鞋来一场球赛、插上耳机倒头睡过一个午后,亦或是在月光下自由地奔跑、在屋子里忘情地歌唱、在屏幕前激烈地打游戏……随心而动、由兴而发,凡是不陷入低级趣味的事,都不可以被诬陷为“浪费时间”而列入黑名单。
匈牙利大诗人裴多菲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人要有一些大胆的想法并勇于将其变成现实,这样才能成为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自己。
自由的时光最好,因而最不可被辜负。
千言万语,不离其宗。“如何不负光阴”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可以总结为四个字——拒绝无聊。
无聊是生命的杀手,感到无聊时,说明你正在精神和物质的两个维度同时走向死亡。
拒绝无聊,关键是要脱离低级趣味,做“有意义的事”。
白岩松说过:“手机在消灭无聊的同时,也消灭了无聊带来的乐趣。”
除手机以外的一切用于“杀死时间”的方式也是如此。
时光不怕人的消遣,再多人的蔑视也终究不能让它变快或变慢分毫。
而人却承受不起时光的反击,当你发白体衰,一生又无可称赞、无可回味时,你就会明白时光给了你多么致命的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