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醉乡土』李建宁/王树淼|庄火头村大槐树的故事
很久以前,庄火头村里生长着一棵巨大的古槐树。树干高约8米,有三根主要的大树杈,郁郁葱葱地指向东北、西北和西南三个方向。大树总高达30米 ,平身周围约为6米,树干粗壮,需要三个人拉手才能抱的过来。这棵古槐枝叶繁茂,直入苍天,无数年饱经风霜雨打。据说有许多猫头鹰寄宿在大树上,乌鸦们一代又一代地在大树上繁衍生息,成群成对的喜鹊们热热闹闹飞来飞去,另外树枝上还有独鸪鸟的窝巢。古槐树的北面生长着一棵蓊郁的紫藤,藤的枝枝蔓蔓环绕着古槐,远远望去非常好看。春天时,树上的藤枝开满紫色的花儿,后来又结出藤角,成为当时的一大景观。过往行人无不驻足观赏,甚至有人特意赶来看这漂亮的藤缠树,久久不愿离去。
这棵大槐树历经千载时光,被唐朝的水、清朝的雨浇灌过,它伴随着庄火头的世代儿女度过了无数春秋。”先有大槐树,后建庄窠头村”成为辈辈相传佳话。人们说它曾是赵家河畔的一株幼苗,还有人说它是山西洪洞那棵大槐树的子孙千里迢迢飞落到这里,从此在这儿扎根成长。
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有两个日军途经这棵大槐树。其中一个鬼子心血来潮想打只鸟尝尝鲜,但举枪一放竟没响,原来是忘了上子弹。这个鬼子一气之下,立即推上子弹,不料正抬头瞄准时正好有一滩鸟屎落在了他右眼上。鬼子心里一惊,手一抖枪响了,子弹却不知飞到何处去了。他本人被枪托后坐倒在地上,灰头土脸来了个驴打滚。回去后鬼子向队长报告了这事儿,日军队长大骂:“真是没用的东西,修炮楼呀,把它弄死当木料不就完了!”不久后果然有几个鬼子走到树下想砍伐大槐树,可一看却惊呆了。原来树上帖着一张纸,白纸黑字写着“神树勿动”四个大字发光耀眼。与此同时,群鸟齐鸣,乱飞乱跳不离树枝,鸟屎纷纷落下,一群鬼畜慌神了,只好灰溜溜走了。
1942年5月15日,在人们的抗拒声中,日本鬼子计划在南板桥和王庄两村设立据点,并在庄火头村南挖一条连接两个炮楼的封锁线沟。5月17日,鬼子在为构筑王庄炮楼而运送材料物资时路过大槐树,不成想那里早有一个大陷阱在等着他们呢,日军不慎车毁人亡。这时正赶上放学了,一群小学生见状说起了顺口溜:“中国打日本,越打越有瘾。日本打中国,越打越啰嗦!”一会儿又传来顺口溜:“小日本,快滚蛋,我方土地不许占,要是不滚蛋,早晚砸你稀巴烂!”当时日军分不清东西南北,小心翼翼地溜了。
抗日烽火中,庄火头第四任党支部书记李玉亭、青抗先主任董门楼等带领群众宣传抗日,挖地道展开斗争。1944年2月9日,博野县六区小队和庄火头等村的民兵拿下了王庄炮楼,将日军巢穴付之一炬。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大槐树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它目睹了炮火,也见证着和平。但大槐树终究是老了,历经多少代人的精心呵护后,最终还是成为灶间的干柴,为庄火头的子孙奉献出最后的光和热。
作者简介:
李建宁,65岁,党员,初中文化,当乒退伍后,供销社职工,现为程委镇庄火村经营小商店。曾多次参加县老干部局举办的参演文艺比赛,并获奖杯、荣誉证书。
王树淼,男,78岁,党员,博野县程委镇王庄村退休教师,现任县委老干部局通讯员,已为老干部工作和老干部典型人物,发表稿件千余篇,多次被有关报社和老干部局评为"优秀通讯员",博野县"最美老干部"、"模范党员"等。
本作品经过作者授权,其它媒体刊物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李建宁/王树淼
技术编辑:邓伟娜 郭瑞霞 庞里地
文字编辑:王淑英 贺景娣 程秀然 李静 任翠霞
深入挖掘博野历史,传播乡土文化。博野数千年往事钩沉、无数古今名人、妖娆的民间传奇、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尽在“我醉乡土”逐一展现。
投稿须知:
1. 请勿一稿多投,已在其他公众号发过的,请勿来投。作品要求原创,不存在抄袭或者盗用他人作品情况,杜绝任何侵权行为。
2.作品严禁内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有抵触之处。要求主题鲜明,内容积极向上,质量上乘。对不符合要求的作品将不予采用,来稿不退。
3.来稿请注明以真实姓名或笔名发表,如实名发表,作者可提供120字内个人简介及生活照一张。来稿如一周内未收到采用通知,可自行处理。
4.邮箱投稿请在主题处采用“我醉乡土”加“作品名称”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