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说《论语》:雍也篇(七)

01

   原  文     

雍也第六

6.07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02

   释  解      

在老师的众弟子当中,闵子骞的仁德成就是名列前茅的,可算是纯德至孝之人。季氏是位不守臣子之道的人,手下的人也效仿他,在费邑这个地方屡次发生叛乱。季氏担心再次发生叛乱,期望找个靠得住的人担任费邑宰,治理费邑这个地方。他想到了性格沉静寡言,为人恭谨贤明的闵子骞,觉得像闵子骞这样具有纯德孝道的人,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于是季氏就派使者召见闵子骞。闵子骞对使者说:“请你好好替我辞掉吧!如果再来召我的话,那我肯定到汶水之北的齐国去了!”

03

   释  字     

辞(辤)

《说文》:辤:不受也。从辛从受。受辛宜辤之。似兹切。辝,籀文辤从台。段注:《聘礼》:“辭,曰:非礼也敢。”注曰:“辭、不受也。”按,经传凡辤让皆作辭说字,固属假借。而学者乃罕知有辤让本字。或又用辤为辞说,而愈惑矣。《礼经》一书多言“辭曰”,谓其文辭如是也。《聘礼》之“辭曰非礼也敢”,则于辭为逗。谓辤则其辭如是也。故郑特注之,以别于他处之言“辭曰”者。哀六年《左传》:“五辭而后许”。释文曰:“辭本又作辤。”

《玉篇》:辤:似咨切。不受也,别也,去也。字从辛。辛宜,不受之辤也

汉字“辤”是会意字。从辛从受。受,授受,相付也,本义为不受,专表推辞、拒绝之义。《说文》“受辛宜辤之”,指受罪应该辤避。本章是拒绝之义。

复(復)

《说文》:復:往来也。从彳复声。房六切。段注:辵部曰:“返,还也。还、复也。”皆训往而仍来。今人分别入声、去声。古无是分别也。

《广韵》:復:返也。重也。

汉字“复”下面的“攵”,是甲骨文“止”字的变形,表示与脚或行走有关。上面是声符“畐”的省形,有“腹满”义,在字中亦兼有表义作用。后来繁化,加“彳”表示行走,本义返回、回来,引申有再、又义。本章表示再次之义。

04

   素  说      

前一章通过子路、子贡、子有三位弟子的“果”、“达”、“艺”的仁德成就的点评,告诉弟子在礼崩乐坏之时,社会已经不再要求从政者自身的仁德境界了,仁德境界的“果”、“达”、“艺”,只会被人们当成一个人是否“可使“的才干,告诫弟子仁德境界是“仁之为人”根本,如果丢掉仁德,仅仅从才干和能力的“可使“上来选用人,这 “于从政乎何有?”本章通过闵子骞拒季氏一事的记叙,让弟子体悟君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志气,“邦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节操。在老师的众弟子当中,闵子骞的仁德成就是名列前茅的,可算是纯德至孝之人。季氏是位不守臣子之道的人,手下的人也效仿他,在费邑这个地方屡次发生叛乱。季氏担心再次发生叛乱,期望找个靠得住的人担任费邑宰,治理费邑这个地方。他想到了性格沉静寡言,为人恭谨贤明的闵子骞,觉得像闵子骞这样具有纯德孝道的人,是再合适不过的人选了。于是季氏就派使者召见闵子骞。闵子骞对使者说:“请你好好替我辞掉吧!如果再来召我的话,那我肯定到汶水之北的齐国去了!” 闵子骞婉言谢绝季氏邀他做费宰的请求,并且态度异常的坚决,表现了闵子骞身处乱世,仍能坚守其道的超然心态,让弟子把握“衰乱之世,用舍由时,行藏在我”的明达进退之道。

查阅《素说<论语>》请在公众号中  回复”论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