媚奥媚灶皆是媚——《论语》悟读【52】
媚奥媚灶皆是媚,不亢不卑真名士——题记
《论语》第三篇第十三章:
【原文】
王孙贾(卫国权臣)问曰:“与其媚于奥(奥,家中西南隅,尊者居之,是五祀中的中溜神),宁媚于灶(灶神,主饮食之事),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译文】
王孙贾问:“'与其祈祷较尊贵的奥神的保佑,不如祈祷有实权的灶神的赐福’,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对。犯了滔天大罪,怎么祈祷也没用。”
【悟读】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是王冕的墨梅图题诗,表达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情操。
本章的解读,需要了解当时的背景。孔子周游列国,在卫国时受灵公尊敬,并为卫灵公夫人南子所召见。故有王孙贾如此对孔子一问。他以中溜神比喻南子,以灶神比喻自己。其意是想告诉孔子,你求南子不如求我王孙贾。
中国自古信仰多神,代表了中国的大度宽容。家里一般有灶神、财神和祖宗等牌位。中国古代建筑,大多进门为大厅,厅里供祖宗牌位,上书“天地君亲师之位”,财神一般供在卧房里,灶神一般供在厨房里。
“奥”是古代的家神,代表中国政治组织的理想。家里有家长,就有家神;还有灶神,连吃饭做事也要记录。于是,民间便有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一说。
“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是古代的谚语。“县官不如现管”、“阎王好哄,小鬼难缠”等皆为此意,蕴含一定的现实意义。
媚,献媚。为讨好他人做出的某种姿态或举动;卑贱地讨好恭维别人。这一“媚”,违背人的良知良能,更违背了人的本心本性。自作孽,不可活。一个人,违背了本心本性,无论在哪祈祷,都将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孔子铿锵有力的回答体现了中国人宗教思想的精神。中国人自古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精神追求:其一是礼,其二是诗。
这里孔子强调的是,一个人做坏人坏事,祷告是没有用的,任何菩萨也保佑不了你。所谓自助天助,神是建立在自己的心中。漫天神佛须拜己,即为人须有自己的人格,须有自己的底线和准则,不能把希望寄托于外来的庇护。
媚奥媚灶皆为媚。为人可以低头,但绝不能折腰。低头是一种谦逊,一种忍耐,一种睿智;但低头绝不可折腰,折腰是一种屈服,一种献媚,一种无耻。折腰的结果,往往不是人生的失败,便是尊严的丧失。
低头抑或弯腰,区别在于是否守住了自己的底线。
日本的稻盛和夫以“人格=性格+哲学”这一公式来定义人格,即先天之性格与后天之哲学造就人格,人格的成长需要不断的磨砺。
好的人生态度应该是不亢不卑与不愠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