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很难指导行动,高手都是见招拆招

我在写《小球大时代》这本书的时候,曾经采访过前世界冠军张怡宁,那次聊的时间还挺长,这位乒坛有名的“大姐大”虽然现在已经退役做了母亲,但我觉得她仍然是世界冠军中的哲学家,好多话说的很有哲理。另外还有两位可以被称为乒坛哲学家的世界冠军,一个是刘伟,另一位就是刚刚卸任的前国家队总教练刘国梁。

我问张怡宁:“打乒乓球有什么以不变应万变的秘籍吗?”她回答说:哪有什么以不变应万变啊,都是用一万零一变来应万变,都是看着对手打球,想方设法让对手先动起来,你动我再动。

我们有许多选手技术上也很高,但在战术运用上计划性太强了,上场前总想象对手应该是怎么打,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周密的计划,可赛场上的变化多复杂啊,你制定的战术能用上一半就不错了,剩下的都是随机应变、见招拆招,两个旗鼓相当的选手,一场球能打成什么样,只有赛完才知道,而事先的计划只能是一个大概的轮廓和基本的出发点,而决不能成为捆住自己手脚的绳索。

这话说的真好,让我这个臭烘烘的业余选手球技都长了好几分了。

现在创业者张口闭口说“定位”,前几天在楼下的吃早点的摊上,还听到几个创业者围着一碗豆浆眉飞色舞地说自己的创业计划,可惜有的创业者经常是在“假想市场”和“伪需求”上转来转去闭门造车,而他们自己又过分自恋地相信自己的计划就是真理,于是就赴汤蹈火义无反顾地干下去,那哪有不失败的啊。

张怡宁的话给我的一个最大的启发就是:不要让计划指引行动,而是反过来,让行动来调整计划。如果发现实际情况没有按照计划当中的设计发展,那么随机应变、见招拆招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当然,计划仍然是不可缺少的,它让你对未来局势的演化有预先的判断,有一个大概的设想,但是,再完善的计划都不能成为行动的蓝图。过于细致的计划只会捆住自己的手脚,那还真不如不计划,打到哪算哪。

真正有效的计划就像山顶上滚下来的第一块石头,让这个行动触发其它行动,触发市场所有参与者的反应。让这个行动创造出真实场景,然后在实战中修正计划,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张怡宁是乒乓球世界冠军中的哲学家

都是些心里话和大家分享,今天送给大家的彩蛋是《小球大时代》这本书。

保持一份好心情是成本很高的,经风祝你好心情。如果您有更新的观点,我期待着您的留言,我们多多交流,互为良师,共为益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