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戚蓼生序(精讲一)
先说一下戚蓼生这个人:
戚蓼生是乾隆三十四年的进士,他早年赴京应试时,购得80回本《石头记》的早期抄本,对《石头记》的写作艺术推崇备至,并为之写了一篇序,后人称之为“戚蓼生序”。
“戚蓼生序”文笔优美,概括精妙,是读红楼梦非常好的指导,甚至有人认为戚蓼生是真正读懂红楼梦之人,否则写不出这么一篇序文。在后来刊印的脂批本石头记中,都把戚蓼生序作为批语中的一部份,并放在第一回的开始处,让读者为读者理解红楼梦提供帮画。
但是提醒一下,目前市面上的120回通行本是以程高本为底本的,其中把书中的脂批全部删去了,而这段“戚蓼生序”当成脂批给删去了,非常可惜。
今天开始我们先一起读一下“戚蓼生序”。为了便于解读,我把“戚序”分为六个段落。
第一段:
【吾闻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也,吾未之见也。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嘻!异矣。】
绛树和黄华是两个人,一个是歌唱家,一个是书法家。牍是木简,古人在木简上写字。
我们先说“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这是说红楼梦的写作手法,红楼梦同时写了正面和反面两个故事。
读过红楼梦的人,一般都知道。正面的故事是“假语存”,反面的故事是“真事隐”。
正面的故事很明显,写得就是贾府的琐事和闺阁儿女了,反面的故事所隐写得是什么呢?
胡适说是曹寅家族的败落的故事,但目前曹家红学拿出来的考据,都不足以证明此观点的合理性。所以百余年来,反对曹家红学的声音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甚至连毕生致力于红学研究的俞平伯先生,晚年的反思说是:红学研究上了胡适上当。胡适晚年也发现自己的曹家方向错了,但他打死也不肯正面承认,反而把红楼梦贬得一文不值,借此来掩饰自己早年的错误判断。
除了曹家红学外,还有清宫秘史的说法,比如:有的说隐写的是顺治与董小婉的爱情故事,有的说是康熙朝“九子夺嫡”的故事,还有的说是乾隆朝“弘晳逆案”的事情等等。这些说法也很难说得通,红楼梦书中有多处骂“胡虏”“犬戎”的文字,满清皇族是不可能犯这个忌讳的。
我比较认同潘重规先生血泪红楼的观点,即红楼梦的作者应是明末遗民,作书的主旨是反思明亡,怀念故明。写这种书在清朝是要被杀头的,所以作书人才不得不采取“一声两歌,一手二牍”的手法,把用贾府的故事来隐写明亡的历史。
好了,我们再回到戚序,这段序文翻译过来的意思是:
传说中有“绛树”和“黄华”两个人,一位善于歌唱,一位是长于书法。绛树这人能够同时唱出两种声音,一声发自喉咙,一声发自鼻腔;黄华这人能够同时双手书写,左手写楷书的同时右手能写草书。这种极其罕见的事情,居然出现在“石头记”这一部书中,真是非常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