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平:只要是表现人类的自我完善,就是主旋律
转载自“浙大影视研究院”
(本文为刘和平在“主旋律影视作品创作生产研讨会暨之江编剧村启用仪式”上的发言)
今天论坛的主题是关于主旋律影视作品创作,我谈一下个人的观点。
1994年,我写的舞台剧《甲申祭》在全国获得各项大奖,湖南省职称评委会拟破格评我为国家一级编剧职称,因我小学没毕业,没有任何学位,他们网开一面,说你到省里现场写一篇论文,通过就可以破格了。
现在还记得,当时摆了一排题目,都是封闭的,我随手一抽,抽出来一看:“论主旋律”。限定两小时写完,不得少于三千字。五页纸,用笔写,真叫下笔千言,倚马可待。
开篇破题,我便写道“一部人类历史就是人类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在任何历史阶段只要是表现人类自我完善的作品,就是主旋律”。围绕这个论点,两小时内三千多字一气呵成。
评委专家立刻评审,一致通过,于是我在1994年获得了国家一级编剧职称。
今天回头一想,当年我对主旋律的理解还是适用的。
因为我接触的编剧朋友们比较多,包括抓创作的领导也比较多,大家对主旋律有各种不同的理解。我始终还是认为,人类历史就是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任何时代你只要在表现人类的自我完善,它就是主旋律。
是不是在特定的时期主旋律还有另外的解释?
比如说我们国家成立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领导小组办公室。重大革命题材是主旋律,包括马继红老师谈的《外交风云》,那就是重大革命题材,毫无疑问是主旋律。
但除了这些以外,别的是不是主旋律?
我看了一下浙江关于未来几年主旋律的创作剧目表,除了重大革命题材,社会主义建设题材,还有一些历史题材。
我认为他们的界定就很准确,一个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是不是主旋律?像《大运河》《纳土归宋》《王阳明》我觉得就是主旋律。
记得我们小的时候看赵丹演的《李时珍》,表现的就是一个医生编写医学著作的过程,现在我还认为那部电影就是主旋律。
我经常跟朋友感叹,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中医在民国时期是何等的遭遇,就是打入另册,除了落后的农村地区还在看中医,城市里对中医多数是排斥。
为什么我们解放后,国家对中医如此重视?有一个原因就是毛主席访问苏联,在莫斯科有一次去参观了世界历史名人博物馆,他的兴趣就是找中国人,找来找去一下子看到了李时珍,这是国际对李时珍的肯定。
所以毛主席非常感慨,回来以后就提出要努力发展祖国的中医药事业,于是我们有了现在赫赫有名的中医学院和中药学院等等。
我就觉得,主旋律首先要表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地进步和自我完善的优秀传统文化。
我还要谈的是重大题材以外的主旋律创作。
王宛平老师刚才跟我交谈,她说今天谈主旋律,她没写过主旋律影视剧。我说她的影视剧也是主旋律,因为她在表现我们国家现时期人的精神生命。
当你的作品在表现跟我们的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生命的时候,就已经是主旋律了。
王宛平编剧作品《金婚》
所以今后我们编剧村包括围绕主旋律创作进行命题的时候,我们尽量地要把主旋律的观念界定清楚。不要认为只有主题创作、任务创作才是主旋律,这是下面我们要深入探讨的。
还有另外一个观念,主旋律来自于交响乐,交响乐的乐章里面贯穿的主题音乐是主旋律,那么配器的声部是什么?那些烘托主旋律的东西要不要?这就是我们说的百花齐放。
以后我们的论坛少不了还要谈主旋律,也要谈主题作品创作和百花齐放。
我的发言就说到这里,谢谢。
【文/刘和平】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