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时空顺序 描述美好景象 |《化身一片叶,邂逅白人岩》李婉馨
化身一片叶,邂逅白人岩
在梦中,我化身为一片叶,成长在白人岩。
【阐释题目,统摄全文,引起梦境描述】
微风轻拂,细雨缠绵,我终于在一棵树上探出了头。张开朦胧的睡眼,看到这一番景色,瞬间清醒过来—空中虽没有鸟兽飞翔,但纯朴的蓝白色并不显得单调;满山虽没有翠绿葱笼,但春意盎然并不显得稚嫩;山上虽没有太多飞禽走兽,但万籁无声并不显得冷僻静寂。
【春日雨后白人岩山中美景】
很快,我便褪去了那稚嫩的绿,换上了更成熟些的墨绿。再次眺望,已经满是耀眼的绿,浓一块,淡一块,就像是给山披了一件渐变色的衬衫。
【夏日山林景色——突出色彩变化】
本以为我是要一直挂在树上,无缘欣赏山腰景色的。可谁知,善解人意的秋风姑娘,帮我换上一件金黄灿烂的草衣,把我和我的伙伴们一起带到了半空。【拟人手法,突出“秋风姑娘的善解人意”】在空中,我们随风飘落,风大,我们便飘;风小,我们便落。一路望见,山,不是那样绿了,脆弱的绿中,多少还夹杂了一些秋天的赠礼,变得热情洒脱。风停了,我们飘飘然地落到了寺庙里。虽不及紫禁城的红墙琉璃瓦,但白墙灰瓦红柱也别有一番风味;虽不及伯牙的高山流水,但寺庙老和尚的梵音也别具一格;虽不及舞女的轻歌曼舞,但小和尚们坐着敲打木鱼也是整齐虔诚。
【表现秋日禅寺景象——转折复句,排比形式;长短句式交错使用】
随后,我被一名游客捡起。【想象新的机缘,便于引出其他景点】一路上,又看到了崖洞里错落着的七眼泉水,称为七星泉,据说每眼泉水味道不同。顺着山路再往下走,便可看到一扇小门,门后有台阶,下去,即可看到一块儿突出于悬崖峭壁之上的试心石,下临深渊,山风呼啸,大概游客们都不敢上去坐,可见当年大师拿它试那些朝山者的诚心,应该很有效。
【介绍白人岩风景区的著名景点——“七星泉”“ 试心石”】
唉!大概是这位游客拿着我有些不耐烦了,索性直接把我丢下。
我便在近山脚处迎来了寒冬。冬带来了满山憔悴,却送来了另一番美景—大雪将寺庙、树木、地面都染成了银白色。送给了白人岩一年中最后的礼物。我也被埋在厚重的雪下,一点一点融入土壤,为来年的树木增一些肥料……
【冬日景区风光以及“我”的归宿】
梦,醒了,望见桌子上放着昨晚印出来的照片。
饮水东林寺,思源白人岩。
【描述形象,照应开头,令人回味】
(指导教师:张美霞)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小作者游览的白人岩,位于山西忻州代县,因相传有白谷仙人坐化成峰,峰顶巨石为颅,飘然独立而名。山下的白人岩禅寺为净土祖庭,是东晋慧远大师修身说法的第一道场。小作者借助梦境,把自己化身为一片树叶,通过这片树叶的生长、飘飞和落地的过程,表现白人岩的风景名胜,表达对白人岩风光的赞美和思考。想象丰富,构思新颖。文章题目统摄全篇内容,语言富有诗意,启人遐想。景物描写形象生动,语言清新、活泼。
写法借鉴:巧用时空顺序,描述美好景象。清晰而合理的写作顺序,会使文章思路清晰,富有逻辑性。本文运用时间、空间两种顺序展开内容。空间顺序是梦中一片树叶的空间变化。分别是大树枝头——飘飞半空——游客手中——山脚下。为了使空间转化自然,小作者设计了“随后,我被一名游客捡起”和“大概是这位游客拿着我有些不耐烦了,索性直接把我丢下”两个变化缘由,让树叶的经历更加丰富、合理。空间位置的不断变化,便于把山中不同地方、不同景色展现出来。时间顺序是山中春夏秋冬四时之景的变化。文章抓住了景物色彩斑斓的特征,突出了白人岩风景区色彩的变化,运用“纯朴的蓝白色”“稚嫩的绿”“墨绿”“耀眼的绿”“ 金黄灿烂”“ 脆弱的绿”“ 白墙灰瓦红柱”“ 银白色”等词语,给读者提供了绚烂无比的视觉享受。
1.白人岩作为一处风景名胜,有关知识应有适当交待。
2.结尾两句诗“饮水东林寺,思源白人岩”涉及到东晋慧远大师修身说法的典故,内涵挺丰富,放到结尾会让读者产生疑惑,且无助于中心表达,可以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