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论 | 如何实现供应链协同规避与压缩采购成本?【荐读】

前言

成本,企业围绕的财务运营核心指标;

采购成本,占比大、责任重,为制造企业财务收益的关键指标!

数据统计表明:企业努力经营,投入资金研发、生产、广告、销售......,但这些工作最后的营收50%-80%再由采购人“花”出去。因此,摆在企业决策者面前两个抉择:

1、谁去花?(参阅文章:[1]采购人,你属于"几段"采购? [2]互联网+,为什么很多采购职业人处于“等死模式”?

2、如何去花?有效地花?

今天再跟大家探讨第二个类问题:“如何去花”的“花”做协同成本降低的建议,也给采购经理人的在成本管控方向提供一些参考。

提起采购成本规避与压缩管理,采购供应人多少有点犯怵,因为跟供应商谈判中该砍的成本都砍了,该要求的改善都做了,如何实现企业可持续采购成本竞争力几乎无从下手,只是简单粗暴地要求供应商实现成本的“年降率”指标。而供应商也一脸哭腔,摆出账提出再降就不是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直接关门大吉。难怪有些“资深”采购人感叹:在这么下去,成本下降真是“狗咬刺猬---无从下嘴”啊!

其实,细细梳理这些采购供应人的成本降低措施后发现,其手段大多是从通过谈判压价、付款条件、压货等商务模式上与供应商“硬”着陆的方式,这样做也许供应商“让步”价格感觉上能获得“优势”,但订单履行的最终无法实现“赢”着陆收尾——因为供应商一定从其他指标维度获取其获利“空间”——成本转移,至少成本降低措施效果一直不明显。

那么如何实现长期、有效成本管理与降低呢?供应链协同战略采购成本管理是必然不二的选择,即识别内部供应要求与产品竞争力要求,通过上下游战略协同、实现研发、生产、计划、品质等协同合作,实现供应链价值流连续,最终实现大幅度成本优化。

一、内部跨部门协同

企业效率的80%来自于各部门协同,若以企业整体目标为导向的分工协同就出现“1+1大于2”的结果,若以自身部门KPI指标为导向,往往会牺牲企业整体利益,这就就出现经常所说的大企业病,最终损害企业的竞争力。

由于以职能/范围为运营部门的企业组织架构图在工作的专业性上有先天性优势,在企业的组织架构通常都是金字塔式的职能组织架构图,其明确工作范围和职责,有专业化的优势,但要达成企业整体业绩必须有协同逻辑才能满足业绩要求。但在实际的企业运营中,各部门都背负各自的年度KPI指标,因此在工作时以自己部门绩效最大化作为决策依据,其他协同部门往往成为协助完成,必然损害企业整体绩效。

我们都知道,研发决定产品成本的80%,当然也影响重点影响采购成本,如果研发部抛开采购的经济性分析、资源可得性分析、供应商先期建议等等,极可能研发出来的产品价格没有竞争力。

同时,内部数据信息共享也是内部跨部门协同的重点,包括计划、仓储、采购、调度等的各种数据,由于数据差异或者滞后,往往导致采购数量、交付周期与库存降低陷入粗放化管理。

因此,在内部协同方面,要提升整体竞争力,降低采购成本,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以客户为导向,制定协同规则

企业竞争形态与目标是基于不同的客户而定,如苹果手机的目标区为“消费意愿强+购买能力强”,而小米手机的目标区“消费意愿强+购买能力弱”的市场布局,就决定了两家企业的供应战略以及协同要求。

    2、以成本为中心,优化成本因素

全面梳理成本构建要素,透过TCO成本角度寻找成本因子,逐个压缩与管控。

    3、以研发为原始,降低物流障碍

研发决定采购成本的80%左右,通过优化设计、引入供方早期参与,获得工程工艺、模具设施、技术经验的支持,不但获得研发效率提升,也从根本上获得最佳资源配置,同时提升物流配套等效率。

    4、以获取为基础,管控商务细节

在产品取得性前提下,优化采购商务条件与采购流程,提升采购决策速度,提升供应链信息流。

    5、差异供应市场,关系战略产品

经典营销将市场分成4个类别:垄断、垄断性、完全竞争以及非完全竞争。针对不同的供应市场采用差异化策略,尤其管控战略性供应商和产品,采购关系化策略对采购成本以及产品的获得性有关键的意义。

二、外部供应链整合

外部供应链整合涉及更宽泛的部门整合和组织流整合,包括一级供应商和二级供应商。要想获得较好的供应成本,除了在数据上实现共享、加强预测管理,提高供应链敏捷性之外,从以下三个维度思考:

1、强强联合,门当户对

锤子手机罗胖子在其手机发布会上放下豪言:我的所有供应商都是顶尖的,组装也是富士康,质量可与苹果一决雌雄,价格低于3000就是孙子!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产品交付一推再推、价格一降再降,现在都要被别人收购和整合的命运。

供应链强强联合非常重要,但有一样更重要就是“门当户对”,同样,在供应链成本管理上也是如此,否则,企业抱大腿以为获得成本优势,但由于势力差距巨大,往往“人为刀殂,我为鱼肉”的被动局面,这也就导致日本企业宁愿选择去培养与发展供应商。

    2、质量先行,协同发展

质量是企业生命,这也说明质量是一切的前提与基础。任何牺牲质量为前提的成本下降都是耍流氓。在竞争日益复杂、打劫日益跨界的今天,质量的突出性也需要成本的辅助,否则曲高和寡的质量高歌最后落入“一切论”的陷阱。在外部供应链整合中,质量、成本、服务的协同发展,才是最经济的方案。

成本空间是有的,就看跟谁挤?

  3、共生共荣,合作双赢

说起供应关系,没有一家企业不提“战略合作”、“双赢伙伴”这样的词语,但实际过程大多是商务买卖关系,企业信任度不值一提。杰克韦尔奇说:企业最大的成本---信任。没错,由于没有信任导致大量流程、审核、检验与交流,严重障碍物流速度,降低决策效率,增加供应链成本。(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