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文明原创丨金戈铁马唱大风——郑培靖先生及其《荣成百将嵌名联名家书法集》评析
金戈铁马唱大风
——郑培靖先生及其《荣成百将嵌名联名家书法集》评析
文/吕文明
一触到郑培靖先生的眼神,我就立刻感觉到他那颗在军旅生涯中荡涤了三十多年的赤子心。是赤子心啊,他对军旅的热情、对艺术的执着和对家乡的赤诚,都把这样的赤子心表现得淋漓尽致。倘若把他和他的文学艺术综合在一起进行评价的时候,我的脑海中不自觉地就反应出辛稼轩的千古名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就是这样的气势,导引着我们一步步走近军旅书法家、楹联家郑培靖先生的思想世界。
郑培靖先生是当代少有的饱含着浓重的文人气息的军旅书法家。军旅和文人似乎是一对矛盾的称谓,粗犷雄壮和温文尔雅似乎难以融为一体,而这一切都很自然地在郑培靖先生身上得到融通化合,我能感觉到,对他来说,做到这些其实并不难,因为他一直在用心做事。是这样的,刘勰云:“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藻雪精神。”在郑培靖先生身上我们能够感觉得到一种巨大的安静,没有丝毫的狂躁气,他的沉着冷静和从容大度,都是他在繁忙的军旅生涯中能够保持一颗宁静心而进行他在艺术田野耕耘和猜想的前提。把字写好并不难,难的是繁忙的工作和庄严威武的军旅生活中还能保持这样的写字恒心,更难得的是他在书法的学习和创作之余还进行文学创作,并在楹联的创作上达到了让人难以想象的高峰。我看过郑培靖先生撰写的荣成百将嵌名联,150余位将军的名字,都在他的笔下凝聚成一副副闪着光华的联句,看他的注解我有点惊讶或者说不敢相信这是一个行伍出身的人写出来的,大量引用经典和掌故,让我们猜想这是某所大学研究古籍的大教授的手笔,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它们确确实实出自戎马半生的郑培靖先生之手。“耀德守义标素尚,抱志澄怀谱徽文”(颂李耀文将军),“高山景行清芳气,伟质华耀逸雅风”(颂孙景华将军),这些对联对仗工整,文辞妥帖,且有一种十分难得的文人气息弥散在中间,使得嵌名联这件本来很容易落入俗套的事变得儒雅起来。这是和郑先生数十年如一日的读书和思考分不开的,郑先生喜欢读书,文笔颇佳,在军旅工作中撰写过大量文章。正是这种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才成就了郑先生现在的文学成就,他是当之无愧的“军中秀才”。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有诗云:“从来书画贵士气,经史内蕴外乃滋。若非拄腹有万卷,求脱匠气焉能辞?”郑培靖先生于此言可谓当之无愧。
长期的军队秘书工作使郑先生养成了良好的工作方法和思维习惯,他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和怎样一步步去做。我不敢想象他在着手规划《荣成百将嵌名联名家书法集》这部大部头书稿的时候心中是怎样的感想,在作品集即将出版的今天,我想,郑先生若是回望这三年的付出,他的眼神中肯定满是感慨而不是兴奋和喜悦,因为他用的是心血和汗水才换来了今天这部足以影响一段时间和一个地域的大作。历史上没有先例,未来应该也不会有,因为很难有这样的契机,更难以聚起这样的恒心和力量,毕竟,他是一个年近花甲拼搏了半生的人,这个年龄的人怎么会有这样的雄心壮志和强大的事业心?然而,郑先生是有的,因为他对于文化和艺术的热衷,因为他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方法,三年里,郑先生克服了重重困难,编辑了这部大部头的作品集。黑格尔说,一个艺术家的地位愈高,他也就愈深刻地表现出心情和灵魂的深度。在已经成名书法界和楹联界的情况下,郑培靖先生完全可以悠然闲适地过好未来的人生,然而,他却在这样的休闲时刻选择了为家乡做点事,而他的这一选择将迎来的是他自己的宵衣旰食和青灯黄卷,然后就是故乡的荣耀和将军的扬名,而他自己则一无所有,他还是他,还是原来的那个忠厚沉静温文尔雅的退职军人。可是,我从来没有听他说过后悔或者沮丧,相反,在他疲惫的眼神后面我看到的是他会心的微笑和成功的喜悦:终于完成了这部作品,从此可以无愧于乡土。多么深重的乡土情结,这也正是他善良、重情义、不忘本这些高贵品格的彰显,须知,人品是一个艺术家成为不朽的最重要的砝码,温克尔曼说“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这用在郑先生身上恰如其分。
面对郑培靖先生和他的大部头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来自军旅生涯和艺术家心源的一股强大的力量,这就是豪放大气。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云:“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气,处得以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司空先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场景来勾起我们对于豪放的猜想。今天,郑培靖用他自己的人生境界和艺术精神带我们共同领略这一场景。157位荣成籍将军的光辉业绩,157名将军和著名书法家的墨宝,157副经过千锤百炼深思博考的嵌名联,这样的宏大气势在中国书法史和文学史上都是极为少见的,更为难得的是他把三者完美地融为一体,巧夺天工,珠联璧合,此可谓大矣。这也是本书的亮点所在,不仅仅是对荣成县域文化的传扬,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和发扬,更是在当代按照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进行的文学艺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范迪埃尔·尼古拉思在分析中国绘画的神秘的宗教心态时说:“艺术导致起码的自知之明,而其中又反映出了世界,并逐步发现绝对的源泉。”中国书法和文学的这种力量在现实意义上更为可观,因为它们极容易与人的心灵相契合,并完美地融为一体。郑培靖先生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换来了今天的丰硕成果,我们相信,《荣成百将嵌名联名家书法集》的问世必定能够在盛世的艺术天地里“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艺术家对于文学艺术繁荣与社会发展相融合问题的进一步思考,思考的过程将进一步彰显郑培靖先生颇具魅力的精彩艺术人生。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简介】吕文明(男),1982年6月生,山东海阳人。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泰山学者青年专家、齐鲁文化英才、山东省第二批签约艺术评论家。兼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济南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6项。曾获山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第二、十届泰山文艺奖等。在《光明日报》《艺术百家》等重要报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著有《从儒风到雅艺:魏晋书法文化世家研究》《当代书法文化论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