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乡味与菜系介绍

中国菜系

菜系是在选料、切配、烹饪等技艺方面,经长期演变而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特色,并为社会所公认的中国饮食的菜肴流派。

中国饮食文化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形、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

鲁菜

四大菜系——鲁菜

鲁菜:即山东菜,主要由济南和胶东两个地方风味菜构成;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山东是中国古文化发祥地之一,鲁菜的孕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的齐国和鲁国,真正形成是在秦汉以后,历经元明清三代大发展,大量进入宫廷成为御膳珍馐,并波及到华北、东北、京津等地。北京现存“八大堂”之一的惠丰堂,就是一家典型的鲁菜馆。其中八大堂是指:聚贤、会贤、福寿、天福、同和、庆丰、惠丰。

鲁菜的特点是:取材广泛,选料精细,刀工讲究,调味极重纯正醇浓,海味尤佳。用盐之法十分精到。长于制汤,面食极多,且种类丰富。工于火候,以爆炒、烧、熘、塌、焖、扒为其特长。极具北方精到、味厚的风格。

现存的惠丰堂在北京有两处,一处在阜石路,一处在翠微路。店堂内至今还展示慈禧亲笔书写的匾额。

现存鲁菜馆在北京还有:

东兴楼:东直门内,1903年开业号称“八大楼”之首;

萃华楼:王府井,爆、烧、炒、蒸为其拿手菜;

新丰楼:白广路南口,首创烤鸭片饽饽,蒸熟的面片中空,夹入烤鸭、葱、酱,鸭油不外流;

泰丰楼:前门西大街,代表菜:葱烧海参、清炖鱼翅。

川菜

四大菜系——川菜

川菜:即四川菜,由成都、重庆、自贡三地菜系构成,发源于古代的巴蜀,萌芽在西周至春秋,形成于秦代至三国时期。

川菜烹法重熏、烤、干酥,调味不离辣椒、胡椒、花椒这三椒,品味重酸、辣、麻、香。一般人以为川菜以麻辣、鱼香、怪味等独特的味型著称,其实川菜的味型相当丰富,有咸鲜、家常、红油、椒盐、姜泥、蒜泥、甜酸、荔枝、五香、香糟、芥末、椒麻、酸辣、麻酱、豆瓣、陈皮、香辣等几十种。川菜的调料,一般由四川运至北京,为的是保持原有的风格,尤其以麻椒、辣椒等基础原料为重点。调味高低起伏各具特色,因此,川菜有“一菜一格,百菜百位”的美称。

川菜在适应范围上,还有高级宴席,普通宴席(三蒸九扣),大众便宴,家常风味,民间小吃等区别。川菜对长江中上游直至云南、贵州等地具有相当影响,今天它已遍及全国,以至海外,故有“味在四川”之说。北京的川菜馆最典型的就是四川饭店,属于高档饭店,1950年以后引进北京,是朱德、邓小平、刘伯承等人的最爱;现存四川饭店位于人民大会堂西侧的绒线胡同。目前北京各家饭馆都有推出川菜风味的菜品,类似麻辣火锅,辣子鸡丁,麻婆豆腐,等等。

四大菜系——淮扬菜

淮扬菜又名扬州菜、维扬菜,春秋至两汉便以珍馐异味著称,六朝以后又以素菜极精细闻名,宋元成为宫廷贡食基地,明清更加繁荣。

淮扬菜用料品种繁多,调味以清淡适口为特色,“一碗各成一味”,善烹江鲜家禽,精致花色茶点,目前北京稻香村糕点即是从淮扬茶点中分离出来的。淮扬菜擅长炖、焖、蒸、烧等烹调做法,以刀工精湛取胜,“刀在扬州”闻名于世;扬州菜风行于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北京地区代表性的餐馆有“淮阳春饭庄”名誉京城,解放后曾改为“镇江餐厅”;随着西单路口展宽,“淮阳春”也消失了。淮阳菜在北京各大餐馆里留下了许多痕迹:清炒虾仁、清蒸南瓜盅、冬瓜盅等等。

现存淮扬菜代表:同春园,也是从西单十字路口西南角,迁至现址:新街口外大街。

四大菜系——粤菜

粤菜又名广东菜,由广州、潮州、东江三大流派构成。岭南地区远古就有独特的饮食传统,名菜“片皮乳猪”基本上就是继承了周朝以来的传统烹调技术,其做法是:把掏空的小猪肚内塞上红枣、糯米、蒸熟后切成片,蘸调料吃。

粤菜在唐宋时与中原地区的饮食文化相互融合,明清以后随华人的留洋传至海外。粤菜随改革开放,也逐步向北方渗透,其用料的广博奇异,在兼收幷蓄各地烹饪技法的同时,保留了自身以煲汤为主,靠、泡、焗等等特色技法。北方人称之为“什么都吃”,蛇、猫、老鼠等等在北方不入食谱的东西,在粤菜中成了名菜,论其所食的材料范围,“食在广东”名不虚传。

四大菜系之外,还有浙、闽、湘、鄂共同组成八大菜系,之后,又有人把京、沪两地菜凑成十大菜系;其实每个菜系要有自己的特征,更要有流行地域,如果自身特色不足,流行区域又过于狭小,将不被大多数人认可;因此,在讲述中国民俗菜系时,一般以四大菜系为主。

除了地区性命名的菜系之外,由于民族信仰不同而形成的菜点特色也很多,如北京的鸿宾楼、烤肉季等等,就是以回民的清真菜系为特色,而砂锅居又是与满族的饮食习惯、祭祀活动有关的餐馆。

老北京的饮食业还有许多特色,在名称的系列中,我们会发现几个“八”字:按照清末民初的说法,八大堂为上。他们是:

会贤堂:在什刹海前海开业于光绪年间,抗战时歇业,改革开放后又恢复;主营鲁菜,海参、鱼翅、燕窝等高档海味;

惠丰堂:前面已经介绍过了,不再赘述;

福寿堂:东城金鱼胡同;

聚贤堂:原在西单;

聚寿堂:原在东四钱粮胡同;

天福堂:原在前门肉市;

燕寿堂:原在东总布胡同;

庆和堂:原在地安门外;

八大堂目前只有会贤堂、惠丰堂两家了。

老北京餐饮业略逊于八大堂的,是八大楼。

东兴楼:坐落在东安门大街路北的东兴楼饭庄,创业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是一座前出廊后出厦的大四合院。东兴楼被同行誉为“八大”鲁菜饭庄之首;

新丰楼:新丰楼原址在虎坊桥向东的香厂路口。以经营白菜烧紫鲍、芝麻元宵和素面汤驰名京师,是清末民初有名的京菜馆,开业于道光年间可与当时最阔气的“东兴楼”齐名;

正阳楼:以经营涮羊肉、大螃蟹出名,开业于清道光年间,民国初年才发展为高档饭馆;

泰丰楼:在前门西大街,以红烧海参、清蒸鸭子及砂锅鱼翅出名;

庆云楼:在什刹海烤肉季旁边,最早开业于清道光年间,近几年重新恢复;

万德楼:原在前门珠宝市;

悦宾楼:悦宾楼清朝宣统三年(1911年)由北京旗人王志状与烟台名厨于秀廷在北京创建,原在大栅栏,翌年移上海北路。在沪四十四载,博得“上海京帮魁首”之荣誉,又获“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之赞扬;

会元楼:原在前门抄手胡同;

八大楼目前保存的还有五个。

北京更贴近老百姓的为八大居:

会仙居:在前门鲜鱼口,以炒肝著名,稠浓汁里煮肥肠,一声过市炒肝香;

天兴居:与会仙居对面,解放后两家合并;

和顺居:这是砂锅居的原名,因其砂锅白肉出名,本名被人遗忘;

同和居:在西四南,以“三不沾”特色菜出名,现以传统的山东鲁菜为主;

天然居:“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一副回环联,让人牢记了一家餐馆;

鼎和居:原在前门观音寺,和天然居紧邻;

义盛居:原在宣武门外达智桥;

广和居:原在宣外北半截胡同;

居与堂最大的区别在于只办宴席,不办堂会,因此居相对规模较小,是一般官员或进京赶考秀才落脚之地。清末民初时号称北京八大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