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识别方法——检查表法

风险管理在质量体系中的地位很重,不管是GJB9001C还是GJB5000,都对风险管理提出很高要求。

进行风险管理,首先就要进行风险识别。实施GJB9001C的,还知道使用故障树来分析产品风险,很多实施GJB5000的,风险识别还一团浆糊,不知道如何着手。

实际上,风险识别有很多方法。比如头脑风暴法、流程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等,这些方法都比较复杂不太好操作。这里介绍一种简单的易操作的风险识别方法——检查表法。

使用检查表识别风险的方法,就是把项目各阶段可能发生的风险罗列在一个表上,供识别人员进行检查核对,以判断当前阶段是否存在表中所列的或者类似的风险。

PS:有些成熟度三级的组织建立了风险库,项目组可以根据风险库中所列的风险来识别项目的风险,这也是另一种检查表法的使用。

按照风险管理要求,风险识别并不是只在制定风险计划的时候进行,它应当定期地和事件驱动地进行。比如每次项目例会的时候,都应当进行风险识别。

也正因为这样,方便实用的检查表法就显得格外有价值。

话不多说,下面就给出一个软件开发各阶段的风险检查表的示例:

生命周期 可能的风险因素
全过程 对一个或更多阶段的投入时间不够;
没有记录本阶段重要的信息;
尚未结束一个或更多前期阶段就进入下一阶段。
立项 没有书面记录下所有的项目背景信息;
没有进行正式的可行性研究;
任务书评审的缺陷评审密度过低;
项目组成员能力不足。
策划 准备计划的人没有承担过类似项目;
遗漏了项目计划的某些部分;
项目计划的部分或全部没有得到所有关键利益相关方的认可;
指定完成项目的人不是准备计划的人;
没有使用有效的估计方法进行项目估计。
需求分析 没有对性能需求以及安全性等质量需求进行分析并分解到软件功能;
没有对任务书进行需求的双向跟踪;
需求规格说明没有得到用户的确认。
设计 没有对关键需求制定并选择出最优的备选方案;
设计决策空洞无内容;
没有给出部件的动态关系;
没有给出内部接口关系。
实现 没有依据编码规范进行编码;
没有进行代码审查或静态分析。
测试 没有对测试环境进行跟踪;
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评审缺陷密度过低;
没有对测试Bug进行有效跟踪。
结项 验收评审流于形式;
在尚未完成项目所有工作的情况下,项目成员就被分配到新的项目组织中。

参考书目:基于PMBOK的软件项目管理方法研究,作者:周贺来,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