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顶级名校高中生揭露学习生活实况,引发一众小学生父母反思

文 / 魔斯妈妈育儿实录

如果父母站在当下,回看过去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常常会有这样的感慨:当初如果怎么怎么做,可能会更好。

以此类推,如果我们能立足未来,反思当下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同样会更理性、成熟一些?

世上没有后悔药,但如果能保持点前瞻性,看看比孩子大一些的牛娃成长历程,会很有借鉴意义。所以,我家老大六年级,当很多父母都聚焦在小升初,把孩子送进各大辅导机构,甚至超前学习初一初二课本的时候,我却着眼于观察已经进入中学的孩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学习状况?这会有利于我思考:哪些事是真的需要提前做的;哪些事做早了意义不大,反而有负面影响。

一、一段与顶级名校高中生的谈话,值得深思

寒假期间,我在咖啡馆偶遇一个来自长郡中学的高中女生。我是一个经常在咖啡馆里坐一天的人。那天我很早就到了。而这个女孩比我还早,点了一杯美式,在那里认真地写作业。

“这么小的孩子就喝苦咖啡”,这引起了我对她的关注。

就这样一直到了下午6点多,我已经开始打算回去吃晚饭了。这女孩还没有走的意思。于是,我搭讪和她聊起天来,这才知道她是长沙排名第一,全国排名第4的长郡中学高一学生。

​1、自觉到令人发指的中学生们

这个寒假,她每天都到附近的图书馆写作业。今天是因为忘记了图书馆闭馆日,只好来到咖啡馆学习。

每天到图书馆占座位学习,这真的是太不容易了。要知道,如果每天不能在早上8点半之前到馆,那根本不要想占到长沙图书馆的座位。

我感慨小姑娘的自律,她却腼腆地说“就是因为在家不够自律,所以才强迫自己到图书馆学习。大家都在学,我才会更专注。”

我钦佩地说:“学霸都是这么低调又谦虚的吗?”她更加显得不好意思了,说自己在班级里只是中等水平。很多人比她努力多了。班里几乎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她这种学习强度。

她们学校有晚自习,正常每天9点半结束。但是住校的学生都会主动申请参加第四节晚自习,一直学到10点半。没有任何老师和家长的逼迫。

我问她,平时每天几点睡觉,几点起床?她说,6点半起床,12点睡觉。

高一就这么拼啊!

2、高一就很清晰要考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

聊天中,女孩提到想考北师大,因为她想当一名语文老师。

我很惊讶,才高一就已经想好要考什么大学什么专业,连未来要做什么都想好了吗?

想想我自己,也算是半个学霸了。可是我直到大学毕业,踏入社会,我对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职业发展如何规划,都没有足够的意识,也因此踩过不少坑。现在的孩子,觉悟都这么高的吗?

女孩告诉我,她们学校会有专门的人做职业规划辅导。也会请一些社会上的专业人士过来给她们讲各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特长、兴趣,选择合适的专业。

3、教育趋势:专攻特长比全面发展更重要

我问女孩,中学有没有像奥数竞赛之类的其他学科竞赛?我儿子特别喜欢生物科学。

女孩告诉,长郡中学有各种各样的“通技竞赛”,电子信息、生物科技、工艺设计,好多领域都会涉及。只要你通过选拔能进各个竞赛小组,拿到一些全国奖项,那考大学就会有很多绿色通道。初中也有很多竞赛小组,如果能到长郡体系内的重要奖项,就能直升高中。

听到这些,我还是很激动的。看来中国的教育已经意识到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性了。靠应试刷题,培养标准化产品的确有违教育的根本意义。

​二、我把故事分享在妈妈群里,引发剧烈的发响

开学季,我闺蜜群里的妈妈们开始聊各种新学期的报课计划,时不时地也会吐槽一下娃的不靠谱。

想起和小姑娘的聊天,我跟她们说:“我觉得到了初中,关于孩子的学习,咱们的认知会发生很大变化。”我跟她们分享了和小姑娘的这段聊天。没想到,引发了很大的触动。分享一点我们的反思,相信对很多小学生家长有借鉴意义。

1、与其全科补习,不如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的场景是:很多父母压着孩子上各种辅导班培优班,监督孩子做作业。大部分孩子是不敢违抗父母要求的,所以小小年纪就要背负巨大的课业压力。但即便如此,父母还是会抱怨孩子不够认真。

可是当站在中学学习状态回看小学时,我觉得最需要培养的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担心孩子跟不上,强压着提前学习初中知识。其实,受年龄限制,孩子的理解力未必能跟上,学习的效率也未必高。小学要花10个小时才能学会的知识点,到了初中也许只需要花5小时就够了。

而且中学的知识,老师同样会反反复复强化、复习。从这个角度上看,提前学,真的没必要。与其耗费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在学习知识点上,不如多花点精力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专注力,课外阅读兴趣、总结归纳能力。强化基本能力,这才是更重要的地基。

你想,如果如女孩所说,进入中学每个人都那么拼的话,你还有多大“更努力”的空间?我想,到那时拼的根本不是时间,正是效率和方法。

我看到这位名校高一女生休息的时候,会拿着一本字帖练字。我家侄子上初中,老师依然还在强调练字。我觉得这也是基本功。如果能在小学就把字写得很漂亮,是不是到了中学也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呢。

2、不是孩子不够努力,而是父母太心急

父母总觉得孩子不够努力。即便孩子已经很好了,父母也会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还可以努力做得更好。

可是,我现在越来越觉得,到了中学,学校的学习节奏会明显增强。这位长郡中学的女同学说,她们现在每天都有一次小考。各门功课轮番考。这种强度之下,孩子的应试刷题能力,怎么也能被训练出来。哪还用父母整日催逼啊。

孩子的自律能力会随着大环境影响而提升。那时你会意识到:现在的焦虑真的有些多余。

小学阶段,课业压力本就没有那么重,孩子的心智发展也不够成熟,父母要求高,大多效果不会太好。而这并不是孩子的问题。我的一位闺蜜感慨:我怎么觉得现在很多孩子,小学6年把读书12年的劲都使完了!

过度催逼,剥夺的是孩子纯真美好的童年,后劲不足。从亲子关系和人格发展来说,同样是得不偿失。

​3、不要把孩子打造成应试教育流水线上的标准品

我见过太多语数外三科全补的小学生了。很多父母的观点是,缺哪补哪,一定要全面发展,门门都很厉害。而孩子们,在这种氛围下大多都默认了这种教育理念。

一些没做过课外补习的孩子甚至还会被歧视。就像我儿子跟我说,他们班没学过奥数的,都会被列为鄙视对象。

但事实上,每个人都有短板和特长。这个社会越来越强调个性化、专长化。传统的“木桶理论”并不符合时代的发展。

而且从效率的角度上来讲,花同样的时间,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和不擅长的事情,前者创造的价值一定会更大。

所以,不要把打造成应试教育流水线上的标准品。发掘孩子的特长和潜能,这或许是培养孩子更有效的方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