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汤美学:汤感语言

任何一个相对成熟的领域通常都具有属于自己体系的语言。如数学、音乐、书法、绘画、诗歌、雕塑,都有其各自专属的语言系统。

大家听到最多的莫过于艺术语言当中的电影语言,专业点儿还可以称其为“视听语言”(毕竟是以画面、声音共同作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但我们也会直观的称其为“镜头语言”(镜头是构成影片的基本内容单位)。

电影通过镜头语言为我们讲述故事,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去讲述同一个故事必然呈现不同的意韵,所以也为创作打开了无限可能,但语言有它对应的语法

如果说电影是在为我们讲故事,而讲这个故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你获得“情绪体验”,——一种触发共情后的情绪体验。那么,当茶之汤感具备了触发情绪体验的能力,且能够由这种情绪体验反推出某种人物形象或某个故事时,我们说汤感呈现也应该具有属于它自己的特定语言系统——汤感语言

说到这儿,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茶汤的苦、涩、回甘、滑爽、醇厚、体感等,但这不是汤感语言,而是汤感语言所要描述的对象、情节、内容元素。

就像电影语言是建立在观看与聆听这个特定形式上一样,汤感语言是建立在汤感的呈现与体验这个过程上的;如果说镜头的长度景别变化以及声音与镜头的作用关系构成了电影语言的语法,那么汤感滋味、香气、体感等各元素呈现的先后次序以及长度、强度、质感等便构成了汤感语言的基本语法

因为汤感体验的线性特质,使得汤感语言语法的基础就是——线性过程。这里有两层含义:

一、呈现的内容元素丰富,不单一

二、线性呈现这些内容元素

如果放映的电影就一个静态镜头停在银幕上,那这就是看照片而不是看电影了。同样,如果还在秉持“茶汤自始至终要呈现一致口感”,那可能就要重新恶补下最新的茶学认知了。同样,一股脑把所有内容都扔出去,或没有次序的混乱呈现,也都无法实现有效讲述。

那么汤感语言的具体形式是怎样的呢?

语言本身具有天生的文学性。艺术语言自不必说,就连数学语言追求的简洁、准确,这本身也是一种文学性。所以,任何具有文学性的修辞方法都可能成为汤感语言的具体形式或语法

还是以电影语言为例,如苦化生甘可以理解为“叠画”;甘苦同在就是“双重影像”;前面一点点苦,中途是甜香,后段又表现出苦底,这是“呼应”;一点点苦到后段呈现清晰,这是“暗线”;自始至终明确的甘甜,这是“明线”;香甜之外总有那么一丝的涩底,这是对主要情节发展的“干扰、障碍”;香甜并置,但分别为红花绿叶,这便是“衬托”;温润泡一种隐隐的花香,到第四水喝出明确的栀子花,这是“伏笔”;曼娥上来就是一口硬朗的苦,这是“开篇点题”……,诸如此类。

但与电影语言不同,汤感语言有着自己独特的发生特点

电影的叙事过程通常由作者所决定,想要给观众呈现什么内容,何种景别,如何运动,乃至于色彩、光线、配乐等,都尽在掌控。

而你一旦了解了茶之汤感层次递进的成因,也就能意识到一道茶的最佳汤感(标准汤感)一定对应着最佳的语言表达,但这个最佳汤感(最佳的语音表达)是干茶就给定了的,并非受冲泡者的意志所转移,冲泡者只是在“能否呈现出最佳汤感”上摇摆。

简单说,就是鲜叶茶青已经决定了层次的内容,不同的茶类工艺决定了以哪种风味形式呈现既有层次内容,剩下的就是在考验冲泡者能否发掘出那个最佳的层次呈现,即语言表达。

开汤就好比考古挖掘。土里是一件四方鼎,不能因为你照着九方尊来挖就能把四方鼎挖成九方尊。开汤是发掘,而非创作,你最好意识到这一点。

当然这是针对开汤单一茶品而言的,一旦涉及到开汤层面的调配茶那就是另外的话题了。为了不至混淆,他篇再述。

另外,电影是通过一个故事的展开将观众逐渐带入引发共情,进而收获情感体验;而汤感语言直接于味觉、嗅觉、触觉体验来触发情绪感受,更底层,更纯粹,更接近“原型(心理学概念)”经验。所以同一段汤感语言可触发的个人情绪又会在主调基础上产生各种变化。

因为电影语言的叙事方式多种多样、千差万别,往往会出现看懂看不懂的情况;而茶不存在喝懂喝不懂,只是每个人在那个对的汤感语言中的体会深浅不同罢了。

好了,又刹不住车了。今天就到这里吧。

补一句,侯孝贤导演最近一部作品《刺客聂隐娘》的拍摄过程中,有意识的放弃了人工鼓风,后期特效制作云彩,人工驯化的鸟,而是剧组一干人硬生生等自然风、天然云、野生鸟的出现。用女主舒淇的说法就是:“戏没怎么拍,更多时候是在等风、等云、等鸟……”

这是在尝试一种“非绝对控制”的创作实践。他应该发现了于控制之外,冥冥中总会有一些意外或者惊喜……

泡茶找空山,这里是空山茶话
相    关    链    接
开汤美学:人物的动力驱动
开汤美学:汤感“长镜头”
(0)

相关推荐

  • 试图绕过理性和逻辑的思想很难成为理论 | 赵汀阳

    作者赵汀阳 选自<中国哲学的身份疑案> 原载<哲学研究>2020年第7期 思想本源既然是普遍的,就不会拒绝任何一种语言.每种语言都直达真实,因此都能看见普遍问题.但因其路径不同 ...

  • 免费字体下载!支持4种语言7个字重的文学性衬线体

    字体概述 思源宋体(Source Han Serif)是 Adobe 与 Google 合作发布的最新泛 CJK 字体,它是对应于思源黑体的宋体字体:旨在提供一个可以涵盖 Unicode 全部字符的多 ...

  • 开汤美学:汤感语言·续

    "汤感语言"概念的提出意味着什么? 一个重要概念的提出往往是该领域发展的阶段性标志,下一阶段很可能将就此展开. "汤感语言"概念的提出,对该业界内外意味着什么? ...

  • 开汤美学:汤感的最大公约数

    我似乎触碰到了一只房间里的大象,-- 茶行业这个房间里的大象 - - 那就是对于茶的追求,人们愈来愈趋向于达成某种共识,比如原料产区.加工工艺.仓储环境等,这都还好.而在这所有的共识里,我最不要接受的 ...

  • 开汤美学:汤感无上限

    何为"汤感无上限"?通俗地讲就是"没有最好喝,只有更好喝!!" 此言一出,--好狂妄~~ 不过看当代茶界的汤感研究基本还处于边缘领域,尚未真正起步.所以我说这话 ...

  • 开汤美学:图释“汤感标准浓度”

     下周开课,正在重新梳理教案,其中有关"标准浓度"的概念已经比较完善了想到之前曾图释过"茶叶的浸出过程",那么这次也用图例的方式为大家解释一下"汤感的 ...

  • 开汤美学:浓度钝感

    当年还未投身于品鉴研究时,已有机会在一些茶会中泡茶,与会者也不乏一些知名前辈.出于礼貌,上手前我总会问上一句:"您是喝浓点儿,还是淡点儿?"应该也是出于礼貌,前辈总说:" ...

  • 开汤美学:一款红茶的汤感呈现对比

    同一款茶,正确与否的开汤呈现,其最终汤感品质究竟能有多大差距呢? 对比别人不合适,就以我上期学员学习之初开汤的一款她自带的武夷红茶为例吧,就当是空山流的内部经验,供大家参考. 她的茶就让她先泡.她边泡 ...

  • 开汤美学:汤感体验中的情感溢出

    琴.诗.书.画,常附庸于茶会.然时人多不知其故,而妄自搭配.或茶前.茗间抚琴一曲,也多是那早已烂熟于市井的四六之音:或茶罢须臾,便有请来宾中的书家挥毫泼墨,美其名曰"以资纪念",但 ...

  • 开汤美学:汤感“长镜头”

    电影镜头语言里有个"长镜头"的概念.两个含义: 一个是时间概念上的长,这个很好理解. 另一种则表示在同一画面的前景.中景.背景上都均有情节在发展进行着,这些情节可以是相关的,也可以 ...

  • 开汤美学:汤感呈现中的戏剧结构

    如果说"开汤原理"使用了"烹饪逻辑"的话,那么到了"汤感呈现"阶段则要应用"戏剧结构"了. 既然明确了汤感呈现的线性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