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东晋偏安时代的五大超级门阀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一首乌衣巷,借古喻今,将我们的视线带回到了那个王侯将相皆有种的东晋时代。自西晋代曹魏建国后,虽然继承了曹魏的九品中正制,但是西晋的举才制度却变了味,中正一般只注意被评定者家世的封爵与官位,然后就导致了西晋士族强大,豪门林立,诸如王石斗富这等场景。豪门大族掌握着国家大量的土地,然后许多农民就归附在豪门大族门下,导致了西晋朝廷暗弱无能,然后就是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五胡乱华。

东晋顶级门阀

而东晋相比西晋,门阀士族阶级更为严重,寒门毫无上升机会。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是东晋自建国开始,就有着先天的不足,因为东晋是靠大家族琅琊王氏捧上去的,自然要回报王氏大量特权,当时就有着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司马睿一生几乎都形同傀儡,若不是王导怀柔,估计王敦都能另立新君。

另一个原因就是,江南本就是门阀士族相当严重的一个区域,这个要追溯到东吴时代,众所周知,东吴朝廷是由孙氏和各大门阀共同之称起来的,步氏、陆氏都是名动一时的大家族,而东晋在江南立国,而江南掌握在门阀士族手中,东晋不得不考虑士族的影响力。

所以门阀在江南有着根深蒂固的重大影响,纵观整个东晋时代,几乎都未能摆脱门阀的巨大影响力,四大顶级门阀轮番上阵执掌朝政,中等门阀控制着朝中众多重要官职,地方小门阀掌握着帝国一方的绝对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选择性地接受朝廷的诏令。所以东晋从朝廷到各地州县,都被门阀牢牢把控着,毫无反抗余地,形同被一条条铁链紧紧束缚着,终其一生也未能挣脱。连开国皇帝司马睿都被大门阀王敦给憋屈至郁郁而终。

门阀政治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所谓的东晋门阀。所谓的门阀,类似于种姓制度,纵观东晋百余年历史,一流门阀总共有五个,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颍川庾氏、陈郡谢氏和龙亢桓氏。二流门阀很多,典型的有高平郗氏、琅琊诸葛氏、济阳江氏、河东柳氏、颍川荀氏、太原温氏、兰陵萧氏等等。三流门阀无数,分布各地,如一些官宦世家,当然也包含一些地方士族,东晋末年的孙恩起义,孙恩就出自于小士族。第四等就是所谓的寒族。门阀制度乃是东晋统治的基础,虽然司马氏不愿意,但是也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件根深蒂固的大事。

门阀制度,简单来说,就是一流门阀主导,二流门阀辅助,三流门阀横行地方,寒族上升无门。用俗语就是,一流吃肉,二流啃骨头,三流喝汤,寒族负责烹饪,最多能闻个味儿,底层劳动人民饥肠辘辘。

孝圣王祥

1、琅琊王氏

王氏,大约在汉代迁徙到山东临沂市周边,历经四百年,成为当地大族,在东汉时期便已经世代为官,包括汉末著名经学家王朗都是出于琅琊王氏。王氏发家在魏晋时期的王祥,其乃当时大孝子,卧冰求鲤,名重一时,得到了徐州刺史吕虔征召,王祥率励士兵,频讨破匪。励精图治,州界清静,政化大行。备受百姓称颂,年过古稀的王祥身居朝中要职,被尊为朝中三老之一。

到了曹魏末年,因为司马炎以孝治国,所以王祥更是备受重用,升任太尉,加职侍中,后封王祥为睢陵侯,食邑一千六百户。西晋时期,拜王祥为太保,进封睢陵公。王氏因为王祥,乃至王肃等人,自此成为西晋顶级门阀。而其王祥之弟王览,也就是王览争鸩的主人公,也相当有成就,而王览之所以成就高,乃至于其开枝散叶,给王氏生了几个很厉害的子子孙孙,奠定了王氏真正腾飞的基础。

八王之乱时,众多顶级门阀相继覆灭,唯有王氏仍然身居高位,王导深受司马越重用。而八王之乱后,紧接着就是五胡乱华,王导随即联合王敦,抱住了琅琊王司马睿这支大腿。在石勒横扫中原,劫掠荆襄之际,王导王敦兄弟带着司马睿南渡建康,然后接纳北方流亡士族,在江南拉起了新朝廷,王导主政,王敦掌军,然后无视司马睿北上勤王的诉求,与江南观望。等刘曜攻破长安,西晋灭亡,王导和王敦迫不及待扶司马睿登基。

王与马共天下

然后王家顺手就掌管了朝政,王导坐镇中枢,成为东晋朝廷实际的掌权人,王敦任扬州刺史,掌管帝国大部分的军队。于是就有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历史经典语录。后来因为王敦之乱,琅琊王氏在朝中势力有所下滑,其它顶级门阀趁势崛起,琅琊王氏不再一家独大,但是整个东晋和南朝,乃至隋唐时期,琅琊王氏都是赫赫有名,出了多任宰相,当年侯景之乱前,侯景虎踞寿春,向梁武帝求娶王谢这一级别的世家小姐为妻,还被梁武帝拒绝了,可见王氏之实力,书圣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也是出自于琅琊王氏。

庾亮

2、颍川庾氏

庾氏在东晋门阀中影响力不算大,而且因为庾氏人才不多,特别是文艺人才不多,所以,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太多名声。

庾氏崛起离不开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庾亮,东晋南渡建国之后,原本不算大门阀的庾亮,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司马睿的儿子司马绍,然后,庾氏随着司马绍当上皇帝而水涨船高,而司马绍只当了七年皇帝,便匆匆病逝,庾亮之所以确保庾氏保有东晋顶级门阀的名声,乃是其做了一件重要的大事,确保了东晋门阀制度的稳固。

那就是庾亮在司马绍病危之际,力劝司马绍重用门阀辅政,放弃重用宗室司马伷辅政的决策。司马绍不知为何,听了庾亮的话,重用王导和庾亮。庾亮进一步排除司马宗室,确保门阀稳固,之后平定苏峻之乱,但是后来北伐失败,庾亮威严顿减。不过随着王导去世,在庾亮死后,其弟庾怿、庾冰、庾翼全面掌管东晋朝居,庾氏达到了顶峰,不过由于庾氏人才断档,在庾翼死后,庾氏后继无人,很快就没落了,新的门阀崛起,取代庾氏成为了东晋掌权者。

桓温

3、龙亢桓氏

承接上文,取代庾氏成为东晋新一代门阀代表的,就是龙亢桓氏。相传桓氏乃是齐桓公之后,在汉代,乃是经学世家,桓荣、桓郁、桓焉祖孙三代乃是五位东汉皇帝的老师。后来,桓家随着司马睿南渡江南,成为东晋士族。

桓家崛起,不得不提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桓彝在苏峻叛乱时起兵平叛被杀,但是其子桓温却正因为此而崛起,原因就是,桓彝被杀之后,年纪尚小的桓温单人匹马诛杀了杀父仇人江播的三个儿子,为人所称道。

所以,庾翼北伐时,重用桓温为先锋都督,后升任徐州刺史。后来庾翼去世后,其子能力很一般,桓温娶南康公主,趁势投靠朝廷,很快就代替庾氏镇守荆州,荆州自此之后数十年,都是桓氏的腹地和最大倚仗。

桓温通过灭掉成汉,帮助东晋收复巴蜀,得以声名鹊起,在朝中有了很大的根基。再之后桓温通过三次北伐,军功赫赫,特别是第二次北伐收复洛阳之后,桓温更是在朝中一手遮天。不过晚年,由于桓温有着篡位的想法,导致了晚节不保。龙亢桓氏,经过桓温十余年的经营,已经囊括东晋半壁江山,掌握天下大半兵权,成为当时最有实力的士族。

之后,桓温之子桓玄,击败司马道子父子,掌控朝局,登基建立楚国,一年之后被刘裕击败,桓氏自此没落,一族人基本被杀。

谢安

4、陈郡谢氏

谢氏,可谓是人才济济,有谢灵运,谢朓,谢道韫等大诗人,还有谢安、谢玄这等文武全才的风流人物。正是因为谢氏人才辈出,在东晋南朝一直昌盛,所以世人提及东晋门阀,往往就会以“王谢”代称,将谢氏和琅琊王氏并列。在南北朝时期,谢氏更是四大盛门'王谢袁萧'中位居第二。

谢氏在东晋中后期崛起,成为'当轴士族'。谢氏在曹魏和西晋时期出了很多不大不小的官宦。到了东晋初年,亦是不温不火,一直到中后期,谢安、谢玄等人的崛起。谢安早在桓温时期,便身居高位,后来桓温死后,谢安渐渐总理朝政。谢玄用北方流民打造了全新的北府兵,成为东晋最强的军事力量。

再往后,谢氏家族因为主导的淝水之战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战果,谢氏顷刻间在东晋各地绽放,成为东晋当时第一大门阀。谢安由于声誉和政治才能荣升东晋宰相,而谢家其它子弟,如谢尚、谢万、谢石、谢玄、谢琰等人也各领强兵遍布方镇,特别是谢玄的北府兵,无敌于天下。自此,谢氏家族的人几乎垄断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形成了与皇族司马氏'共天下'的局面。

不过后来,谢氏被司马道子排挤出朝廷,东晋随即进入了末期混乱之中。

王氏宗祠

5、太原王氏

等一切烟消云散,原本默默无闻之辈皆粉墨登场,作为东晋五大门阀中最后登场亮相的太原王氏,也在历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

太原王氏,出自周王室子弟,后一直避世于太原,久而久之,成为当地大族,因为身份地位高,所以太原王氏在汉代常有为官宦。而我们耳熟能详的太原王氏的人物,自然就是司徒王朗,离间吕布杀董卓,改变历史的大人物。

王氏在魏晋时期,也是一方大门阀,王昶、王浑等人位列三公,王恺等数人官居宰相,此王恺乃是东晋名臣,不是西晋时期与石崇斗富的那位。西晋王恺乃是出自于琅琊王氏。

门阀大家

王氏崛起为顶级门阀,乃是东晋后期,桓温死后,谢安总领朝政,而尚书令为王述,然后王述死后,其子王坦之接棒继续奋斗,最终官至中书令、领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并且王坦之与谢安联姻,其子王国宝娶谢氏女。

随后,王坦之英年早逝,王国宝将太原王氏推向了最巅峰。谢安势力被排挤后,司马道子掌权,王国宝投奔了司马道子和司马元显父子,得以执掌东晋朝廷,担任尚书左仆射。不过没有多长时间,王国宝便死于王恭之乱,最后全家流放。王国宝人品不好,被人们定性为佞臣。最后连累太原王氏,在刘裕即位之后惨遭屠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