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欧联盟精萃特别顾问吕建中:三贤故里

在山西介休参加《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科普峰会》,以公益的形式支持合会合作,与新华书店集团的新华视光集团及政府和社会各界携手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科普工作。来到介休,听到了很多关于绵山和“介休三贤”的传说,其中最有名的一贤,当推春秋时代的介子推。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常在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给我讲介子推的故事,介子推的形象牢牢地印在了我心里。

南屈(屈)北介(子推)。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贤士。晋献公宠幸骊姬,欲废太子申生,改立奚齐,引发了晋国内乱。太子申生被骊姬陷害致死;公子夷吾和重耳畏惧出逃。晋献公下令追捕晋公子重耳。后晋惠公继位,追捕令成追杀令。重耳避难奔狄,逃亡19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餐风露宿,胆战心惊。臣介子推追随左右,不离不弃,伴重耳于颠沛流离之中。

许多人在逃亡中死去,一些人在半路上离去。重耳身边只剩下介子推等5人。一日,重耳饿晕,奄奄一息。介子推上前安慰,主动请缨去找食物。须臾,介子推手里捧着野菜和一小块肉回来。几个人见肉,大喜。遂燃柴煮汤,给重耳吃下,一锅肉汤挽救了重耳的性命。饱餐之后,询问介子推这块肉的来历,介子推没有告知。后重耳见介子推身染血迹,行走蹒跚,撩开介子推的衣衫,愕然发现他的腿上少了一大块肉,猛然意识到,刚刚吃下的救命肉汤,竟是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来的。

重耳感激涕零:得士如此,夫复何求!若能归晋复王位,定封侯拜相,不负先生的大恩大德(这个故事出自《割股奉君》)。

多年后,重耳夙愿成真,回到晋国当了君王(晋文公),赏众多大臣,唯遗忘了介子推。介子推离开故里,带着母亲在绵山隐居。介子推认为,他已经完成了尽忠之愿,19年陪伴之后终将重耳护送归国、重登王位的使命,于是淡泊于名利,不屑于封侯;且念上有老母,未曾尽孝,于是携老母隐入绵山,终日侍奉。

重耳得知后,羞愧莫及,亲自进山寻找,劝其出山。绵山树木枝繁遮天,纵深绵延数十里,搜寻无果。晋文公身边的人献策,建议从三个方向放火烧山,守住那个没有火的方向,介子推定会从这边逃出来。晋文公寻人心切,就答应了这个馊主意。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晋文公迟迟没能等到介子推的身影。再派人进山搜寻。不幸的是,在一棵烧焦的柳树下,发现了介子推和他老母亲的尸骨。晋文公悲痛万分,后悔已晚。晋文公昭令全国,悼念介子推葬身火海;并在介子推去世的每年这一天,规定所有人都只能吃冷食,不能点明火,以寄哀思之情,即“寒食节”。晋文公将一段烧焦的柳木,带回宫中做了一双木屐,每日望其叹道:“悲哉足下。”并改绵山为介山,以警戒自己的过错。立介庙于绵山脚下柏沟村南柏树林之中;把绵山一带改名为“介休”,意为介子推休息之地,纪念贤人之德、清雅之志。

另一位介休贤人名郭泰,东汉大原郡介休人,著名的教育家。儿时家境贫寒,素有旷世大志。时值东汉政权摇摇欲坠,宦官政治日趋黑暗,郭泰不愿与衙门鄙猥为伍,拜成皋屈伯彦门下。性甘恬退,淡于仕途,视利禄如浮云。“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闭门讲学,弟子数千之众。郭泰生世虽短,影响颇大,志同道合者存于海内。文学家大学士蔡邕曾亲撰铭文,对郭泰敬仰之致。第三位介休贤人是北宋政治家文彦博,曾四朝担纲,历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出将入相五十年,称宋朝第一名相。

介休于太行、吕梁交汇之处,地形复杂,三分之一为山、三分之一为川,三分之一为丘陵。这里的人们,在长久以来的地理闭塞和生存艰苦中,顽强地扎根土地,繁衍生息,传承着一种古朴的忠厚和仁义。

新华书店集团旗下新华视光与依视路集团(中国)旗下上海依视路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担当起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社会责任,从科普入手,改变人们对近视问题的认知,将近视防控的解决方案带给视力不良的儿童青少年人群,让他们看得更清晰、看得更明亮。

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事关民族的未来。这项事业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当务之急,是唤起社会认知,形成行业共识、推出创新方案、打造合作生态。介休,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又被大山合围的小城,把眼光投向了严峻的社会问题,投向了未来的发展前景,期待着社会合作的模式,能够取得成功,从大山里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