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东:很多热爱音乐的人不愿在KTV里面唱歌的原因?
在我开KTV的时候,我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那就是很多人喜欢音乐、喜欢听歌的人,从来都不愿意在KTV里面唱歌。自己唱歌不好听,容易跑调破音,为了避免唱不好的尴尬就直接玩手机、吃零食算了,时间一长他们就习惯性不唱歌了。还有一些人特别喜欢唱歌,一旦有唱歌的机会;马上第一个拿到话筒,开始展示个人魅力。这类人的社交能力比较强,性格开朗、很容易结交朋友。时间一长,这两类人就会有明显的变化,不愿意唱歌的开始排斥拿话筒唱歌,喜欢唱歌的唱歌越来越好听,收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掌声,甚至是异性的青睐。在经济学里面有个现象叫做马太效应,其实用来解释这个现象也非常实用。马太效应: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常用的术语,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两极分化,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出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表面看起来"马太效应"与"平衡之道"相悖,与"二八定则"类似,但是实则它只不过是"平衡之道"的一极。其实大部分不敢唱歌的人和热爱唱歌的人,他们唱歌的起点、天赋、资质都是一样的;热爱唱歌的人他们敢于尝试,有迈出第一步的勇气;然后不断成长。 所以,自信很重要。虽然我曾经写了一篇作品,讨论了天赋在流行音乐唱功里面的地位,但是有这种天赋的人都是万里挑一的,大部分我们所见到的唱歌不错的人都是没有天赋的普通人。即使是华语流行音乐一线职业歌手,很多都没有唱功方面的天赋(歌手成名有些是创作天赋)我(张启东)在中学时代也非常喜欢听歌;家里买了很多的专辑周杰伦、刘德华、阿杜的都有(那时候都是磁带),然后我也只会听歌并不会唱歌。我爷爷看着我经常听歌又不会唱歌就觉得我很奇怪(爷爷是高中老师会识乐谱唱歌),然后就开始批评我:“天天听歌,又不会唱一首歌”我随口回了一句:“你天天看体育新闻、看NBA,你怎么就不去打篮球” 然后我爷爷就直接给了我一巴掌。然后我继续听歌,我爷爷也继续看他的CCTV-5,爷爷年轻的时候擅长打乒乓球;得过很多比赛的奖杯并以此为荣(奖杯都在我小时候被我打碎了),所以他热爱体育。我有很多朋友也是不敢在KTV里面唱歌,虽然他们做生意挣了不少钱,在唱歌的时候也还是不自信,毕竟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比较注意个人形象(要面子)。不会像社会油腻大叔那样,反正都是一群狐朋狗友在一起吃喝玩乐,喝完酒就在KTV里面乱喊乱叫。那些对音乐啥都不懂得人反而胆子更大,反正脑海里就没有唱歌跑调破音这个意识,只要声音大就是好的,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知道我开KTV就跑来找我玩,大家比较熟所以放得开、不紧张,更不担心唱歌跑调、破音的尴尬,遇到这种情况,我就直接把他们当成零基础的声乐学员来对待。给他们选一首比较入门级别的歌曲,比如:没有真假音转换、没有太大的音域跨度、比较平稳的歌曲。然后就带着他们一起唱,他们自己唱歌的时候经常找不到调,唱到一半的时候就忘记歌曲是哪个调了,这是声乐初学者的常见问题(发音方式不稳定对歌曲不熟练)。每次唱歌我都给他们点那几首适合他们的歌曲,然后带着他们一起唱歌,唱了几十遍以后他们基本上做到没有明显的跑调了,慢慢打破他们对唱歌的恐惧。因为有了进步他们开始喜欢上唱歌,甚至在朋友面前展示下自己熟悉的歌曲(很多人学到了新技能都想展示下)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取得一定的成绩也是非常有利于培养自信心。我总结一些比较实用的经验用于大家参考,更多关于KTV唱歌的知识我会持续更新在音悦启明星作品里面。科学选择歌曲其实非常重要,每一位歌手的唱功实力是不一样的;很多歌手为了展示自己的唱功,他们会出一些难度较大的单曲用于证明自己的实力,这种歌手的歌曲很多职业歌手都不敢轻易挑战。我们普通人不懂这个道理,也不懂如何选择歌曲结果入了这个坑,在KTV里面唱歌的时候现场全程破音,掉到了坑里出不来了,自信心倍受打击。有专业的人员指导,他们会根据你的风格、音域以及技巧,来选择比较适合你训练的歌曲,比如:你的中音已经很稳了,真假音转换还不行,高音也不够稳定。这时候就会给你找一首高音较少、有真假音转换技巧的歌曲,用于训练真假音转换这个基本功。因为如果选择高音较多、以及带有真假音转换的歌曲用于训练,高音在短时间内很难突破唱歌的时候也是全程破音,不仅损伤嗓子还打击训练者的自信心。多听歌多唱歌,有利于熟悉歌曲的节奏、曲调、换气点,每一首歌的换气点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林志炫有一首歌“没离开过”,整首歌的换气点非常少,一旦我们找错了换气点,唱歌的时候节奏就完全乱了。我们找到一首歌的换气点,在该换气的时候换气,这样子节奏就不容易乱,背景音乐和人声比较同步、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