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PPT负影响,应抓好三个切入点(修改稿)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宁带来了一份关于PPT的提案。在她看来,这个小切口的提案反映了一个大问题——课堂教学过度使用PPT对基础教育和大学人文素质教育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PPT只能将要点线性呈现,但一本书、一篇文章的内涵往往都有整体性。如果学生们只从PPT中汲取营养,那他们学到的知识将越来越碎片化,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升。”刘宁委员说。她建议,各级各类学校都应重新审视学生记笔记、教师写板书的重要意义,不能过分依赖PPT,应更加注重学生听、说、写以及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淡化PPT在教师职称评定、教学比赛、公开课中的权重,不要助长PPT带来的形式主义风气。
客观来说,好的PPT的确能给教育教学如虎添翼。但也必须承认,教育教学本质上毕竟是人对人的活动,PPT只能是教育教学的辅助工具或形式,不应成为教育教学的主导方式,更不能将其作为评价教师教学业绩和教学能力的主流方式。
刘宁委员的提案所反映的当下PPT在教育教学中使用的负面问题,其实并不是个案,相反已经在很多中小学甚至大学不同程度存在。而该提案以小见大,将其提交国家级会议讨论,背后其实反映了对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回归的呼唤。那么,如何有效去除PPT带来的负面影响,合理使用PPT,使其成为教育教学方式的有力支撑,笔者以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从加强教师传统教学技能入手。作为学校管理者应加强顶层设计,通过开展教师“三笔两话”比赛、研讨教育教学方式等形式,切实营造重视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文化氛围,让教师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教学行为上高度反思,进而让教师回归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理念。
二是从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入手。要适时降低PPT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比重,应转而增加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度、对课堂教学设计的质量以及对学生课堂教学积极性的调动等方面指标的比重,进而有效引导教师静下心来加强对课程教材的深入研究,对课堂教学设计的潜心把控,进而让教师将心思回归正确的教育教学之路。
三是从改革教学业绩考核入手。要改变唯分数论英雄、唯分数论教学业绩奖惩的考核机制,应紧紧以家访质量、对后进生的转化率、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力度等为抓手,全面考量教师的教学业绩,进而督促教师不断淡化重视PPT制作的形式外衣,回归教育教学的本质内涵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