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曾(1876—1923年),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湖南巡抚陈宝箴孙,著名诗人陈三立(陈散原)长子,历史学家陈寅恪之兄。曾留学日本,攻读博物学。归国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1913年到北京,次年任教育部编审,之后历任北京各大学教授,是吴昌硕之后革新文人画的重要代表。在文人画遭到“美术革命”冲击之时,他高度肯定文人画之价值,善诗文、书法,尤长于绘画、篆刻。其山水画在承袭明代沈周、清代石涛技法的基础之上,注重师法造化,从自然景观中汲取创作灵感;写意花鸟画近学吴昌硕,远宗明人徐渭、陈淳等大写意笔法,画风雄厚爽健,富有情趣;人物画以意笔勾描,注重神韵,带有速写和漫画的纪实性;风俗画多描绘底层人物,像收破烂者、吹鼓手、拉骆驼、说书、喇嘛、卖糖葫芦的、磨刀人等等,斑斓多致。著有《中国绘画史》、《中国文人画之研究》、《染苍室印存》等。陈衡恪画蔬果花卉常结合写生,从吴昌硕上追陈淳、徐渭,笔下生辣强劲,有浓厚的金石气。荷花荷叶都仔细地勾了筋脉,用笔凝重,与徐渭、八大和吴昌硕、齐白石的画法都有不同。画家以深浅赭墨写梅画石,以浓淡变化的曙红点染梅花,红梅的造型形式感很强,梅枝的穿插布局都经过了仔细地推敲,用笔老辣,笔力苍劲,浓淡相宜。梅花的点染也脱离了自然状态下的梅花,已不是真实地写照,而是对画家心中之梅更超脱、更本质的诠释。
交易担保 月雅艺术图书 陈师曾全集——江西美术出版社 小程序
1913年秋,陈师曾应北平教育部之聘,主管图书编写,他每天上班路上,细心观察北平街头的风俗人情,并于1914年创作了《北京风俗画》册页,共34图。《墙有耳》就是其中之一。民国初的北京,正处在袁世凯的反动统治下,暗探密布,动辄杀人,人民失去言论行动的自由。此图以茶馆为背景,在挂着“雨前”牌子的檐前,站着两个暗探,他们正在偷听喝茶者的谈话。在那时的茶馆里,店主怕招来横祸,故常提醒顾客:“莫谈国事贴红条,信口开河祸易招;仔细须防门外汉,隔墙有耳探根苗。”画家用漫画式的表现手法,揭露了军阀统治的黑暗。反动和虚弱的本质;同时也反映了人民追求民主自由的要求。陈师曾以敏锐的目光,深入的观察,简练的笔调,被漫画家丰子恺称之谓:“是中国漫画的始源”。
交易担保 月雅艺术图书 陈师曾全集——江西美术出版社 小程序
交易担保 月雅艺术图书 陈师曾全集——江西美术出版社 小程序
交易担保 月雅艺术图书 陈师曾全集——江西美术出版社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