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闲情偶寄》:女子的眉眼与性格
李渔的《闲情偶寄.声容部》是专门研究女性之仪容之美的著作,他把品评女子仪容之美的经验总结为“选姿第一”、“修容第二”、“治服第三”、“习技第四”,为女性的仪容审美化作出了价值标准。在“选姿第一”篇中,他认为女子的眉眼可以反映她的性情,通过观察女子的眉眼,就可以判断女子的性格与秉赋。
“面为一身之主”,所以,观察一个女子的美丑,必先相面。面上有眉、眼、鼻、口、耳,这五官当中最能反应人心邪正善恶的,是眼睛;最能表现人的内在性情的是眉形。所以,“相面必先相目”,因为“目是一面之主”。相人先相面,相面先相目,这是人尽皆知的相人之法,但一般的人,只知道相人的顺序却没有掌握相人的秘诀。李渔所谓的“秘诀”即通过相看眼目即可相心。
李渔认为,相人的目的首先是相心,即判断女子的性格性情。富贵之人若家有悍妻,犹如河东狮吼在堂,而选姬买妾是为自娱,为温柔乡择人,所以,要求女子不仅要色相娟好,更要性格乖巧聪慧,所以“相人之法,必先相心”;而“心在腹中,何由得见?”曰:“有目在,无忧也。”“心得而后观其形体”,在判断其内在性情之后,再看其外在的眉发口齿,耳鼻手足之类。从相人先相心这一点来看,李渔是把一个女子的内在性情和品质放在第一位的。
“察心之邪正,莫妙于观眸子”,因此,观察一个人的心地邪正,只用看他的眼睛即可。一个男子选姬买妾时,不仅要看女子外貌的美丑,更要观察女子的情性刚直还是温柔,心思愚钝还是聪慧,“四者非他,即异日司花执爨之分途,而狮吼堂与温柔乡接壤之地也。”这决定着女子日后是可以用来赏弄花草还是只可下厨做饭,决定着男子是从此进入狮吼堂还是温柔乡,所以不可不用心挑选。如何从目相而观察心相呢?“目细而长者,秉性必柔;目粗而大者,居心必悍。”即眼睛细而长的,性格一定柔顺;眼睛粗大的,性格大多比较强悍。这是从眼睛的形状上来看其性格,所以,挑选性情温柔的女子,以选“目细而长者”为上。从眼神来看,“目善动而黑白分明者,必多聪慧;目常定而白多黑少或白少黑多者,必近愚蒙。”眼睛灵活而且黑白分明的,一般都很聪明;眼睛呆滞,白多黑少或黑多白少的,多数是愚笨之人。所以,欲挑选聪慧的女子,以“目善动而黑白分明者”为贵。
如何判断女子之目是否“善动”?有两个方法,其一是“以静待动”法。即我作为观看者,静止不动,让女子来回走动,“使之乍往乍来,多行数武,而我回环其目以视之,则秋波不转而自转”。女子在来回走动时,眼睛必然也要跟着动,因为没有人能“动荡其身,而能胶柱其目者”,这样就能看出她的眼睛是不是灵活了。这就像时装模特走秀场一样,让女子在台上多转几圈,就能知道她的目光是灵慧还是呆板。二是“以卑瞩高”法。即我作为观察者,站在卑下的位置上,让相看的女子站在高处,“或立台坡之上,或居楼阁之前”,而我则故降其躯,以仰视的角度看她,就能很容易观察到她的眼睛。因为古代女子害羞,一般不敢正眼看人,都会习惯性地往下看,以回避、躲闪与人的目光对视,“目必下视”,我在低处就刚好看到她们的眼睛了。如果我在高处看她,即“居高临卑,彼下而又下,永无见目之时矣”,就不可能看到她的眼睛;而如果我在低处看她,“则彼下无可下,势必环转其睛以避我。”她习惯性地向下看就会正好迎上我的目光,她势必要“环转其睛”以回避,这时,无论她是善动者还是不善动者,必然都要动,“虽云善动者动,不善动者亦动,而勉强自然之中,即有贵贱妍媸之别”。同样是动,有人善动有人不善动,其态度就有勉强与自然之分,有贵贱与妍媸之别。
李渔的这一相面经验与孟子的相面经验有相通之处。《孟子・离娄上》中写道:“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mào,目不明)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sōu,隐藏)哉。”就是说,观察一个人的品性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眸更好的办法了。因为眼睛无法掩藏一个人内心的善恶,内心善良正直,眼睛就明亮;心不正,眼睛就昏暗混浊。听一个人说话的时候,观察他的眼睛,他内心的善恶便无处隐藏。清代名相曾国藩品鉴人物提倡以神为主,形神并重,他在《冰鉴》“神骨”篇中写道:“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即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主要集中在他的眼睛里,一个人的先天材质主要集中在他的面孔上,因此,通过眼睛和面孔就可以观察人的“神”与“形”,这是观人的第一要诀。眼睛贵在“静若含珠,动若木发”,即眼睛处于静态之时,宛如两颗晶亮的明珠,目光安详沉稳而又有光,真情深蕴,含而不露;处于动态之时,眼中精光闪烁,敏锐犀利,就如春木抽出的新芽,这就是澄明清澈,属于纯正的神情。
所以,一个女子如果五官端正,三停匀称,气色红润,唇红齿白,耳圆成轮,鼻直如胆,眼分黑白,眉秀疏长,说明其人精力旺盛,生性善而正,是天生美质。尤其是双眼“眼光清莹,顾盼不斜,眉秀而长,容色澄澈,若秋日之照霜天;举止汪洋,似和风之动春花”, 更显上贵之相。女子有这样好的相貌基础,如同一具未经雕琢的璞玉,再加上后天的修容、习技的修养功夫,那就可能成为“一见即令人思,思而不能自已,遂至舍命以图”的“尤物”。
古之医家、文人、养生者,在形容、观察人的神时,一般把神分为清纯与昏浊两类。眼明则神清,眼昏则神浊;清则贵,浊则贱。眼波流转、顾盼生辉的女子,大多聪明伶俐;目光沉静的女子,大多敦厚朴质。观察一个人性情的静躁邪正,可通过观察其眼睛的动静清浊,这体现了古人观人、识人的经验和智慧。
另外,从眉形也可看出女子的性格。李渔认为,“眉之秀与不秀,亦复关系情性”,因此,富贵之人选姬买妾时,也应当与相看眼形、眼神一样仔细观看女子的眉毛。“然眉眼二物,其势往往相因”。就是说人的眉形常常与眼形相配,一般是细眼配长眉;圆眼配粗眉,即“眼细者眉必长,眉粗者眼必巨”,但这只是个大概的情况。眉形与眼形的搭配也有不尽谐调和不全相合的情况。有的女子眉形好,有的可能目形好,但眉形、目形皆美且搭配谐调之人毕竟难遇。“如长短粗细之间,未能一一尽善,则当取长恕短,要当视其可施人力与否。”这就要看是否能通过人工修饰以扬长避短,使女子的眉眼达到完美的境界。而女子的眉形首先以“秀而长”为贵。
据《汉书》记载,有个叫张敞的人官至京兆,工于画眉,为妻画眉甚美,“其夫人之双黛,必非浓淡得宜,无可润泽者。”在眉形好看的前提下,还要色泽“浓淡得宜”,眉色不过于深或过于浅,与肤色、发色相谐调,并且还要有光泽,此为“浓淡得宜,无可润泽者”。至于长短粗细,以合于眼形、与眼形谐调为标准。眉毛之“短者可长,则妙在用增”;“粗者可细,则妙在用减”。眉与眼往往配合而生。不过美眉妙目难以兼得,想要眉如远山,如新月,就应当想办法来加以修饰。如果眉短,就应该想办法让它变长;如果眉粗,就应该将它修细。
眉形的长短粗细,一般的女子画眉之术都可以做到“合宜”;但有必不可少之一字,而人多忽视之者,其名曰“曲”。“必有天然之曲,而后人力可施其巧”。李渔认为,女子的眉形,无论长短粗细,一定要有自然的曲度,古诗词中常见的“眉若远山”、“眉如新月”这些形容眉形的词,都是在描绘其“弯曲”之风致。即使不能酷肖远山,尽如新月,亦须“稍带月形,略存山意”,眉形即使不能像远山、新月一样自然弯曲,也要有一点曲度。漂亮的眉毛应该浓淡适宜,并且有一定的弧度,“最忌平空一抹,有如太白经天;又忌两笔斜冲,俨然倒书八字。变远山为近瀑,反新月为长虹,虽有善画之张郎,亦将畏难而却走”。平平一道横扫而去,这是女子最不好看的眉形之一;或者两笔斜冲,像倒八字那样的眉形,也是男子所不能接受的样子。生就这样的眉形,即使画师再高明也无济于事。所以,修眉妙在一个“曲”字。
《诗经》写庄姜之美: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她的手指白嫩如白茅,皮肤润泽如冻脂,脖颈白皙如蝤蛴,牙比瓠子还整齐,额角方正蛾眉细,嫣然巧笑俩酒窝,秋水一泓转眼时…可谓虚实相生,形神兼备,写出了她美丽而活泼的少女情态。其中“螓首蛾眉”即指她的额头饱满,眉毛像蚕蛾触须一样细长而弯曲。可见,女子如果把眉毛画得长长弯弯的,青青淡淡的,像远山新月一样秀丽闲远,有一种闲淡的意趣,这才符合名士风流所倡导的女性贞静柔和之美,这也是古代女子中美而艳、细而长的远山眉流行的原因。
眉在面部居五官之首,“眉宇”一词,表明中国素有“面之有眉,犹屋之有宇”的观念。它是面部较为凸出的部位,其形状直接影响到人的面部表情,古人将眉称为“七情之虹”,言女性之美就必言其眉。脸靠眉妆,所以,对于女子来说,修眉甚至比梳理头发还重要。
《唐语林》里有一则口鼻眼眉争辩的寓言:口与鼻争高下。口曰:“我谈古今是非,尔何能居我上?”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察天际,惟我当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我上?” 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嘴巴和鼻子争上下。嘴巴说:“我谈古论今,你有什么能耐待在我上面?”鼻子说:“所有的饮料食物没有我就不能分辨味道。”眼睛对鼻子说:“我近可以分辨毫毛尖端,远可以观察到天边,惟有我应当排名最先。”又对眉毛说:“你有什么功劳待在我上面?”眉毛说:“我虽然没有实际用途,也就如同这世上有宾客,对主人有什么益处?没有就不符合礼节和仪式。人如果没有眉毛,那还成什么面目?”这则寓言说明五官各有各的功能,人也各有各的长处,不能以已之长比人之短,但也表明了眉对于人的颜值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李渔分别从肌肤、眉眼、手足、气质(态度)四个方面选择美女,“非选姿者居心太刻,以其为温柔乡择人,非为娘子军择将也”。他要选择眉端眼底有风情的美貌女子,动机不过是为了悦己行乐。但是,他这种居心太刻的“审美”肯定了女性仪容之美的价值,也从客观上促进了女性仪容美学的发展,对于今天的爱美女性仍然具有借鉴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