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特供︱2020年三农君读过的10本好书

2020年共读书72本,再创个人年度读书数量新纪录。仅在新冠疫情期间的2月份,一个月就读完11本书,还写了上万字的札记。按照往年惯例,继续从过去一年所读书目中挑出10本,推荐给大家。

01

《大国之基:中国乡村振兴诸问题》

贺雪峰著,东方出版社出版。

乡村振兴战略即将全面实施之际,这本书来得比较及时,读后很有收获,特别是一些通过调查而得来的观点值得重视。比如说脱贫攻坚问题,作者认为重视产业扶贫是对的,但更要重视就业扶贫,走出去就业更容易脱贫,更容易激发贫困主体追求新生活的动力,特别是老少边穷等资源匮乏地区。再像村干部行政化问题,作者系统分析这一现象演化的成因和利弊,希望高度重视“新中农”(留在农村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中年职业农民)这个中坚力量。再像乡村文化振兴,作者指出了一个值得忧虑的现象,古代的地主尚且知道耕读传家,而今天这个传统在农村就要丢失了,农民的孩子也不会种地了,又不好好读书,未来怎么办?对乡村治理体系的建设,作者坚持不能套用城市模式,而是要从农村实际出发,走低成本的有效治理道路,要特别重视有精力的年轻老人的作用发挥,这是基于现实的理性之选。

02

《乡下人的悲歌》

〔美〕J.D.万斯著,刘晓同、庄逸抒译,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

今天的美国已经割裂,但除了“黑白分明”的种族割裂之外,白人中广泛存在的区域与贫富差距也十分严重,这本书恰恰揭示了这一现实。虽然只是一个从美国白人下层社会走出的成功人士的自述,却在美国精英界引起强烈反响,那真实的人生记录让世人深刻地感受到,一个上下隔离的、贫富割裂的美国切切实实地存在,无数上世纪工业化快速扩张时代离开农村走进工厂的美国白人,正被固化在“中部塌陷”的美国“铁锈地带”上,不仅向上流动更加困难,而且境遇比之前更加糟糕。作者反思,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与他一样的穷人的孩子没有走出贫穷落后的乡下人悲剧的循环,因为那是一个靠个人奋斗难以改变命运的庞大的生态体系,是社会的问题,但同时也与心理有关,与文化有关,与信仰有关。但作者认为,解决穷人的问题固然需要政府的公共政策,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穷人自己的问题,“我们自己才是罪魁祸首,只有我们自己才能解决”。

03

《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

郑永年著,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国模式自新世纪以来一直是个热词,而且老外对此的热心似乎过于中国自己,但解读往往从西方的意识形态出发,也多用西方话语体系,于是忽略了中国最大的实际。而国内的研究,也容易出现用西方理论生搬硬套或者食古不化。本书提出,中国模式是基于中国的国情而在实践中形成的,注定不同于已有的西方模式,但也对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创新,均是基于现实的探索。而一些印象中的概念也可能在现实中并非如此,如中央集权,实际上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地方一直是分权的,甚至在基层出现权力碎片化的问题,所以该集中的国家权力还是要集中,以进一步形成统一的全国市场,为全面实现民主法治奠定基础。作者对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重点探讨,对今天推进农村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也有启发意义。不过,相对于“中国模式”这个词,“中国道路”也许更准确,中国的发展经验别国可以参考,但复制却难。

04

《解读中国经济》

林毅夫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指出,迄今为止,国际上缺乏能指导发展中国家转型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成熟理论,西方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解释和指导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是适用的,但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从基本的假设开始就错了,因为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普遍没有自生能力,所以后面的解释与指导便不会符合实际。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中国家在政府推动下的“进口替代”战略实践又超越了现实,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今天的“拉美陷阱”与此有重要关系。基于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的理论,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步,逐渐积累资本,改进技术,升级产业结构,是一条发展中国家现实可行的道路,也被东亚的实践所证明。作者从当前主流经济学派的观点出发,深入分析中国经济走过的历程,解释了新中国前30年重工业优先战略的形成背景及得失,也对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成就进行了理论上的梳理解读。对于“三农”问题,从国家经济战略出发的农村集体化运动解读,更能让人感受到农业政策的无奈,而改革开放正是对存在弊端的及时校正。从这个角度再看新农村建设,一直到今天的乡村振兴战略,会有更开阔的视野。

05

《读懂中国经济》

蔡昉著,中信出版社。

同样是解读中国经济,本书与林毅夫的角度完全不同,但两本书对照着阅读更有意思。本书从人口红利消失的时代背景出发,对中国经济的一些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要应对劳动力转变和人口红利消失的困境,推动从享受人口红利转向寻求改革红利,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新一轮增长,为中国经济寻找新出路。对于民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并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如何破解等问题的经济学解读较为客观和理性,读后有新的启发。比如农民工的问题,作者认为,如果能切实解决落户城市问题,就会让人口红利进一步释放,而不是像现在五十多岁就返乡务农,形成人口红利的浪费。

06

《许倬云说美国:一个不断变化的现代西方文明》

许倬云著,上海三联书店。

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是许倬云历史作品的突出特点,比一般历史学者的书明显要好读。本书延续一贯的风格,把美国几百年的历史分为开辟疆土、农业发展、工业演变、城市变迁、族群聚离、政治演化、文化流变等专题,讲得高度概况又全面到位,期间贯穿着深深的历史忧虑,一个曾经让世界无数人向往的大国,今天也在走向没落,政治的僵化、工业的衰败、社会的割裂、城市的萧条、阶层的固化,能否重新复兴作者持悲观态度。比如说,作者从历史的角度对美国城市的形成与演化进行了梳理,指出了由此形成的历史教训与现实难题,那就是不仅让美国的社会割裂,而且形成难以打破的固化格局,美国今天许多问题的根源正是在于由此导致的人群分裂和冲突激化,而且作者悲观地认为,这一趋势已经无法扭转。

07

《宋仁宗:共治时代》

吴钩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今天的历史作品,因为大众的欣赏水位已经抬高,所以一般的科普类作品已经显得过时。但学术作品往往艰涩难懂或者细碎繁复,一般人不太好阅读。最好就是深入浅出,省去复杂的引证辨析等文字,流畅叙述,而吴钩的作品大抵如此。这本书虽然厚,但读得却快,就是因为通晓流畅。宋朝的王与士共天下,到宋仁宗时代可谓达到了极致,这与宋朝士大夫队伍的成熟有关,也与宋仁宗的个性有关。恰逢天下无甚大事,只有西夏稍微闹心而已,皇帝与君臣也就有了充分的“民主协商”过程。但也不能被概念化的表象所误导,文人们的治国平天下也是在反复博弈中前进。

08

《写给管理者的睡前故事》

〔加〕亨利·明茨伯格著,薛香玲、徐二明译,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如同推荐语所说,这确实是一本不符合常规的企业管理著作,对现在流行的所谓好的企业管理观点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讽刺。作者比喻说,现在商学院提供的管理方案,如果放在交响乐团里,就会大幅度减少乐器和演奏人员的数量和演奏时间,认为这才是经济的,但其实是可笑的,很多人却生搬硬套在企业管理中。比如管理学说,领导者要避免陷入日常管理事务,作者认为这纯粹是无稽之谈,那些不关注小事而只关心所谓大事的领导者,最后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因为他根本不知道企业的一线发生了什么;再比如说,要高度重视企业战略规划,作者无情地嘲讽,成功的战略都是像园中的杂草野蛮生长的,而不是规划出来的。作者提出了“社区力”这个概念,如果一个企业的管理不能让员工发自内心的愿意在此工作,大家就像社区成员一样尽心尽力,同心同德,那么后果是灾难性的。所以,这本书根本不适合晚上睡前读,因为可能让你睡不着。

09

《这里是中国》

星球研究所、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著,中信出版社。

这几年全民阅读的风向明显偏向于科学知识的普及,知乎、果壳等平台的涌现即是例证,而顺着网络这一便捷的载体,传播更加广泛,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和科学素养有积极作用。星球研究所的大名是因为其频频推出的国家地理照片而为人所知的,微信朋友圈经常有转发的相关文章。本书则是专注于青藏高原的地理科学读本,在大量精美图片的衬托下,一个神奇多彩的高原展现出来,而简洁的文字也恰到好处,既介绍了科学,又点到为此,绝不转向学术的细碎与艰涩,给人一种美不胜收的感觉。

10

《流浪的葡萄树》

〔英〕尼娜·卡普兰著,李辛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进入水果这个行当,相关的书也及时读了一些,这本最想推荐。作为职业的葡萄酒专栏作家,作者在父亲去世之后,渐渐爱上了美妙的葡萄酒,开始了从英国到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葡萄酒产区的旅行,以深厚的历史人文功底、诗意的语言、渊博的知识、哲理的沉思和专业的葡萄酒鉴赏水平,呈现出一部葡萄酒文化盛宴。作者在残垣断壁中辨识古罗马遗迹,在不同酒庄不同年份的葡萄酒中品尝草木味道,在葡萄产区的迁移中追述历史变革,在葡萄的成酒过程中感悟人生沧桑,给人一种美的阅读感受。而一些历史思问也很有点杜牧的味道,比如,作者质疑伊甸园被偷吃的不是苹果而应是葡萄,因为葡萄在《圣经》中出现800多次,而苹果却寥寥无几。通过本书的记叙可以看出,欧洲林立的葡萄产区、酒庄和私人庄园,与中国茶叶产业的现状也是一个有意思的对照,中国的茶叶没有立顿这样的企业巨头,而欧洲的葡萄酒同样也没有,个中原因需要深思。

(二〇二一年二月四日)

(0)

相关推荐

  • 写书用来评职称可以加分吗

    评职称写书加分吗?公开出书具有评职称加分的作用,而写书不一定是公开出书,可能只是完成书稿的编写,并没有找出版社出版.可见,评职称写书不一定加分,想要加分,必须达到评职称认可出书的标准. 正常情况下,公 ...

  • 怎样出版自己写的书

    怎样出版自己写的书?不同的作者,出版自己写的书,有不同的选择,其中,少部分人可以公费出版,可以直接与出版社合作,大多数人只能自费出版,需要找出版公司合作. 首先,公费出版自己写的书 写书的作者,可能是 ...

  • 梧闽随笔:会'狂奔'的母亲

    老石码赶圩记 天宝,那边的人味,有点老家梧桥的记忆,过去的赶墟-我经常随父母去,无非想吃一碗鲁面- 近似,赶墟卖龙眼的父亲 10岁那年,我与5岁的小弟争着跟母亲去赶赴龙文小港墟,为了出售前几天剥壳的1 ...

  • 自己写的书可不可以卖,来这里告诉你原因

    自己写的书可以卖吗?可以卖的书,是具有书号的书,与是否是自己写的无关.即只要自己写的书有书号就可以卖.但自己写的书是否值得卖,作者需要结合出书的市场情况进行分析判断,不是非卖不可. 首先,自己写的书可 ...

  • 普通人可以出版字帖吗

    普通人可以出版字帖吗?当然可以.字帖能不能出版,看的是字帖内容是否符合出版的要求,与作者是不是普通人没有关系.不过,相对来说,普通人出版字帖的难度会更大一些. 出版字帖的作者,不仅仅只有普通人,但普通 ...

  • 专著作者要不要上传个人信息

    专著作者要上传个人信息吗?当然要.专著找出版社出版,上传个人信息是常见的基本要求.若专著作者不上传个人信息,就不可能在网上查询到,也不能找出版社开具证明. 专著作者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前三作者;二是非前 ...

  • 著作出版流程

    著作的使用范围广,含金量高,被越来越多的单位认可,导致很多人为了展示学术或科研成果不得不加入著作出版的队伍,也迫使大家去了解著作出版流程. 第一步:选题申报 每本著作都有具体明确的选题,而选题影响著作 ...

  • 出版社可以免费出教材吗

    出版社可以免费出教材吗?可以.出版社免费出教材,是要承担风险的,为了降低风险,自然也会对免费出教材的标准有所规定.也就是说不是所有人编写的教材都有资格免费出版. 出版社主要有两种出版方式,一种是公费出 ...

  • 没有书号的书有没有版权

    没有书号的书有没有版权?书的版权,不是书号决定的.书号是正规出书的标志,是判断出书是否可以公开发行的通行证,而版权是著作权,与有没有书号没有关系.即没有书号,书也是可以有版权的. 书号,是出书封底的那 ...

  • 梧闽札记:故乡的甜梦 留在梧桥

    禅师问:"天空大吗?"  弟子说:"大."  禅师问:"树叶大吗?"  弟子说:"不大."  禅师问:"天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