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龙虎山水隐贤人(1.3)

却说昨日无涯回到仙居观,守门童子示意其直接去天师洞面见张天师。无涯进得天师洞,但见天师瞑目凝神,脸带微笑,盘膝而坐。无涯走上前去,跪地行礼,双手捧起石盒,高举过顶,但不敢出声,静待天师回神。约有一柱香的功夫,张天师睁开眼来,唱道:“诸行无心是实心,因心运得归天去。”

无涯听见天师醒来,朗声道:“师叔,弟子有幸得山下私塾的祖先生提示,以及上清村中两位小友的帮助,已取得师叔与先师之契约在此。”张天师长眉飞动,长须飘飘,也不见他怎么动作,忽然就站起了身,然后对无涯道:“你初来龙虎山,就结识了几位有缘人,老道甚为高兴,你随我来。”说完走出天师洞。无涯赶紧起身跟上。天师出洞后走向传箓坛,对守坛童子道:“去把你们大师伯叫来。”童子躬身答道:“是,祖师。”洞外光线充足,此时方可看清,只见张天师身材高大魁梧,庞眉文额,朱顶绿睛,隆准方颐,目有三角,伏犀贯顶,垂手过膝,使人望之肃然起敬!

这一代天师为第十五代嗣汉天师,讳高,字士龙。据《汉天师世家》记载:这一代天师姿宇超旷,好酒。唐玄宗召见,命于京师置坛传线,颁赐金帛,兔租税,册封汉祖天师号。后来唐肃宗降香币,建醮于山中,赐宸翰以赞天师像。天师尝忘一方玉印于长安酒家,有少年好事者,奋力举之,却不能动。翌日天师至,笑而携去。后于元朝至正十三年(西元1353年),元惠宗追赠其为太玄崇德玄化真君。

张天师由于年纪高大,久已不问世事,现由其子张应韶代为掌管着南方的正一教。张应韶,字治凤,道号无尘,在龙虎山天师道位列大弟子,行事中正和平,修行无为清虚,俨然一代宗师,已经成为南方道教的领袖和天师嗣位的不二人选。

不一会,张应韶来到,向天师稽首行礼毕,又和无涯相互行礼,然后问道:“天师召我何事?”天师道:“无尘子,你师伯在鹤鸣山仙去,他生前与老道有个约定,如老道先他而去,则派一少年杰出弟子去鹤鸣山,修习鹤鸣山道法;如他先老道而去,则派一少年杰出弟子前来龙虎山修习天师道。这事老道以前曾和你说过,可还记得?”无尘恭敬回答道:“天师,弟子还记得。当日无涯子师弟来拜山时,弟子已大致明白了事情的始末。今日天师召弟子来,想必是吩咐弟子操办无涯子师弟入门之事?”无涯听到无尘师兄提及自己,慌忙再次恭敬行礼。天师道:“老道遵守与师兄之约定,而今无崖子机缘巧合,已经解开了老道与师兄设下的谜题,取回了契约。明日正是黄道吉日,辰时开始,由你主持无崖子的入门典礼吧。此外暂无别事,你先回去,吩咐门人弟子们做好准备。”无尘答应而去。

无涯谢道:“师叔,弟子感激不尽。”天师道:“无崖子,从今往后,你可称我为师父或天师,师叔二字,不必再提。”无涯道:“是,弟子谨记。”天师道:“无崖子,你可知无字绢书的玄机何在?”无涯道:“老君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因此弟子妄猜,两位师尊在绢书上不着一字,为的是告诫弟子:大道无言,无言之言,方为至言。”天师道:“找出石盒你虽然是借助了他人之力,但你能瞬间解开无字之谜,足见悟性非凡。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古往今来,多少人都是因为守不住口戒,以致妄谈而引出无数事端,无崖子,你可牢记此点。”无涯恭敬行礼,道:“多谢天师赐教,弟子不敢一日或忘!”

张天师见无涯精足、气爽、神清,心中甚喜,于是道:“无崖子,你且打坐静听。”无涯忙在蒲团上打坐,道:“弟子恭请天师说教。”张天师道:“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是以古圣人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故藏之为元精,用之为万灵,含之为太一,放之为太清。是以坎离消长于一身,风云发泄于七窍,真气薰蒸而时无寒暑,纯阳流注而民无死生,是谓神化之道者也。”

无崖静心谛听,默然记诵后,谢道:“得闻天师教诲,弟子如醍醐灌顶,受益良多。”天师道:“等明日入门仪式过后,你大师兄无尘子会给你安排修行事宜,这一切你都无需操心。倒是你刚来就结交的祖先生,虽是红尘中人,但老道能感觉出其品行和悟性都高人一筹,你修行得暇之余,可禀明你大师兄,下山去会他一会,以尽友人之情。”无涯又躬身答应。天师道:“今日我话已多,你且去。”无涯不敢再为打扰,稽首而去。

第二日正是五月十五,农历称之为望日。因无涯乃张天师的关门弟子,所以入门仪式举行得十分隆重。此前大师兄无尘已做好周密安排。从辰时开始,仙居观内逐渐热闹起来,道士们身着金丝银线道袍,手持各色各异之法器,吟唱着古老之曲调,在传箓坛场内外翩翩起舞,此乃道教数百年传下来的斋醮仪式。

经过约半个时辰的斋醮仪式,只见无尘走上传箓坛。他一袭道袍,双袂飘飘,仙风道骨,直欲凌风而去。无尘先是向众同门宣告了天师的嘱咐与无涯之来历,接着开坛请水、引领众同门参神谒社、传度授箓,然后亲授无涯绣有正一派标识之道冠、道袍与道靴等。无尘道:“师弟,龙虎山与鹤鸣山一脉相传,大家更是同门手足,以后你就跟我们一起修行吧。”无涯道:“多谢师兄。”无尘道:“对了师弟,本门自天师以下,同门之间的称呼一般都在道号之后加一个‘子’字,这也是为了尊敬之意。如天师称我为无尘子,称你为无崖子,这都可显示出我们天师道的修养与胸怀。”无涯点首道:“多谢大师兄提醒。”无尘又道:“尊重同门方能尊重世人,尊重世人方能尊重世间万物,尊重世间万物方能与世间万物和谐相处于天地之间,才能领悟大道。”

无涯甚为折服,道:“大师兄说的是。天生万物,众生皆为平等。人类有幸,生而有灵,正应该多为天下各生灵之和谐相处做出更大的努力。”无尘听后甚喜,道:“无崖子,难怪师伯派你来,也难怪天师喜欢你,你果然是个难得的修炼人才。”无涯忙谦逊道:“大师兄谬赞了。”无尘眼见无涯的悟性高超,甚为开心,道:“无崖子,精神在我,视听在彼;观彼之器,察我之形。天师与贫道对你甚是看重,你此后在龙虎山,当努力精进,不负先师伯云水道长所托。”无崖子见大师兄说教,忙礼敬道:“多谢天师与师兄垂青,小弟不敢懈怠。”无尘呵呵一笑,又道:“无崖子,来,我带你去认识一下其他同门师兄弟。”无涯稽首道:“是。”然后随无尘而去。

唐时的龙虎山上,还没有后世那般大规模的宫观等建筑。第四代以前的天师,都是结草堂而起居修炼,世人谓之天师草堂。直到唐朝中期,虽然有了仙居观,但很多弟子仍旧都学张天师自结草庐。由于无尘的特意照顾,无涯被安排在风景秀丽的仙水岩。除了每天上午的集体讲道外,其余时间无涯都在仙水岩那边自己的草庐里修炼。无涯先还思念鹤鸣山,慢慢潜修后,物我两忘,有时练习剑法或内功,有时弹琴吹箫,有时一事不做,但静观流水,甚是悠哉。

一日,无涯正在独自抚琴,忽一道童和楚天墀走来道:“师叔,祖先生来访,大师伯正在接待,请你过去一会。”无涯抬头答应,看到楚天墀,楚天墀忙上前行礼道:“道长,多日不见。”无崖笑道:“天墀,我就觉得你们也差不多要来了,却好就在今天。”言毕,收拾好琴具,随道童前往天师洞。至洞口,道童通报道:“大师伯,无崖子师叔来了。”无尘道:“无崖子师弟请进,你看,祖先生带着你的两位小友,专诚来看你了。”无涯快步走入,只见祖清风和叶青已站起身来,忙稽首道:“祖先生大驾光临,贫道甚喜。”叶青微笑着算是打个招呼,祖清风道:“恭喜无涯子道长获得天师青睐。”无涯报以微笑还礼。

无尘道:“无崖子,祖先生是本教好友,真没想到你来此不久就结识上了,为兄甚为高兴。今日你可暂时放下功课,陪祖先生师徒在山中走走。”无涯道:“是,大师兄。”然后向祖清风师徒道:“不瞒祖先生,贫道来此也旬日有余,由于大师兄功课传得勤,确实还没有来得及游览龙虎山。今日看来还得劳烦祖清风和两位小友为我讲解了。”无尘和祖清风师徒哈哈大笑。

无尘道:“无崖子,今日你可尽情放纵与山水之间。《庄子·逍遥游》有云,‘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以游于无穷,是为逍遥’,感悟大自然、感悟山水,和打坐修行是同样重要的。”无崖子听后谢道:“谨遵大师兄教诲。”祖清风也对无尘道:“道长之言,与祖某心有戚戚。”无尘道:“祖先生谬赞了。”然后对无涯道:“无崖子,为兄已经吩咐斋堂,特意为你和祖先生师徒准备了水和糍粑,你们带上,这样就不用中途折回用餐,可尽情游览山水了。”

无涯正答应着,祖清风谢道:“道长太客气了。适逢天师今日闭关,无缘拜会,还请代为问候。”无尘道:“祖先生客气了。门人和道童等各有功课,只得委屈祖先生的两位高足携带相随了。”楚天墀和叶青抢着道:“没问题,应该的,谢谢道长。”无尘道:“贫道还有功课要做。”又对无涯道:“如此,祖先生就劳烦师弟了。”无涯向祖清风行礼道:“祖先生和两位小友这就随贫道去吧。”说完,四人向无尘稽首而去。

四人才出仙居观,忽听一道童在后喊道:“无崖子师叔,请等一等。”无涯等四人停住脚步,转身相迎。道童走上前来,向祖清风抱歉道:“祖先生,因为大师伯突然想起一句要紧话,要和无崖子师叔说,劳烦先生师徒稍候了。”然后对无涯道:“师叔,请。”无涯道:“祖先生,你们等我一下。“祖清风道:“道长但去无妨。”

无涯随道童走回仙居观,无尘见他进来便道:“无崖子,祖先生的才学和人品,天师也曾称道。为兄很高兴你能结识他,你当多向他虚心求教,庶几可触类旁通,最终达到融会贯通之境界。为兄不再多言,你这就去吧,以免祖先生师徒久候。”无涯肃立稽首,道:“多谢大师兄,无涯谨记。”言罢而去。

龙虎山为道教正一派的“祖庭”,在中国道教史上有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地位与重大影响。唐、五代期间,道家学者杜光庭著《洞天福地记》,列龙虎山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中的第三十二福地;后北宋学者张君房编撰《云笈七签》时,在卷二十七“洞天福地”亦载龙虎山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中的第三十二福地,而历代天师及《龙虎山志》称之为道教第二十九福地,享有“仙灵都会”之誉。

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乃独秀江南之灵山,此地秀水环绕,群峰绵延,为象山(应天山)一支脉西行所致。山之形状,若龙盘,似虎踞,且龙虎争雄,势不相让;上清溪自东远途飘入,依山缓行,绕山转峰,似小憩,似恋景,过滩呈白,遇潭现绿,或轻声雅语,或静心沉思。九十九峰二十四岩,尽取水之至柔,绕山转峰之溪水,遍纳九十九龙之阳刚,山丹水绿,灵性十足。据说,灵山秀水被神灵相中,即差两仙鹤导引第一代祖天师张道陵携弟子入此山,炼丹修道。山神知觉,龙虎现身,取代云锦。

从此,龙虎山碧水丹山秀其外,道教文化美其中,位居道教名山之首,被誉为道教第一仙境。自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始,历代天师安居此地,守正一观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世袭道统。

闲言少叙。却说无涯与祖清风师徒且言且走。楚天墀道:“先生,我们先走哪边好呢?”祖清风笑道:“由着你们带路。”叶青道:“不如我们先去看象鼻山吧,无涯道长去过吗?”无涯道:“贫道还未去过。祖先生,就依青青的吧,你看如何?”祖清风道:“如此甚好。”于是四人向象鼻山而去。

途中鸟啼蝉鸣,但并不觉得聒噪。路旁水花细流,古树成荫,极是清爽宜人。再行数里后,四人只听得前面一阵吆喝声,原来是有附近村民在伐木。众人见伐木的村民都是相识,遂上前打招呼。村民们停下手中活计打招呼,一人道:“祖先生,这位道长,好兴致啊。”另一人还对楚天墀和叶青道:“你们陪先生来游山吗?”楚天墀道:“是啊,千斤叔。”叶青道:“千斤叔,我看你们斫的都是笔直的好树,那些长得难看的弯里弯曲的树干嘛不斫掉啊。”几个村民听后都笑了起来,另一人道:“那些树斫下山只能做柴烧,做不了料子,没人买的。”

众人正在说笑,突然“嘎吱”数声。原来有棵树就要被斫断时刚好祖清风一行来到,村民们顾着和四人打招呼却忘了活。刚好又起风了,那棵树吃不住劲,于是“嘎嘎嘎”地就倒了下来。数大枝壮,刚好倒下方向没有障碍物,因此去势沉猛。眼见得千斤叔和另一人正站在那棵树倒下的方向,大家都慌忙叫了起来。

祖清风还未来得及叫出“小心”二字,但见眼前一花,几乎就在同时,一阵风团之物卷着树底下的千斤叔等二人,刚飘离了危险区域,大树就啪然落地。这时众人才看清,飞身相救的正是无涯。众村民都上前道谢,打听道号。无涯不想居功,只道:“贫道无涯,就在此山中修行。”然后向祖清风道:“祖先生,不如我们继续前行,以免再次打扰他们。”祖清风欣然称好。

一离开众伐木人,楚天墀和叶青就忍不住盘问起来:“无涯道长,刚才你施展的就是外面流传的轻功吗?”无涯看了一眼祖清风,缓缓道:“嗯,这是贫道修道时所习练的小技。”祖清风道:“道长文武双全,内外兼修,可喜可贺。”无涯道:“祖先生谬赞了。天下道教名山,有的文武双修,有的只修道藏,如鹤鸣山就是后者,这其实对于参悟天地之道只怕更有益处。贫道当时虽在鹤鸣山,但先师却授以正一教派玄功,可能也是因为贫道贪多务杂,先师怕贫道不能有大的进步,因此才被先师指派到龙虎山跟随天师继续修行的。”祖清风道:“不然,如能善待武术,则更能体会人力有时而穷,也就能更加地敬畏天地与自然之道。”无涯道:“祖先生说的是。”

祖清风转过身来,对叶青道:“青青,你刚才对你千斤叔的问题甚好。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自古以来,但凡有才者,最忌卖弄。你看那些树,之所以会被斫掉,正因为其乃可造之材。因材而亡,正谓此事。”楚天墀和叶青恭谨受教。无涯也有所感慨,向祖清风道:“据传孔子见我们道家始祖老君后,老子告诫道,‘良贾深藏若虚,盛德容貌若愚’,当此之谓也。”

楚天墀道:“先生正好前日教过此句。”祖清风道:“可还记得为师的解说?”两弟子同声道:“记得。”祖清风道:“青青,你说说看。”叶青道:“会经商的人要注意隐藏货物,不让别人知道,好像空虚无物的样子;而君子有很高的道德修养,也要隐藏在心中,外表却谦虚退让,像个愚钝之人。都是比喻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卖弄的意思。”祖清风和无涯听后,暗自赞许。

却说一行四人游览了象鼻山后,又次第去了排衙峰、飞云阁、仙女岩等处。眼看将近午时,祖清风道:“不如我们租个筏子,去泸溪河泛舟观水,一来可以小憩,以歇脚力,二来可听艄公讲解此处名胜,也是乐事。”三人听后都叫好赞同,于是向泸溪河而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