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中医——皮痹

每天学中医——皮痹

本病是以局部或全身皮肤硬化为主证的疾病,严重者可累及脏腑。西医的硬皮病,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

皮痹治疗的诊断要点

局部或全身皮肤顽硬光亮,无汗,毛发脱落。

病情迁延日久,除上述皮肤症状外,可兼见痹入五脏的各种表现。

皮痹治疗的辨证分析

皮痹的病因,是素体阳气虚衰,及风寒外邪入侵。主要病理过程是寒邪凝结腠理;局部或全身皮肤增厚硬化,日久变薄,是其主要见证。初起,外邪痹阻络脉,病位在表;继则外邪传里,使之阳气亏耗,阴寒内凝,这时出现内脏病变,皮肤顽厚面积较大,好发于手足,甚则遍及全身。

本病治疗以温通为主要原则。气血痹阻者,以通为主,以温为佐;肾阳衰微者,则以温为主,以通为佐。现代研究证明,活血化瘀药物对本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可酌情使用。

皮痹治疗的辨证论治

气血痹阻型

【证见】 局部皮肤硬化,表面光滑发紧,不易捏起,常有肤色变深或变浅,呈黄白色,以致肌肤甲错。舌质淡苔白腻,脉细滑或沉迟。

【治法】 祛风湿,散寒邪,通阻滞,益气血。

【方药】

1.主方独活寄生汤(孙思邈《千金方》)加减

处方:独活12克。防风10克。秦艽15克.桂枝12克.细辛5克。党参18克。茯苓、熟地黄15克,当归、白芍各12克,桑寄生20克,杜仲、牛膝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皮肤明显变硬或变薄者,可加乌梢蛇12克,金蝎5克,地龙10克,土鳖虫6克。肤色变深或肌肤甲错,皮肤粗糙者,加丹参30克,赤芍12克,桃仁10克,穿山甲20克,水蛭6克。皮肤顽厚如木板状者,除加强活血化瘀外,可加海藻、昆布各12克,牡蛎、鳖甲各20克,夏枯草、浙贝母各12克。

2.单方验方丹参鸡藤汤(田凤鸣等《中国奇方全书》)

处方:丹参、鸡血藤各40克,郁金15克,延胡索、当归、牛膝各12克。水煎服。

肾阳衰微型

【证见】 初起皮肤顽硬而肿,继而变薄,光亮如腊,好发肢端,甚至泛发全身;四肢厥冷,手足青紫;关节酸痛,活动不利;自觉疲乏无力,畏寒;胸满气急,吞咽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脉沉伏或沉紧。

【治法】 温补肾阳,散寒通滞。

【方药】

1.主方阳和汤(王维德《外科全生集》)加减

处方:鹿角胶12克,肉桂6克,姜炭10克,熟地黄20克,白芥子12克,麻黄10克,肉苁蓉、淫羊藿、琐阳、巴戟天各15克,当归lO克,全蝎6克,地龙9克,鳖甲3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金匮肾气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单方验方温阳消痹汤(李宝顺等《名医名方选》)

处方:党参、黄芪、熟地黄、何首乌、鸡血藤各30克,丹参、鹿角胶各15克,桂枝、赤芍、红花、陈皮、香附、甘草各10克,附子、肉桂各5克。水煎服。

皮痹治疗的其他疗法

1.熏洗法

(1)苦参汤:苦参、艾叶、蛇床子、地肤子、苍耳子、商陆,加水煎,熏洗或热敷患处。

(2)黄药子250克,加水煎熬,洗患处。

(3)伸筋草、陈艾叶、乳香、透骨草、没药,共煎水,热洗患处。

以上三方适用于皮肤顽厚较为局限者

2.预防调护

注意保温,避免风寒湿邪侵袭。

患者应少吃寒凉生冷之品。

(0)

相关推荐

  • 白癜风中医诊、治方法

    ​白癜风中医诊.治方法. 补骨脂泡酒搽洗 浸泡7天后,过滤存液,备用补骨脂30g.硫磺10.水掦酸6.95%酒精1OOmL 每日擦药一次,稍用力,以皮肤充血为度,并晒太阳10一30分钟,冬日可隔窗玻璃 ...

  • 温肾暖脾,中医名方:还少丹组成:熟地黄,...

    温肾暖脾,中医名方:还少丹 组成:熟地黄,怀山药.牛膝.枸杞子,山茱萸.茯苓.杜伸.远志.五味子.精实.小茴香.巴戴天.肉苁蓉,菖蒲,大枣.   方解: 肉苁蓉:入肾经血分:  巴戟天:如肾经血分: ...

  • 中风急救——真庆幸我在学中医,一根缝衣针救回了父亲

    正值隆冬寒风凛冽气温骤降,心脑血管病也迎来了井喷高发期,痛惜一位朋友的父亲年纪轻轻就突发脑溢血,落下半身不遂肢体不灵便,若是平时大家都能学习点中医急救常识,发作时处理得当,或可免半身不遂偏瘫的苦痛.文 ...

  • 半夏厚朴汤该如何取效? 学中医的...

    半夏厚朴汤该如何取效? 学中医的人似乎都知道,"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但临床用此方真的有效吗?看过很多文献说的貌似很有效,实际上,临床效验并不高. 刘渡舟刘老亦认为梅 ...

  • 零基础学中医:汗证的10大辨证治疗,中医...

    零基础学中医:汗证的10大辨证治疗,中医爱好者别划走 1.有汗发热--营卫不和--桂枝汤--调和营卫 2.无汗发热--外感风寒--麻黄汤--发汗解表 3.白天出汗--肺卫不固--玉屏风散--益气固表 ...

  • 【学中医,先要辨寒热】学中医入门第一课就...

    [学中医,先要辨寒热]学中医入门第一课就是要学会辨寒热,如果你把寒热搞懂了,那么中医就学会了一半.为什么呢?寒热在中医里面讲就是阴阳,那么阴阳是什么?<黄帝内经>记载:"万物之纲 ...

  • 每天学中医——察五官辩五脏疾病

    每天学中医--察五官辩五脏疾病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曾提出: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这就表明,五官的功能直接反映了五脏的健康状况,它们的一些异常变化也代 ...

  • 学中医,得认这个

    学中医最早是看<思考中医>,后面学人背<伤寒>.背<内经>. 后面有机缘看徐灵胎<医学源流论>(徐灵胎是奇人,书也写得视野广阔,没有科班的迂腐,其路数独 ...

  • 全民学中医——中药化湿药

    细目一 概述 一.性能特点:气味芳香,性偏温燥,主入脾.胃经. 二.功效:促进脾胃运化,消除湿浊. 三.适应范围:湿浊内阻,脾为湿困,运化失常. 四.使用注意: 1.入汤剂宜后下,且不应久煎.2.本类 ...

  • 口腔溃疡原来是因为身体出了大事儿!【跟己安先生学中医】

    导读 小道经方粉丝"荷",学习优酷视频<小道经方>大半年,终于迈出亲自去实践经方的这一步,并且取得了好的效果! 实践经方 五天前,突然发觉自己的舌头非常鲜红,舌上已没有 ...

  • 学中医的22字真言(值得细看)

    学中医的22字真言(值得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