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时而动,图谋关中:东汉与李唐面对关中之地的态度
导语:上期我们说到,秦朝与西汉在其统一全国的过程中,都是以关中为核心,连接川蜀之地扩充实力。进而东出一统天下。关中之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如此关键的地方,自然也是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在西汉之后的历代王朝,在其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必然会对此展开激烈的争夺。那么,围绕关中这块战略要地,在中华大地广阔地图上的各路玩家们,又会为再造统一玩出什么样的策略呢?
略定河北,问鼎中原
王莽新朝末年,天下再度大乱。各路起义军打着兴复汉室的口号,将王莽打下了神坛。而这其中,便有后来东汉王朝的开创者——光武帝刘秀。不过,当时的刘秀不过是绿林军主导下更始政权的一名高级军官而已。昆阳大战后,虽然刘秀名声鹊起。但也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由于在战争中的表现过于突出,刘秀和他的哥哥刘演开始受到更始帝刘玄的猜忌。最终刘演被杀,刘秀的处境也变的岌岌可危起来。
关键时刻,为了消除更始帝对于自己的猜忌,刘秀主动找到更始帝刘玄当面澄清误会。并且争取到了北渡黄河、镇慰河北的政治任务。而这也成为了刘秀帝王大业的正式发端。这个时候,一位关键的人物出现了,那就是后来的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禹。
昆阳之战
深知刘秀身怀帝王之志的邓禹提出,刘秀若是想要建立功业,必须要先立足于河北,收伏当地各处力量壮大自己。而不能过早的参与到争夺关中之地的恶斗中去。
“更始虽都关西,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往群聚。更始既未有所挫,而不自听断,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四方分崩离析,形势可见。明公虽建籓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光武大悦,因令左右号禹曰邓将军。常宿止于中,与定计议。”
——《后汉书·邓寇列传》
邓禹之所以这样说,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邓禹像
第一,更始政权西入关中,看似掌控了天下,其实内部问题很多。刘玄本人没有什么战略眼光,手下的人中也没有堪用之人,都是些只在乎眼前利益的短视之徒。
第二,当绿林军掌控下的更始政权入关中后,山东的赤眉军势力也将目标锁定了关中之地。两股强大的力量即将为争夺关中展开恶战。以刘秀目前的实力,还没有资格参与其中。
第三,一旦以赤眉军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力量将目光投向了关中,那么,整个河北山东之地便会出现势力真空,这正是身处河北,急于积蓄力量的刘秀求之不得的战略态势。
新朝末年农民起义
所以,在认清了天下形势之后,刘秀的奋斗目标就很明确了。短期内,刘秀必须将目光集中在河北,努力积蓄力量,避免成为众矢之的。同时扫荡当时仍然盘踞在河北的铜马、高湖、青犊、赤眉、尤来、五幡、大枪等各路农民军,并且将他们收为己用。扩充自己的力量。待到各方势力为了争夺关中斗的精疲力尽之时,再挥师西进,一举拿下关中和中原两大战略要地,建立霸业。
这套方略,虽然还是将关中之地作为必须掌控的要地。但是,在自己羽翼未丰之前,却尽力避免被卷入到当时已成“四战之地”的关中争夺战中。
光武帝刘秀
入居关中,号令天下
从前文可以看出,刘秀在自己力量薄弱的时候,选择了先在河北这块新兴战略要地“野蛮生长”,用最短的时间憋出“神装”,最后向西向南“一波流”带走争夺天下的“比赛”。
很明显,这套方略适用于“比赛”初期势力薄弱的选手使用。那么,若是自身具备相当的实力呢,面对关中这块战略要地,该做出怎样的抉择?难道还是先行冷眼旁观其他势力为了关中打的头破血流,坐山观虎斗?
对于李唐的开国团队来说,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隋末割据图
隋朝末年,天下再度大乱。各地起义军不断涌现。而在隋王朝内部,面对如此糜烂的局势,他们也早已对立国不到五十年的隋王朝彻底失望。是继续为这个即将土崩瓦解的王朝殉葬,还是学那些造反百姓们一样揭竿而起?对于李渊李建成李世民父子三人来说,早已经做出了选择。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六月,李渊在自己的大本营太原誓师,正式打出了反隋的旗号。并留四子李元吉镇守太原,自己带着长子李建成与次子李世民率领三万大军南下直取关中。
李渊起兵群像
然而,这场奔袭关中的战斗进行的并不顺利。同年七月,李渊的大军受阻于半路的霍邑。是时天降大雨,大军粮草补给困难。大军无法前进,令李渊感到进退两难,加之后方传来突厥联合北方的刘武周袭击自己大本营太原的消息。顿时让李渊慌了神。有了放弃关中,回援太原的打算。
而这时,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却坚决反对这种做法。
世民曰:“今禾菽被野,何优乏粮!老生轻躁,一战可擒。李密顾恋仓粟,未遑远略。武周与突厥外虽相附,内实相猜。武周虽远利太原,岂可近忘马邑!本兴大义,奋不顾身以救苍生,当先入咸阳,号令天下。今遇小敌,遽已班师,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体,还守太原一城之地为贼耳,何以自全!”李建成亦以为然。
——《资治通鉴·隋记八》
李世民的意思很明白。
李渊军入关中路线
第一,眼下各地的田里都是成熟的麦子,完全不必担心粮草的问题。
第二,挡住大军进入关中的宋老生勇猛有余而谋略不足,只需一次交战便可顺利拿下。
第三,东边的李密只在乎自己手里的粮仓,不足为虑;刘武周与突厥貌合神离,绝不可能会放弃自己的老巢奔袭太原。
而最为重要的一点,则是对于近在咫尺的关中地区的准确定位。
唐太宗李世民
李渊的大军是打着拯救万民的正义旗号,若是遇见一点挫折便掉头回家,让跟着他们起兵的军士们作何想法,同一般的贼寇有何区别?应当坚持既定方略,以手中现有的力量,以最快的速度抢占关中,排除其他势力染指的可能性。占据关中之后,除了能让自身的实力继续得到补充,还能在政治上形成类似与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地位。
所以,对于唐军来说,人口众多,沃野千里的关中之地既是新大本营的不二之选,更是取得政治号召力的关键,必须要全力争取拿下。
总结
从秦朝到两汉,再到后来的李唐,它们在一统天下的过程中,都将关中作为最为重要的战略目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步移出关中平原,向东南方向偏移后。历代王朝的统一之路又该何去何从呢?敬请期待下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