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涉MAF180的人,几乎都会说这样的话:为了达到心率要求,我不得不把配速压倒10,甚至12——相当于步行5-6公里的时速。
一旦再次跑起来,心率还是快速超标。”
其实说到底,还是有氧基础不稳固的缘故。
打有氧基础当然可以有很多途径,它是其中一种训练方法。它比较方便衡量。当通过其他训练打好有氧基础后,也可以拿它当测验题。
Maximum Aerobic Function,字面意思,就是最大有氧功能的意思。
有人说,这是“最大有氧能力”,我个人不认同这个说法。
如果是指“可以靠有氧功能进行最长时间运动的极限”,那应该是无氧阈值了,根据Polar给出的指引,就是在5区下线(4、5区分界)。而在低强度区,“乳酸产生明显高于静止状态的最低限度”,是在3区下线(2、3区分界)。所以,这个简单的词组,实在不能翻译成“最大有氧能力”,只能理解成,最大限度地,让有氧能力发挥功效的意思。
为了避免争拗,就叫原文MAF吧。
MAF180的基本原理,是用180减去年龄,得数确定为上线,上线再减去10为下线,跑步时控制在上下线之间,尽量靠近上线。
根据自己的状态,可以进行加减5的调整,也可以不调整,
我根据自己现在的状态,不客气地加了5,调整后,发现得出的读数,与原来的心率1区上线很接近,为了方便训练中检测,我把Maf180上线值作为1区上线,原心率1区下线没去管它。(正常训练时,1区的两个边线基本上也不大被关注,一般都在2区的中上区间。)既然正常训练时,1区的上下线不大会用到,为什么还要这么做个取齐调整的动作呢?仅仅为了方便专门做MAF180时,只需要直接盯住不要超过1区上线就可以了,方便在手表上观察而已。
跑一小时MAF180的缘起
我刚刚开始打算“认真地”恢复运动——七、八年前吧——的时候,曾经在朋友的建议下,跑过MAF180。与文章开头提到的“有人说”很像,稍微动动,心率就高,只能走。七、八年前开始的“重拾运动”的计划,进行得不严谨,所以没有什么心得,纯粹是“尽可能抽时间运动”而已,既无规划,也无心得。直到最近一年多,才算下决心改变原来的作息和生活状态,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期间,对于有氧基础比较重视,且经过去年、今年在平台上的测试,成绩不错。加上近期有朋友问起这个MAF180话题,决定亲身跑一小时,作为实测。
表现令我吃了一惊
做好了“心率会压不住导致不得不中途徒步走”的心理准备,正如以前尝试过的那样。没想到全程都在匀速跑,偶尔在快速过灯口时心率会高一下,但总体很平稳,并没有为了压心率而需要故意放慢的时候。而且最终表现也相当漂亮——配速640!全程平均心率128!基本都贴着MAF180心率数(对我来说,就是1区的上线)在走!
我承认,我多年前尝试了以后,因为自己的心率实在无法落在要求的区间,而放弃使用MAF180法,此后再也没有尝试过,这是我第一次跑一个完整的MAF180,且表现令自己满意。事先设想的“哪怕慢到走,也尽量照着心率去做”的情况并没有出现。相反,全程跑得很流畅。
一点小小的感悟
有氧基础是跑步这件事情的地基,这点应该是所有跑步爱好者应该确立的共识。MAF180,从本质上来说,也是训练和检验有氧基础的一个手段。MAF180是一项训练手段,它本身就是训练手段而已,没有什么魔力。但是它有一个好处:任你是谁,都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可以用作衡量的数字,在跑动过程中,就照着这个数据去比对,比较直观。正如通过220-年龄的公式来猜测最大心率这个手段,并不具备个体指导意义的尴尬一样,MAF180也牵涉到年龄,同样面临“同年龄的不同人会有巨大差距”这个问题。它的好处是,它承认同年龄的人,状态会有所不同。因此,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年龄的人,他们在MAF180体系下,有着相同的数据做心率的边界,有的人能正常在边界里运动,有的人却一定会越界。换言之,从心率不断越界,到能够守住在界内,就是进步。这个进步,就是有氧基础逐步变得稳定的过程。这才导致很多笃信MAF180的人,在有氧基础还很薄弱的时候,宁可慢到走,也能够坚持的理由。从只能走,到慢慢能跑,直到跑快,而心率依然在界内。所以,这对于没有跑步基础的人来说,是个不错的训练手段。我相信,开始时不能承受脚步被心率困住这种寂寞的人,一定不少(我就是其中一个),虽然我也坚信“有氧基础”这个法宝,但是,主要是通过在心率5个区里大量做2-3区的训练来打基础的。同样也能很有逻辑地为自己打下有氧基础。反过头来,用MAF180法作为检验自己能否“在心率边界里匀速跑”的测试。坦率说,这个实际跑的全程表现,当然是相当令我满意的,它跟我在专业平台上做有氧基础测试得到的有氧基础稳定性“优越级”的结论,是吻合的。所以,用它来练习有氧基础,和用它来检验有氧基础,我认为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如同,用XX公斤的杠铃来训练举重,和用该重量的杠铃来做举重考试,道理是一样的。
以我自己为例,MAF180相当于是我的心率1区(我用的是乳酸阈值法)的上线,有的朋友用丹尼尔博士储备心率法,可能连1区都到不了——总之,是个强度非常小的训练法,因此也很安全。以我自己实测的为例,全程128平均心率的强度,差不多相当于遛狗的强度吧——我是遛我自己,收获的配速是6:40,平均步频178,完全没有需要“压着跑”的感觉。4、对于已经打下比较稳固有氧基础的人,它也是很好的跑休日放松手段。跑休日不是什么跑步都不能跑,而是不能像常规训练日那样的强度跑。同样道理,大强度比赛后的休息周,也不是一动不动了,也要有放松活动的。通常在跑休日里,大多数人会安排力量练习。力量练习前后,做放松跑,非常有益。我看了一些资料和国外跑步者的博客,很多大神,在休息日,或者大强度比赛后的休息日,也会适时地安排个把小时时长的、配速6分多到7分多、甚至更慢的恢复跑。但是,除非专门用来打有氧基础和休息日放松的目的,对于正常训练来说,这个强度的确有点小了。需要自己在训练中补充调整。============================================
崇尚“相处和睦,与人为善,尊崇契约”的生活法则。倡导戒烟断酒,科学运动,合理饮食的健康生活方式。
运动、阅读、适当的兴趣爱好,是本公号的交流宗旨。
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