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沉银 · 银山
英若诚在《茶馆》里把刘麻子演得活灵活现,印象最深的一句就是:“咱大清国有的是金山银山,永远流不完”。补缴会费那会儿帮着运钱,也算见识了堆成墙的人民币,但金山银山真还没机会见过,直到江口沉银展览前。
阿凡提让巴依念咒语,沙子一屋子金子一袋子,金子一屋子沙子一袋子。其实就是真能种出金子,也绝对比不上张献忠从半个中国抢来的金子。
张献忠在成都搞得天怒人怨,南边杨展北边豪格都趁机发起进攻,失去民心军心的张献忠无力守卫大西朝的首都,又打起了当流寇的主意,打算向四川南部转移。不过搜刮抢夺的金银太多,不方便携带,于是就打造了一批装金银木鞘。
四川当地几百年间一直流传张献忠“木鞘藏银”,江口遗址考古中首次发现了木鞘,证明了这个久远的传说。
木鞘的制作方法是把一根完整的木头剖成两半,中间掏空,装入银两后,把两半木头合起来,再用铁片或铜片箍起来,这样便于运输。这种原理大概跟现在的集装箱差不多。
当地还流传说,张献忠的银子太多,船都装不下,就把装好银子的木鞘放到江中,顺流而下,准备到下游再去捡,但中途就全沉了。其实张献忠还是把木鞘都装上船,只是彭山江口大战中,这些沉重的运银船跑不了,都被打沉了,木鞘和银子落入水中。从这半个木鞘的两头还能看到中国木工特有的榫和卯,便于两半木鞘固定和紧密。张献忠能有时间和精力制作这些精巧的木鞘,却无心无力作战,可见真是气数已尽了。
江口大战后,众多金银落入水中,当时就有一些被捞出,乾隆年间还曾大规模打捞过沉银,现在考古发掘还找到很多金银,展览中到处都是堆成小山的大元宝,可见当时张献忠带来了多少金银啊。历史已经多次证明,在乎钱的军队绝对打不了胜仗。
大清国有的是金山银山,但其实中国本来不盛产白银,直到地理大发现后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掠夺来大量白银,再通过丝绸和瓷器的贸易才来到了中国,促成了明清以白银为主的货币体系和商业社会。这些从万里之外而来,不知转了多少道手的白银们,在水下都氧化成了黑铁团,只有用两头翘起的元宝姿态,向三百年后的现代人强调,“我们不是萝卜开会,我们其实是群英荟萃”。
明朝有两百多年的统治,继承了中华几千年的文明,有上亿的人口,据说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牙,但却亡了,而且最后是被只有几十万人的满洲占领。其实明代后期财政体系已经崩溃,导致政治上混乱,军事上无能,苟延残喘了几十年,最终不可避免地灭亡了。从江口沉银上,就能看出明朝灭亡的必然。
张献忠从所经之处掠夺了大量政府库银,这些银锭上不但錾刻有各自的地点,还有各自的用途,而且这些用途五花门,已知的就有十几种。面对这些不同地区不同用途的大银锭,只能想象苛捐杂税四个字,而且是明朝全国性的苛捐杂税,民生苦难可见一般。再加上前面看到的长沙府给吉王奉送的五十两岁金,也更清楚李自成、张献忠们最初起事时的那些朴素想法。那会儿他们绝对想不到能在真正的金山银山里睡觉,大概就在想,“等老子有了钱,就买两碗豆浆,喝一碗倒一碗,想加多少糖,就加多少糖”。
武昌县庶人口粮银五十两。
赣州府宗禄银五十两。
石门县辽饷银五十两。辽饷,一个翻看明代后期历史多么重要和熟悉的名词。万历时起,辽东对后金作战成为明政府的头等大事,耗费了巨大的军事资源和财政收入,不得不加征了辽饷,后来为了镇压起义军又加征剿饷,在进一步压榨农民的同时,也给自己脖子上套上了一个又一个越来越紧的绳套。
欢迎搜索ID:walkingwithshi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