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师 | 基弗:借“物”还魂

站在基弗的作品前,哪怕只是翻阅他的画册,有时会感觉到一种立体的震撼。这种立体感并不是视觉上的错觉,或者说是三维的,而是犹如置身于多维空间之中,感觉各种体验、各种时空、各种感官交织在一起。

现在,让我们跟随大熊一起寻找解开基弗艺术“震撼”密码的钥匙。

基弗系列之“材料的运用”

作为德国新表现主义的重要代表和德国战后少数几位艺术大师之一,基弗已享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为20世纪后半叶德国艺术和文化的重振作出了巨大贡献。基弗继承博伊斯开创的当代艺术精神,在艺术材料和艺术观念两方面均保持高度开放性和革命性。在材料上,基弗突破传统的限制,不拘一格,大量运用油彩、树脂、钢铁、铅、稻草、灰烬、感光乳剂、石头、树叶等综合材料,从而在创作材料和作品样式上真正实现了19世纪的理查·瓦格纳的“总体艺术作品”的理想。基弗作品的基调以灰暗幽深为重,这是与这位具有神秘主义倾向的艺术家对于物质和自然的玄奥理解相关,用基弗自己的说法,就是一句话:“我解除物质的外衣而使之神秘化”。

基弗创作很多巨幅综合材料作品,在这些作品的各个涂层中,主要指:基底层、绘画层、和实物拼贴,都能找到大量的材料。总结这些作品中的材料,大致可以将基弗对于材料的运用分为三个层次:

画面中所使用的材料的形状、色彩、和肌理,是第一层次,即材料质感的运用。

材料所蕴含的文化内容和历史背景,是第二层次,即材料的记忆作用。

作者使用材料的意图,和该材料在接受心理上的深入,是第三层次,即材料的心理作用。也就是在这一层次上得以实现观众心理的共鸣。

材料的形状、颜色和肌理是材料所具有的质感,是材料本身天然的特性。人们对于材料质感的理解和感悟是浅层次的、直观的,通过眼睛看,通过触摸来感觉。如基弗的众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到烧焦树枝或者木条的特殊质感;撒上去的烟灰的质感;由厚厚的虫胶覆盖的光泽、滑润的质感;盐覆盖层表面晶莹的颗粒的质感⋯⋯等等这些都起到了识别材料和刺激感官的作用。刺激感官的功能固然很重要,但是在物质感的作用过程中充分体现材料的质感显得更重要一些,因为材料的质感是开启材料记忆之盎的钥匙。如若无法识别出“Lilith”中幽灵般的女妖是使用女性长发拼贴出来的。又怎能感受到这位亚当的第一任妻子、女巫的始祖、第一位黑天使内心的凄凉呢?又怎能联想到中世纪宗教裁判所对所谓“女巫”的酷刑呢?

基弗作品 Lilith

在基弗的作品中,艺术成了目的,材料成了手段。材料对历史、宗教、文化的记忆功能,是通过巧妙的使用材料来唤起观众对历史、宗教、文化的回忆和联想。如铅能使人想起军工制造、核工业、炼金术,给人沉重、冷酷的暗示;“Flag’’中的飞机象征着空袭、战争、残酷的力量;白色棉质的衣服象征着无辜的人、战争面前柔弱的道德观、和脆弱的生命;“盐一给人腐蚀、疼痛、无菌的暗示。而有关这些的记忆都是已经存在于观众的内心之中的。在日常的文化生活中就已经将种种历史事件和社会问题与一些材料挂钩了,以致谈到某一事件时就会联想到当时的情景,在这个情景里有文字、画面、声音、和触感,或者说这个情景是由各种材料共同搭建起来的。当然在这种记忆的过程中牵涉的材料会很多,但总有一些是标志性的。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就是把这些标志性的材料找出来,并充分的体现在画面上,从而唤起观众对相关事情和历史的记忆。这也是创作综合材料作品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研究内容。

基弗在谈到潜藏于画面下的历史时这样说:“A masterpiece is made up of three elements:will,feelings and intellect."(一件杰作应该包含三个元素:意愿、情感、和智慧)。意愿和情感是艺术家内心的直接感受,而智慧则是通过不断的思考与研究产生的。

在“Heath of the Brandenburg March "中他使用油彩、丙烯、虫漆、粗麻布讲述了发生在勃兰登堡荒原上的历史,森农人、斯拉夫人、普鲁士人的来去;阿尔贝特一世、选侯腓特烈·威廉的兴衰;二战后东西德国的分裂与统一,描绘了眼见这些历史变迁的勃兰登堡荒原上的行军之路。

基弗作品Heath of the Brandenburg March

在“Lilith”中他使用油彩、乳胶、虫胶、木炭、烟灰,在画布上加石膏、头发、铅条和罂粟枯枝来谈同时在苏美尔神话、犹太教的拉比文学中出现的人物——莉莉丝。她是亚当的第一任妻子、撒旦的情人,在犹太神秘主义信仰中她被描述为下半身为蛇的女魔。

一些评论家用“天才”二字来形容基弗对材料的掌控,而这是建立在对材料所具有的内在文化充分把握的基础上的。虽然这些作品的画面主题很容易被观众所捕获,但是当观众走近时容易辨认的图像就变成了错综复杂的抽象的材料和材料背后的意义。形成不容易辨认的.广阔而深逵的意义的集合,包括了宗教、历史和文化参照。

基弗的许多作品都可以称得上是大量材料的综合,但是在这些由多种材料覆盖的画面上总能凸显出一样或几样材料。这些材料如“Lilith”中的头发,“Lot`s wife”中的盐⋯⋯这些材料都被艺术家完整地放置在画面上,并且赋予其象征性的造型,这种造型是具有犹如路标一般的指向性的。

基弗作品Lot`s wife

“Lilith”中的头发被制作成半人半蛇的游魂形象,将观众的思路直接引领到关于女巫莉莉丝的神话传说中去,犹如普通绘画中画面主体的造型颜色主导了整个作品的表达一样,在综合材料中画面主体不一定是绘画的,也可以是材料的或者说是实物的。这种画面中的关键性材料通过其本身的质地与内涵将整个作品导向到作者为观众预设的心理目标上去。而相比于传统绘画中使用描绘的方法凸显的画面主体要更强烈,因为描绘的东西毕竟是平面的,而基弗所使用的或者说综合绘画中使用的材料来自于生活本身,相比于描绘来说更亲切。这些材料不再是平面中虚拟的三维物体.而是真实存在于画面上的,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这种冲击足够强烈到可以引发观众想要去触摸的欲望,强烈到可以隐约听到尖叫声和隆隆的车轮声,可以隐约闻到焦土的气味,强烈到可以联想种种关于材料内蕴含的文化和画面背后的故事。有了这些关键性的材料,一幅幅堆满材料的画面才被赋予了生命,形成震撼世人的作品。

基弗作品 The Reconciled Earth;

材料由于其质感、肌理、日常用途和文化内涵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倾向,如果把这种不同的心理倾向比作颜色的不同色彩倾向的话,那么在使用材料时,尤其是将多种材料同时用在同一幅画面上时,应注意必须保持这些材料在调性上的统一。

石材,光泽、美观、稳重、雄伟庄严;

金属,光泽、辉煌、厚实、清俊、坚强;

塑料,细腻、致密、光滑、优雅、轻柔感;

玻璃,透明、清洁、富丽、明快;

木质,纹里别致、自然纯朴、纯粹;

一些纤维材料给人以温暖、柔和、亲近的感受。

粗糙、荒疏、不光滑的材料容易使人产生艰涩、困难、沉重、力度的感觉,体会到野蛮的无序和男性的坚毅;

细致、光洁、莹润的材料则产生精心、秩序、甜美、女性的温柔、冷淡、卑贱。

…………

这些都是材料所具有的心理倾向,其中有许多是相似的、也有许多是抵触的。用同样丰富多彩的颜色来打比方就是说材料的心理倾向也是具有调性的,那么基弗的许多作品可以看作是青灰色调的、冷色调的、暗色调的。由于这些作品的主题都以历史宗教有关,并且表达了沉重、悲壮、苍茫的感觉,因此便能顺理成章地发现基弗在这些作品上使用玻璃、灰烬、铅条、烧焦的木条、枯枝、腐蚀过的金属,等等这些具有艰涩、沉重、沧桑等心理倾向的材料。就像使用颜色一样,基弗在画面上使用的每一项材料都是对表现主题有积极意义的,从而保持材料层面的调性统一。

五 借物还魂

在《当代·艺术·材料·空间》中,张国龙先生谈及物质时使用“借物还魂”这一词,很是贴切。

在这边,魂在那边。物代表了现实生存境遇,魂代表了艺术理想,物与魂可以在作品语境中彼此置换、模糊、互动。魂可以分三种,一种是感觉的魂(或称感观的灵魂)。二是内在的生命活力。三是指会思维的灵魂,魂是抽象的终点和物的起点的同一性,它不是借物质媒介塑造形象,而是借助一定的成像揭示物性,达到心物相通的形而上的把握方式。”

这种“物”与“魂”的过程是艺术家——画面——观众之间的心理过程。观众面对画面时会自发产生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而这些心理活动并不仅仅是由于接受画面而产生的被动心里状态。画面上呈现给观众的地方,在艺术表现上可称之为“实”,在这里也被称为“物";想让观众多发挥一点主动,画面上没有直接直白的呈现的,在艺术表现上可称之为“虚”,这里也被称为“魂”。欣赏综合绘画作品的过程就像是寻找的过程,“物”是路标,“魂”是目的,由于观众具有不同的期待视界,他们找到的“魂”也不尽相同,但是正是这种寻觅过程使观众产生审美愉悦。

在基弗的作品中,观众可以找到各种元素包括材料、描绘的形象、和文字,这些都是观众心理活动的出发点,通过它们观众能找到许多不同的“魂”。这里的“魂”包括了许多:观众的生活经历、历史事件、神话传说、文化传统,等等,但这绝非终点。因为这些“魂”并不是静态的,而是运动的,这些由画面元素引发出来的联想或称内涵交织在一起产生了一种酷似电影中的蒙太奇语言,作品境界显得妙不可及。

事实上,在观念里,基弗艺术中蕴含的成分相当复杂,至少包含着四个要素:其一、宗教神秘主义(犹太教神秘主义、圣经、北欧神话等);其二、德国艺术思想传统(瓦格纳音乐、尼采哲学、博伊斯及当代艺术);其三、德语当代诗歌(尤以诗人保罗·策兰和英格博格·巴赫曼为主);其四、德国现象学哲学(海德格尔之前)。在《艺术在没落中升起》一书的前言中,对话者克劳斯·德穆兹以一段话高度概括基弗艺术的思想深度:

基弗艺术以多重方式受到以撒·卢里亚的神秘主义和宇宙起源学说、以及英格博格·巴赫曼和保罗·策兰诗歌的启示。我们的谈话围绕着火、水、气和土等基本元素,围绕着《旧约》和《新约》中的叙述,以及在佛教思想中起核心作用的空。在日本哲学中,“空”(Ku),即空虚,乃是第五个元素。“空”也是基弗艺术的一个核心元素,即世界与大地之间的“空”。

所以,现在自然不难理解,在如此繁缛的观念面前,基弗作品震撼的钥匙就是“借物还魂”了。

kiefer站在一堆废墟中

Hay Festival Segovia

Il mistero delle cattedrali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