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我想你了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奶奶,我想你了
作者 | 子斐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_06d145e3125e)
春天的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又是一年清明时节,打开桌子底下的收纳箱,看到了挂着毛主席头像的钥匙串和包着一百块钱的花手绢,这两样曾是奶奶出门必带的东西。
每回出门前奶奶总会眯着眼点上一根烟,摸摸口袋里的钥匙串和花手绢都在,就喊着早已迫不及待、在大门口上蹿下跳的狮子狗“贝贝”,拎上靠在门口的拐棍就出门去了。
奶奶是老门老户的老社旗人,街坊邻居都熟,还没走出胡同都能碰见熟人,拄着拐棍站在路边能说半天。天气好的时候就坐在门口,南来北往的都能搭上话儿,院子里常年放着五六把椅子,方便想拍话儿邻居过来坐,拍话儿前先递烟,点着烟吸一口,清清嗓子才开始拍话。
奶奶爱吸烟。据她说,有我爸那年她开始吸烟,干了一天体力活,吸根烟解解乏,一来二去算是离不了了,吸了几十年的烟。年纪大了老咳嗽,孩子们劝她戒烟,她说,吸了一辈子,戒不了了。
孩子们说,我们回来看你不给你带烟。奶奶说,我就这一个爱好,其他啥都不稀罕,你们不给我带烟就是不孝顺。孩子们嘴上这样说,不论谁回来都会给奶奶带上两条好烟。奶奶将这些好烟放在她的床头柜里,平时还吸五块钱一包的“红旗渠”,等家里来客了,奶奶蹒跚地走到里屋的床头柜边,拿出好烟待客。说,这是娃儿们给我捎的包儿,你尝尝。俩人就你一根我一根吸起来了,拍了半晌话,客人走了,奶奶心疼地说,这个大烟枪!吸了我大半包烟。下次人家来她还是会拿出好烟招待。
奶奶稀罕猫狗。她说,从十六岁开始养第一只猫,后来家里就没断过喂猫,自己养的、路边捡的她都悉心照顾。她说,这些小动物都是个小生命,有灵性。
奶奶说,她年轻时候家里吃了上顿木下顿,她还要把高粱面花卷里的白面馍抠出来喂猫吃。后来条件好些了,碗里有点荤腥自己总舍不得吃,总是留到最后喂给这些眼巴巴的小家伙。
自打我记事,家里都有一只叫“黑猫警长”的大黑猫,有天我不小心踩住它,它给我腿上抓了几道子,奶奶狠狠地打了“黑猫警长”几巴掌,后来就把它送人了。随后家里养的猫都比较温顺,我也木有再被抓过。
如果母猫怀孕了奶奶就会去市场买一些鱼或者猪肝让母猫吃,母猫一般是夜里生小猫,奶奶就会一边吸烟一边等着母猫生完才睡觉。她说,这些哑巴畜生儿全指望人照顾哩。
家里的猫最多的时候是十二只,两只大猫和它们生的十只小猫。沙发上整天像过火车,桌子上的东西也是东倒西歪。后来实在是太闹吵,小猫长大吃的也越来越多,奶奶才不得不把它们送人。送人前要考察一下这户人家舍不舍得喂猫吃肉,舍得喂才送,她说,这就像给闺女找婆家,要不哩送去不是受罪嘛。
奶奶乐于助人。奶奶说她八九岁的时候赶上跑老日,吃了百家饭,老日被打败了想去感谢帮助过她的人,可是也不知道就谁。后来,只要遇见要饭的人赶上饭时就给人家盛一碗,不赶饭时就去拿个馍再给人家倒碗热水。她说,出门在外的人都不容易,谁没个难处嘞。
我小时候,每年的大年初五,一个我喊“发有爷”的人总会背一长虫皮袋红薯干来家里。他不是我家亲戚,而是奶奶的一个工友。
有一年大年初五,发有爷又背着红薯干来家里,吃饭的时候他说,“老嫂子啊,只要我一年能走动,我都来看你,我这辈子忘不了你的恩情呀。”
后来我听说,这个发有爷当年要结婚,女方问他要一百块钱的彩礼,当时工资一月一块六,发有爷愁的几顿都吃不下饭,眼看婚事要黄了,作为工友们老嫂子的奶奶知道了,东拼西凑给他转借了一百块钱,发有爷这才结成婚。奶奶背着一百块的“巨债”也木敢告诉爷爷,直到一年后才把这钱还完。
奶奶慈爱开明。我上学的时候只要一放假,奶奶一大早就拄着拐棍,拎着饭盒领着她的狮子狗赶集去了。听见门闩响,我都知道热腾腾的胡辣汤买回来了,而且中午又要改善生活了。我说,“奶,我得减肥。”奶奶说,“减啥肥,我看不胖,他们谁想胖还胖不来呢。”
奶奶说,她该上学的年龄赶上跑老日,木上成学也不认字,一辈子下笨力,吃了木文化的苦,所以特别希望儿孙们能好好上学。
在她病重期间,我去看她的时候,还不忘从枕头底下拿出积攒的生活费补贴我上学用,我流着泪收下了那一百块钱,再也没舍得花。
又是一年清明节,奶奶离开我已经快九年了,再过几天,买兜她爱吃的鸡蛋糕,带一盒她爱吸的烟,去给她老人家磕个头。
作者简介
子斐,社旗县赊店镇人,自由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