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尝百草,古人是怎样用嘴“尝”出药性的?医生说自己的观点
网上有朋友提出了这样的疑问:“神农尝百草,古人是怎样用嘴“尝”出药性的?真的有神农氏这个人吗?”关于这个问题很多朋友都很感兴趣。今天张大夫也来讲一下自己的看法,就当抛砖引玉了。
首先,在古代是会没有现代仪器,也不具有先进的医学知识,怎样能够检测一个物质是否具备药用价值呢,所以就有了“神农尝百草”这种说法。而“神农”这个人物是不可能身患百种疾病的,所以即使他尝过百种草药,也不可能验证了百草具有对某种疾病的治疗价值。说得更加明白点,你都没有患上这类病,即便你尝试各种草药,治疗价值到底是什么呢,也没办法评估。这就跟新冠疫苗一样,国内没有新冠病人了,新冠疫苗是否有效就需要去国外做III期临床试验,因为没有病人就无从判定药性和药效啊。
我想关于这一点也会是很多朋友心的疑问。所以,古人对于一个东西药物属性的界定,肯定不会一个人的观点认识。即使后期会对一个人进行神化,肯定也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事情。#辞旧迎新挑战打卡活动#
那么,中国的古人又是如何探索和评估不同物质的药物属性和治疗效果的呢?张大夫个人觉得,应该是实践出真知。中国的古人,一代一代在实践中遇到问题和疾病,于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尝试和改进,从而找到治疗的药方和了解药物的治疗效果,时间久了,积累多了,就对很多物质的药物属性摸索清楚了。又或者说“神农尝百草”这句话中,神农是很多古时候大夫的缩影,而非一时一人的功劳,这个过程肯定跨越了很久远的时间,汇聚了很多古人的心血和智慧。而不能简单地认为,在古代出现了一位叫“神农”的神仙,他尝遍了百草,然后就知道了百草分别能治疗哪些疾病。那么为什么定名为“神农百草经”,这就是借神农之名来更加突出这本书籍的权威性和可信性吧。#2021春节医路守护#
就像《黄帝内经》一样,《黄帝内经》这部中国古典医学巨著,虽然名字中带有“黄帝”二字,但是其中内容也是一个很长时间的积累,是汇聚了很多古人的智慧和经验而著成的。如果谁非要说《黄帝内经》是“黄帝”这个人自己写的,那也是不太可能的。而且几千年前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位政治家、军事家,哪里有那么多时间来写一本医书呢?那么,为什么叫《黄帝内经》呢?主要就是借黄帝之名更能帮助这本医书流传后世,让更多人信服。
最后,关于古人是怎样清楚一种物质的药性的这个问题,张大夫个人认为是古人在生活一点点实践得出来的,这其中肯定有一些聪明人,他们把自己的认识和经验,一点点记录了下来,这就逐渐成了今天现代人看到的神农尝百草的这些药物经验。至于很多人提出的,到底祖国医学中的某些医学知识有没有更高文明的遗迹,这我说不好,留待在这方面更有发言权的人来给大家解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