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我对联的姥爷

文:马于越  聂传安


寒假时,布置每个孩子写四篇周记。开学交来,因作业太多,无法细看,只能检查数量是否完成。可翻阅一班马于越文章时,首先被她工整的字所吸引,然后就不由自主看进去了。篇篇用心,让人感动。

今天先推出她的一文《教我对联的姥爷》,可能会让大家眼前一亮。

“叮。”夹杂在电视声中发出声响的,是手机的提示音。(开头不俗)

爸爸拿起手机,我对着电视目不转睛。(虽说目不转睛,却也看见了老爸拿手机,厉害呀)

三分钟过后,我察觉到他看一条微信的时间太长,便扭头看他。谁知他对着手机笑得灿烂,一脸痴迷。(莫非里面是林志玲姐姐的照片?)

我凑过去,他把手机拿到我面前:“你姥爷教你写对联呢。”(罪过罪过,是姥爷,不是姐姐……)

看着手机上的一大段文字,我陷入了沉思。(蓄势,引而不发。后文慢慢表来)

事情的起因,是我把自己写的对联拍给了他。(完成老师的作业,顺便广而告之)

“旧月高眺迎春卉,新燕低飞舞冬梅”,是自己编自己写的,不过我没说。(于越丫头的特点就是人正话少)

老人家也不管,对着我只顾最后一个字平仄的对联就是一顿指正。(仄起平收,这是老师对这帮初学对联的娃的要求)

“首先,上联:“旧月高眺迎新春”,是仄仄平仄平平平,三平尾是对联中的大忌。”(出语不凡)

天,我居然犯了大忌,这三平韵不可在一联,唤醒了我六年级语文老师给我们恶补的知识。继续往下看,他写道:“末尾三个字应是平仄仄或仄平平或平平仄或仄仄平。”(很专业)

啊,等等。

我又重复确认了一遍我的上联:旧月高眺迎春卉。唉?姥爷似乎看错了,但方法一样可以用。上联的末尾的声调是……平平仄,居然对得上!我嘿嘿笑了两声,这对上的好像是千里距离的两个对对联而苦恼的心。(“迎春卉”,平平仄。估计是老人家看花了眼)

再次投入其文字:“下联对的平仄还可以,但两联的词性不对,'月’和'燕’不工整,'新春’对'冬梅’就更不对了。”(言之有理)

“对联必须是仄起平落,一三五可以放宽不论,但二四六平仄必须相反。”(对,这就是对仗一般所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他后面给出了一条修改过的:

“春燕喜归辞旧岁,冬梅欢越庆新春。”(“辞旧岁”“庆新春”,喜庆而通俗)

奇怪,我又没告诉他我的对联中有我们一家人的名字。(厉害!“燕”、“梅”、“越”,恰是一家三口之名)

我放下了手机。我从他的文字中读到了另外一个他。(回忆延伸,可让文章信息量更大)

老家在北方,离这里很远,平时联系的也很少。(笼统说“老家在北方”而不说具体的省份或城市,就可看出于越行文时的分寸与考量)

我对于姥爷年轻时的职业仅知道是工厂老板,后来他又开始自己造木板凳,收藏并改造旧花瓶。(事业有成,老有所乐)

现在他又开始研究对联,还从我爸嘴里听得他写了一手好字。(老年人越发高雅了)

我们一家三口仅我对对联学了一点,而爸爸妈妈对此一窍不通,我们对对联知之甚少,实在不算个书香家庭。(最后一句的推断略有逻辑问题)

这是退休后一下也没闲过的老人。(人不闲,才有意义)

“叮。”手机又响了一声。(照应开头,其实暗示回忆的结束)

“上联是'迎春卉’,没细看。”(说“没细看”,正说明又回过去看。老人家细心)

“另外,想学习对联的话,可以关注快手上的大牛老师。”(语出惊人啊!)

嘿,这老人家还知道快手。(正是!当一些人还在排斥抖音时,这姥爷居然还知道快手!与时俱进,永远年轻)

这些孩子初学对联,老师给了最低的要求。但在专业人士姥爷看来,孩子创作的看似不错的对联依然会毛病百出,让姥爷“忍无可忍”,于是一一点出。

于是,姥爷积极上进博学热情的性格就出来了。

对于孩子来说,这既是学校学习的延伸,又充满生活情趣,让人难忘。

所以,学习语文的途径实在是太多了。

于越文章一直是点到为止,含蓄有味。读此文,相信大家会深有感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