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篇

在每日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给自心留一方静土自然之道靜,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

—《阴符经》

生命的最强力量,来自于极致的宁静!

人能常清静,天地奚皆归。静能生慧,

让心长安驻于寂静中。

静,能生百慧。曾国藩说:“心静则体察精,克治亦省力。”意思是心静能够体察事物的本质,发觉事物的精微,处理事情也能够省力,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子说: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是老子从“圣人”的高度提出的理想人格要求。塑造完美的人格,应当成为我们每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这是立身处世的根本。

守住心灵的清静,才能保持内心的至真至纯、至善至美,获得健康的身心。清净为天下正!

一个人只有在淡泊、清净的状态下,才能内心超脱尘事的豁达。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真正的快乐,是与自然合一,是与天地和一,

这种快乐,取决于一个人的智慧和境界,是物质地位所不能给予的。

淡泊者须有云水气度松柏精神,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繁华所诱,从从容容,宠辱不惊,淡泊宁静是修身明志的最佳心灵境界。

人能一念不起,片欲不生,天地莫能窥其隐,鬼神不能测其机,洵非诬也。

只要神气常常纽成一团,毫不分散,则鬼神无从追魂摄魄,我命由我不由天。人心越宁静,越能客观地认识世界。

常常,不是没能力看透,只因心太乱。

为了自己,我必须饶恕一些事。因为一个人,不能夜夜起身,在灵魂的园子里栽种荆棘。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静能生智,智者之所以不惑,除了学问,更重要是心静。

想要把这个世界看清,先要沉淀自己的心。

心乱一切乱,别让一颗小石子击碎心智。

寡言以养气,寡视以养聪,寡得以养性,寡欲以养精,寡动以养神,无所不寡则无所不清。

名心宜淡,利心宜淡,色心宜淡,爱心宜淡,嗔心宜淡,疑心宜淡,胜心宜淡,无所不淡则无所不安。

静,是一个人最深的历练。

行走在这纷扰浮躁的人世间,

唯有心静,才不至于让自己迷失方向。

唯有心静,才能于岁月中从容不迫,闲看人生沧桑,笑对世间冷暖。

'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

忘物可以养心,忘情可以养性,忘境可以养神,忘色可以养精,忘我可以养虚,无所不忘则无所不养。

少言语以养内气,寡色欲以养精气,薄滋味以养血气,咽津液以养脏气,戒嗔怒以养肝气,节饮食以养胃气,匀胎息以养肺气,少思虑以养肾气,慎行藏以养神气。

在当今,激烈的竞争,快节奏的生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强烈追求物质生活的欲望给人们增加了无形的压力,使一些人的心态浮躁得宛若汤煮。身上或多或少充斥着犟气、俗气、躁气,心烦意乱者有之,神不守舍者有之,着急上火者有之,归根结底就是缺少一此静气。寂寞是一场发现之旅,发现自己的内心,发现真实的自己。

无事心不空,有事心不乱,大事心不畏,小事心不慢。

每日能有少许心的安静,足矣满足平常的生活;能保持内心无时不在的安静,你就是佛。

一旦感觉焦虑、烦躁、惊恐、不安、办事没有头绪,说明你需要澄心静气了。

水静下来才会清澈,才能映照世界。人心也是如此。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常清常静!

宁静才能致远,平心才能静气,静气才能干事,干事才能成事。涵养静气的过程,就是在追求一种平衡,营造一种和谐,积蓄一种底蕴,成就一种境界。

真正的宁静,不在外乡,

而在于自己的内心。

静得下心,才做得好事,

才看得清自己,才看得清世界。

身安,不如心安;

屋宽,不如心宽。

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

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神。

心净了,方可懂得“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的怡然。

心静了,才会感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好。

静得下心,才做得好事,

才看得清自己,才看得清世界。

平淡,是千帆过尽后的沉寂,是风云宕动后的宁静;平淡了,就坦然了、自在了。

怀一颗淡然的心,声名琐事如浮尘轻烟,自有一番清静,这样的日子,淡而有味。

古人云:“隔绝者自绝于人,接纳者融汇百川。

不管何时,何地,何境,保持一颗静心都是一种美好的生活状态。

静是一种品格,是一种智慧。

静心,令所想所见所闻更清明;

静心,一切安然,不增不减,方能益寿。

当自己的心越来越安静,很多世俗的烦恼,也就看轻看淡了,也就能更好地享受当下的快乐。

—不骄不躁,随遇而安。

只有慢下来,

我们才会有时间去真正思考;

静下来,

我们才能看到自己的内心,

感受到生活的欢乐与真谛。

有一种修行,叫:“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人在静中,心在定中,智慧才能熄灭烦恼。有一种境界,叫: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淡泊从心,宁静处世,人生才能走得远长。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心若躁,浮生皆乱;心若静,举世皆安。静,是治愈一切的良药,是出世的涵养,也是入世的修行。

王阳明说:“静坐能使心清静收敛,从而向人欲发动攻势,克服自我私欲的产生,通过静坐能顿悟明心见性,得道成真。”

宁静是万物的本质,大到整个星系,小到花草、树木、鸟儿,以及其他一切有形之物。

人能长清净,天地奚皆归。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既要积极进取,也要懂得适可而止,当行则行,该止则止,真正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唯有澄心静气,方能心定神明。

心静了,人就定了;

人定了,事就成了。

唯有静,才能观照万物;完全满足于当下,才能更好感受四时人间,体会到生活的兴致盎然,自我也更加开阔与自由。

有哲学家曾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真正的淡定,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如果想衡量一个人的内心有多强大,就看他能不能一个人独处。

与其合群一起庸俗,不如独处选择孤独。

做一个守静的人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静,是一颗平常心,是一种气度,是一种境界。守静,就是守志向、守本心、守清贫、守气节、守志向。守静,就是要做一个身置闲处,内心安静的人。一颗冷静的心,可跳出世俗的羡慕;一颗安静的心,可消磨贪念与执迷;一颗沉静的心,可拥有闲散的志趣。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

柔软之心,是人生欢喜的基础;清净之心,是生活幸福的保证。柔软,是慈悲、善良、包容;清净,是无染、理智、通透。柔弱胜刚强清净为天下正天下至理也。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太上清静经》

冰寒千古,万物尤静,心宜气静,望我独神,心神合一,气宜相随,相间若余,万变不惊,无痴无嗔,无欲无求,无舍无弃,无为无我。清净为天下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