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寄予厚望的人,却是一个心机boy,他的上升充满刀光血影

三国时期,魏国和吴国的“皇位”更替都充满了刀光血影,首先来说魏国,当时还是在大汉王朝下,但是为了魏王这个位子,曹丕和曹植的争斗也日趋白热化,出现了站队情况,最终曹丕艰难的战胜了曹植,成为了第二代魏王,而吴国这边,孙权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反复无常,孙和及鲁王孙霸之间因储君问题产生了极大矛盾。朝中大臣亦分为两派,分别支持太子和鲁王,最终孙和还有孙霸都没能成为最终胜利者,孙和被废,孙霸被赐死,最终孙亮成为了太子,可以说魏国还要白热化。

反观蜀国这边,虽然最弱小,但是看起来却非常的安稳,首先刘禅的太子之位非常稳,其次大臣的衔接也还可以,虽然有荆州和益州之争,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平稳的,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蜀国的大臣之争是一场杀人不见血的争斗,而主角则是看起来四平八稳的费祎。
费祎在历史上的名气不如诸葛亮、蒋琬、姜维大,但却是蜀国第三代实际掌权者,从正史的记载中,我们认为费祎的接班属于正常接班,毕竟他属于第三代中的佼佼者,但如果仔细研究史书,你会发现,费祎其实是一个心机非常深沉的一个人,就连诸葛亮也没能逃脱他的算计,正是他一步步的经营和算计,才让他成为蜀国第三代大臣的佼佼者。
首先来看费祎这个人的经历,费祎其实是前益州牧刘璋的亲戚,费祎从小丧父,他的族父是费伯仁,费伯仁的姑姑就是刘璋的母亲,费祎其实也算是刘璋的亲属里下一辈的人,在加上费祎其实也是一个非常有才的人,所以费祎的前程他是不愁的,而费祎年少的时候就随着费伯仁到益州游学,而这也是刘璋的要求,本来有着金灿灿的前程,但是没想到刘璋倒下了,而刘备成为了益州的主人,而费祎也没有其他行动,就留下来,谁让都是他们刘姓的天下呢。
而费祎也通过自己的努力,与董允齐名,而刘备为了稳定民心,对于原来益州的大臣也非常重视,在刘备立太子的时候,费祎与董允都被封为太子舍人,这是刘备在为刘禅聚拢人才。
费祎其实是一个外交人才,诸葛亮也非常重视他,在征讨南中归来,诸葛亮让费祎跟他坐同一辆车,这让蜀汉的众多官员刮目相看,而费祎也因为好口才经常出使东吴,东吴的孙权和大臣经常刁难费祎,但都被费祎巧妙化解,因此费祎一直被视为蜀汉第三代官员的佼佼者,甚至是诸葛亮的第三代接班人。
而这一观点也被《资治通鉴》所采纳,据《资治通鉴》记载,在诸葛亮快去世的时候,刘禅派李福来问诸葛亮身后事,诸葛亮说自己死后蒋琬可以继任,而蒋琬以后费祎可以担任这个重大角色,可见诸葛亮对费祎的认可,但事实真是如此吗?接下来就从史书中寻找其中的蛛丝马迹。
在《三国志》卷四十《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魏延和杨仪的传记中,记载了诸葛亮去世的时候权力交接时的情景,而对于诸葛亮的遗命到底是魏延还是杨仪一直有争论,但从最终的结果来看,无疑费祎是最终的受益者。
《三国志》魏延的传记中有这样的记载: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这是正史中都认可的诸葛亮的遗命,诸葛亮为了给蜀国保留实力,所以命令杨仪、费祎还有姜维后退,让魏延来断后,如果魏延不听,大军就自行撤退。
但魏延认为这个时候应该出其不意,由魏延来带领大军攻击司马懿,而且魏延看不上杨仪,他认为自己才是诸葛亮的接班人,而杨仪让费祎去找魏延聊一聊,探探魏延的口风,费祎到了听说魏延想要继续进攻,就说要去劝劝杨仪,但是费祎出门就骑马走了,注意这里的费祎是骑马回成都了,并不是找杨仪化解他们的矛盾。
后面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魏延因为谋反被杀,而杨仪虽然风光了一阵,但是最终杨仪自杀,而把杨仪拉下水的同样是费祎,费祎在安慰杨仪的时候,杨仪对他说自己应该投奔魏国,而费祎听完就悄悄的报给了刘禅,最终杨仪被废为平民,虽然费祎的这个举动是正常的,但费祎是了解杨仪的,如同他了解魏延一样,但费祎并没有劝慰杨仪,虽然他知道杨仪也只是说说,并不是真心话,从此费祎在第三代大臣中没有了对手,蒋琬之后就是费祎成为大臣的领导者。
由此可见,蜀汉的大臣斗争也是非常严峻的,只是费祎这个心机非常深的人,把这些事情做的滴水不漏,从表面记载来看,费祎是一个正直的大臣,但是他的上升之路也充满了刀光血影,可以说他的手段是杀人不见血,把别人卖了别人还要帮着数钱,想想都觉得费祎这个人很可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