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 平凡的人生 之六

上大学  平凡的人生 之六

1977年,全国高考只招了20万人,据说参加统考的就有570万,我感谢政策给我带来了机会。在大学我学习很认真,4年中我有两次获得“江苏省三好学生”称号。

刚进校时,我是班里年龄最大的,个头也最高,辅导员也比我小很多。站队、报数,进课堂都还有点不习惯。几天课上下来,我静下了心,全身心投入到了学习中去。同学都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学生活,刻苦钻研、勤学好问蔚然成风。记得在高等数学课上,我们问得数学老师就差要挂黑板。但和比我小十几岁的同学相比,我感觉我的潜力明显不足,不过“勤能补拙”,我的刻苦弥补了一些。我专业课上的有些“大作业”曾被老师收藏,作为今后教学之用。

大学学习,最难的是我的从A、B、C起学习英语(中学阶段外语课学的是俄语),落后不少同学好几年,花去了我不少时间。其间我也试图复习俄语,在图书馆读了一些俄语教材,但实在是没有氛围,只好作罢,把时间让给了学英语。刚开始英语老师只让我们学习专业英语,以方便我们今后阅读一些英语资料,英语水平提高不快。

二年级开始来了一位英语文学研究生毕业的老师,教了我们很多英语文学作品,一下子提高同学们学习的兴趣,我虽然起步晚,但还算刻苦,毕业后,我所在的工厂引进设备比较多,我基本上能和来工厂的技术人员交流,也翻译了不少英语资料。记得在考高工时,外语的监考老师却好是我的高中俄语老师,他问我考什么语种,当我回答是英语时,他好像有点遗憾,可能是因为我把学了六年的俄语丢了。

开始觉得4年很漫长,但过起来却很快。时隔12年,再做作业;参加体育比赛;参加文艺演出;住在部队营房参加军训,和同学们在一起,我忘记了自己的年龄。

在班级的一次活动中,轮到我唱歌,我的一曲“三套车”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他们没有听过,有人甚至不知道还有这么一首歌,后来学校知道了我喜欢唱歌,就让我参加学校排练的男生小合唱,该节目较成功,还参加了市里的汇报演出。

记得当年的军训,我们带着打好背包的被褥,到部队驻扎的营房,打地铺,班里自己派人烧饭,半个月的军训真是实实在在的,一点不含糊,同学们都穿着自己的旧衣服,非常认真地做队列、卧倒、匍匐前进、打靶。军训结束回到学校,大家照照镜子都笑了,个个都晒得黑黑的。我们又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

同学们还推荐我参加校学生会的竞选,可能是我的姓氏笔画少,排在选票的前面,高票当选为学生会生活委员,参与学生伙食的管理,在物质还不太丰富的情况下,我们参与怎样在少花钱的情况下,为学生增加营养。记得当时学生们反应,下了晚自习觉得饿,找不到吃东西的地方,在学生会的努力下,食堂开设了夜餐灶下面条,也算是满足了部分同学的诉求。

我那时享受19.20元的助学金(最高好像是21元),伙食费每月只要12—15元,我们知道国家并不富裕,真正从内心里感谢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心,立志毕业后要报效国家。平时我尽量节省一些,挤出一点钱,买一点学习用品,也减轻家里的负担。

我们班大年龄的也就5个人,一般同学要比我小13岁,刚开始的一、二年级我并不比他们差,后来小同学很快就跑到前面去了,他们学习刻苦,毕业后不少人都又出国深造,并小有成就,这时我体会到当初录取的时候,各个院校愿意降分录取小同学的初衷是对的。

4年中和小同学相处得很和谐,他们都叫我老王,愿意和我交流,在照顾小同学方面我的确是一位老大哥。记得在杭州毕业设计的两个月,我们吃住在工厂。我们自己带被子睡在工厂的乒乓球台上,方便的地方我尽量让给小同学。每到星期天,我提着面包和早橘,作为老大哥带着小同学们,用两条腿跑遍了杭州的风景点,有些风景点,很多杭州人都没有去过。我们组的毕业设计很成功,为此指导老师对我的评价较高,并报给了系里。

学校的教务处老处长,对机械系两个班很重视,毕业前夕特地来讲话。当时不清楚他的意图,分配方案出来后,10人留校,(我班机77—(2)一共才30人),我这才知道他在为学校招揽人才。我觉得自己也是教书的人选,但80年我有了儿子,老母亲也上年纪,我还是回到了y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