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玉在中国人心目中象征着圣洁、高贵、美丽、坚贞。中华民族对玉的喜爱,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民族。
和田玉作为中国玉文化的主流玉料,因其具有温润莹洁、缜密细腻的出众特性,几千年来更是倍受追捧,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和热爱。
但是在现代玉石收藏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诸如“和田玉俄罗斯料”、“和田玉青海料”甚至“和田玉韩国料”等等玉石名称。难道说大名鼎鼎的“和田玉”居然不是产自新疆和田地区吗?还是有其他地方的玉石在故意“冒充”和田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要想清楚的解释上述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重要的概念,那就是什么叫“和田玉”。
一直以来,在很多人的概念里,习惯顾名思义地将和田玉理解成“新疆和田出产的玉石”。这种从古至今延续下来约定俗成的称谓,尽管具有一定代表性,而且长期以来已逐渐为大家所接受和习惯,但是如果从现代宝玉石矿物命名的角度讲,却显的不够严谨。
因此,尽管按照现代宝玉石命名标准,所有主要矿物成份为透闪石的玉石都叫“和田玉”,但是人们为了区分玉质较为出众的新疆和田玉,将这种以矿物成份命名的“和田玉”称为“广义和田玉”;同时,将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和田玉,称为“狭义和田玉”。
从此以后,大量优质的新疆和田玉料进入内陆,一方面从根本上推动了汉代玉器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确立了和田玉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主流地位。
随着中国玉文化的不断发展,现代和田玉的分类要远比古代更为复杂。和田玉按照产状可分为山料、山流水料、籽料和戈璧料;按照产地可以分为新疆和田玉、俄罗斯和田玉、青海和田玉、韩国和田玉和加拿大和田碧玉等等;按照原生矿物颜色又可以分为红、黄、白、黑、青等五种主色调。但是这些琳琅满目的和田玉品种,因其主要成份均为透闪石质矿物,所以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和田玉。
毕竟“和田玉”这一玉石名称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仅仅一百多年,现代科学的玉石命名应当既要尊重历史,又要讲求严谨,而且绝不应当拘泥于条条框框。在明确玉石矿物特征的前提下,同时也要突出玉质和产地,这样会让更多人更为清晰地了解不同产地玉石的综合特征。
比如可以将主要成份为透闪石质的玉石就称为“透闪石玉”,但在矿物名称基础上前缀产地,如:和田透闪石玉、青海透闪石玉、俄罗斯透闪石玉等等。这样不仅标明了玉石的主要矿物成份,同时还可以利用产地对不同玉质特征加以强化和细分,而这样的名称表述似乎更为清晰和直观,也更有利于中国玉文化的推广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