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记忆:生产队在麦场房内挖出了一陶罐碎银

邮箱:3125136050@qq.com


我家的打麦场
作者 郝庆年
我家(莲花寺水峪村)的打麦场在村南城外,七、八分地,东边一小半是我家的,西边一大半是堂叔父家的。一年大多时间都种庄稼:秋季种玉米兼带点白菜、萝卜、辣椒、葱之类的菜蔬;麦季都种大麦或“露仁”(一种无芒的小麦)。这两种作物较一般小麦早熟七至十天,能提前收割,腾出地面做打麦场用。

水峪村 刘焕民摄

打麦场的北面是一条一尺多宽的小径,约二十多米长,尽头是一间场房和一个麦秸集,外面有一道矮墙围着。场房门前有一棵梨树。梨花与杏花几乎同时开放。我们这一带是杏乡,春分前后,漫山遍野都是白色和粉红色的杏花,像一片云雾。大约就因为多,人们并不特别赏眼。可梨花不同,少,虽然也是白色,但白中泛绿,花型大,每一朵花都有一个较长的绿色的花柄,而且好几朵结集成簇。这样一大树花开在杏花海中,仿佛一群烂漫的村姑中站着一个亭亭的、卓尔不群的书香闺秀,很让人眼亮。
场地南面有一棵大的核桃树,老品种,中间空腔,结果不多,但盛夏却造出一大片荫凉。它的西面是浅凹下去的一个较大的坑,坑内长着两株楸树和一株低矮的桐树,树下铺满野草。
场地西面就是我村竹林的北端:两户人家,一户隐在小片竹林中,“一渠清泉从门前流过,几株红杏由墙内伸出”。大概是我七、八岁时的一天傍晚,刚打完场,听到竹林边有蚂蚱叫声,便约了一个伙伴一块逮,他在外边,我钻进林子里。当我快走近叫声时,发现一条核桃般粗细的白蛇昂着头、吐着信朝我爬来,吓得我拔腿就往外跑。由此才知道,蛇的叫声和蚂蚱相像。后来和这家的女主人(我叫“婶婶”)谈起这件事,她说,她知道这条蛇,是他们家的财神。
遇到好年景,小麦长得好,碾场是农人们最高兴的事。上午七、八点钟摊好场(将割放整齐的麦杆抖乱支撑起,便于透气日晒。),十二点左右开始打碾。有的场面大,场伴家数多,牛和碌碡有五、六付。我们家场面小,场伴多是三家,一般就只有两付。碾场时,大人们“捉碌碡”,即站在某处,牵着牛让它拉着碌碡转圆圈。他们戴着草帽,有的还戴着夹腿的茶色眼镜,腰间别一个盛牛粪的笊篱。要把这一场面的麦秆全碾过是比较费时的,尤其是牛,更加慢悠悠的。这时,会秦腔迷胡的就拖长调子哼唧唱着,不会的就逮一句是一句地听着。我和堂叔父就坐在核桃树下专候着倒牛粪;母亲、堂姑和另一家的女孩就等着“翻场”(将碾过的麦秸翻过来再碾)、掰杏瓣,或也坐在旁边用麦秆编蚂蚱笼。大毒的太阳下核桃树荫泛着绿光,格外清凉诱人。

原文来源:网友推荐《乡愁少华山下》

(0)

相关推荐

  • 老家的麦子熟了

    "芒种三天见麦茬儿",说的是一过芒种,就到了每年的麦收季节.虽说已经离开老家多年,但还是会经常想起小时候麦收的场景. 01 割麦 自己第一次割麦子,还是在生产队的时候.那时村里还没 ...

  • 四兴庄村的故事(七):大场面

    本文作者:曹有钱 7 四兴庄村的大场面 单干和互助组的时候,每家每户都有一个自己的场面.把自家种的庄稼收割倒,用牛板车拉回到自己家的场面里,一垛垛垛好.把山药起回来,把来年种的地耕翻好,地里就没营生了 ...

  • 【方志四川•散文】董勇 ‖ 岷山的春天

    岷山的春天 董 勇 春天到了,住在岷山旁,每天清晨,我都要站在窗口听一阵子画眉鸟叫.5点多钟的时候,我便清晰地捕捉到了第一只画眉鸟清脆的啼鸣,似乎总是那只,我快熟悉了它洪亮.绵长.温润而且悠扬婉转的叫 ...

  • 路志宽/记忆里的打麦场(散文)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记忆里的打麦场 路志宽 芒种忙,麦上场. 在历史的长河中,就是这样,总会有一些东西,成为永恒的经典,也总会有一些东西渐渐消失,消失的无影无踪,只 ...

  • 陈新安 | 夏 收

    夏 收 文/陈新安 最近,我从城里回到乡下老家,正是麦子成熟的季节.在庄稼人的眼里,成熟了的小麦,就是庄稼人的希望啊! 我出身农村,对农村和农事活动有很深的情结.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期,我读小 ...

  • 【河南】·【智泉流韵】主编郭进拴最新原创散文《难忘当年割麦忙》

    [郭进拴原创]难忘当年割麦忙 看她,在田里独自一个, 那个苏格兰高原的少女! 独自在收割,独自在唱歌; 停住吧,或者悄悄走过去! 她独自割麦,又把它捆好, 唱着一只忧郁的曲调; 听啊!整个深邃的谷地 ...

  • 【随笔连载】70后农村青年与打麦场有关的青春故事(五)

     (五).有一种准备叫做磨刀不误砍柴工 因为夏收的农具平时很少用,用完就收拾了,束之高阁,夏收前,勤快爱好的农户就会早早的把这些农具提前找出来,修整一下,以防到时候影响使用.现在的很多小孩子都已经不认 ...

  • 华州记忆:挖知了

    挖知了 作者:吉建军 知了是最能代表时光进入仲夏的昆虫了.这是广大关中农村最常见的夏虫,也是最没有杀伤力的夏虫.而我们的仲夏,就是从知了开始的.进入阳历的六月末,知了就渐渐开始爬树了. 我们这些娃娃们 ...

  • 华州记忆之麦秸积

     华州记忆之麦秸积 作者:吉建军 华州产麦,麦秸成为麦子收割之后的副产品,对于农民们来说,麦秸是非常重要的生活资料而绝对不忍丢弃的. 往往在麦收之后,华州的农人们便把这些麦秸集中起来,堆积成小山包一样 ...

  • 华州记忆:撵黄鼠的少年

    撵黄鼠的少年 作者:吉建军 华州人幽默豁达的天性,在言谈中就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遇到家里念书不好的娃娃,就半开玩笑半愠怒地说:"你念啥书哩?撵黄鼠去把你叫上!"念书和" ...

  • 华州记忆:村里的老槐树

    村里的老槐树 作者:吉建军 关中几乎每个村子都有一棵供人们乘凉.歇息.闲谝,集会的老槐树,在夏日黄昏饭后,老槐树底下聚集着一群"吃了饭,没事干"的农人们.他们抽着呛人的纸烟或者旱烟 ...

  • 华州记忆之村遛子

    华州记忆之村遛子 作者:吉建军 村遛子者,游走于乡村的各类人也.在我有限的孩童时期的记忆中,村遛子的印象并不十分深刻,但有幸也遇到过几个,成为这种游走于乡村的特殊人群的弥足珍贵的记忆资料. 我记忆中的 ...

  • 华州记忆:村里娃的早餐

    村里娃的早餐 作者:吉建军 我上小学的时候,农村包产到户刚刚落实,种粮人经历了长期哄不饱肚子的艰难日月之后,总算能够松一口气了,一年到头都吃上饱饭了!这是几千年来从来没有过.且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虽然 ...

  • 华州记忆:村里的小卖部

    网友粉丝福利 村里的小卖部 作者丨吉建军 现在村子里的商店,大都是超市的形式.在至少二十年前,超市在乡村是绝迹的,唯一能够买到日常用品的地方,是每个村都有的小商店. 这些小商店很好认,一般都是临街村民 ...

  • 华州记忆:我的太平峪情怀

    邮箱:3125136050@qq.com 我的太平峪情怀 作者 张发虎       华州五龙山东侧的太平峪,离我家五公里,是秦岭离我家最近的峪口.我和太平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地情 ...

  • 华州记忆:走亲戚

    邮箱:3125136050@qq.com 走 亲 戚 作者 时三文 我们中国人非常注重亲情,每到春节:晚辈都要拜见长辈,送去祝福:兄弟姐妹则:你来我往,互致问候:朋友间更是:相互走访,增进友谊.千百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