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用药误区
误区一、凭感觉用药,根据症状估计血压情况:有的人认为,只要没有不舒服的感觉,高血压就不需要治疗。这是非常错误的。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不一定有关系。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有些人血压明显升高,但仍没有不适的感觉,甚至发生了脑出血,才有了“感觉 ”。高血压是用血压计量出来的,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不能“跟着感觉走 ” 来估计血压。
误区二、不愿意过早服药:很多年轻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后,不愿意服药,担心要一辈子服降压药,降压药会像抗生素一样产生“抗药性 ”,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趁现在症状不重就不用药。这是非常错误。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血压控制得越早,能越早地保护血管,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发病风险,其远期后果越好。
误区三、过分担忧药物的不良反应:一些高血压患者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只要无症状,就不愿意服药,看药品说明书有副作用就不敢服药,出现了不良反应后就自行停药、换药。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做法。要认识到高血压不控制所带来的危害是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降压药的益处是非常明确的,药物的副作用发生率是很低且较轻的。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一般都是安全的,可长期应用。
误区四、降压治疗,血压正常了就停药:有些患者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就认为高血压已治愈,而自行停药。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高血压不能治愈,只能控制。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 对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更严重。
误区五、单纯依靠药物,忽视生活方式改善:部分高血压病患者认为,得了高血压后只要坚持长期、规律地服药就行了。其实药物治疗必须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两者缺一不可。吸烟、过量饮酒、 高盐饮食等不良习惯不加以控制,继续损害血管, 药物再好也难有良效。正确的做法是除合理用药外,必须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误区六、只服药、不看效果:有些人以为只要服药就万事大吉了,不关注自己的血压值,不定期测量血压, 这样不能保证血压长期平稳达标。另外,降压原则强调个体化用药,其中一项便是坚持定期测量血压 并记录,以便掌握用药与血压变化的关系,了解需要用多大剂量或怎样联合用药才能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
误区七、自行购药服用:有些人患高血压后,不按医嘱服药,而是按照病友或药店的推荐用药,或者偏信广告中的“好药 ”;有些人认为价格越贵的药越是 “好药 ”,一味追求那些新药、特药;有些人看别人服用什么降压药有效,就照搬过来为己所用,自行购药服用,这些做法都是盲目性的,有害的,也不安全。
误区八、靠输液治疗高血压:有的高血压患者想依靠输几天液降压。除了高血压急症如高血压危象、高血 压脑病需要静脉点滴降压药,以快速降压外,一般的高血压不需要输液治疗。 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有些人一旦发现自 己血压高了,就认为降压应该越快越好、越低越好。 其实不然。除非高血压急剧升高导致了危险,如主动脉夹层、高血压危象等须快速降压,一般来讲, 降压治疗时必须要掌握住缓慢、平稳的原则, 用药后 4~12 周达到目标值。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易 发生脑中风等缺血性事件,尤其是老年人。
误区九、 过分关注血压数值而精神紧张:部分患者对自 己的血压值过分关注,测血压过频,频繁调整降压 药,反而影响降压效果。人 24 小时血压水平是波动 的,有峰有谷,不同时间段测量血压,其数值有所 不同。而且血压也受气候、心理、身体因素的影响。对此,不能认为是血压不稳而频繁加减药量。
误区十、迷信保健品、保健仪器、“灵丹妙药 ”可根治高血压:不少广告宣称, 某种药物、高科技产品、保健食品或保健仪器能根 治高血压,不必再吃降压药,这些都是伪科学宣传。 目前,全世界尚没有哪一种药物、仪器能够根治高血压。任何宣传的能根治高血压的“灵丹妙药 ”,都 是虚假宣传,干扰高血压的规范治疗,非常有害, 很多人因此而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