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需要培养的是什么习惯?

/有奖读书,请从公众号菜单进入/

今天我们讲《弟子规》中的“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小朋友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即使是很小的事情,也需要去请教爸爸妈妈,不能自己擅自做主。如果什么事情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就有损做孩子的本分。为什么古人要制定这样的规则呢?因为我们每个人,在小的时候,为人处事的是非标准都还不清楚,由着自己的性子做事,很容易出错,也很容易惹祸。爸爸妈妈社会经验丰富,多向爸爸妈妈请教,就会避免一些错误的发生。关于这一点,还有一个很有名的历史故事。

在晋朝的时候,有一个小孩子叫做周处。他的爸爸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将军周舫。周处小的时候他的爸爸就去世了,他的妈妈非常溺爱他,所以周处养成了一身坏毛病。周处天生臂力过人,力气非常大,又练就了一身好武艺。他就倚仗着自己的武艺高强,到处打架斗殴欺负人。当地的老百姓都非常怕他。就给周处编了一个顺口溜,说:“小周处,体力强,日弄刀弓夜弄枪。拳打李,脚踢张,好像猛虎扑群羊。吓得乡民齐叫苦,无人敢与论短长。”当时,当地的山上有一只伤人的老虎,河里有一条吃人的蛟龙,人们就把周处和老虎、蛟龙一起称为当地的“三大祸害”,简称“三害”。

有一天,周处到田野里去游玩,看到田野里庄稼长得很好,可是乡亲们脸上没有一点笑容。他就问一个老汉:“现在是太平年月,今年又是个好年景,为什么大家没有一点高兴的样子呢?”

老汉叹了口气,说:“今年年景倒是不坏。可是乡里的“三害”还没有除掉,我们怎么能快活得起来呢?”

周处听说乡里有三害,就说:“是哪三害?你告诉我,我给你们去除掉!”

老汉说:“南山上有一只白额猛虎,长桥下有一条蛟龙,这两个畜牲害死了不少人命,这是两害。那第三害……”老汉说到这里,望了望周处,又叹了口气,说:“那第三害,就是你呀!”

周处一听老乡们把自己和吃人的猛虎、蛟龙一样看待,又是惭愧,又是难过。他回到家里,想了又想,最后下定决心为乡里除掉这三害。

他带着弓箭,跑到南山上射死了白额猛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周处与蛟龙一起漂游了几十里远。经过了三天三夜,同乡的人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大家就聚在一起互相庆祝。周处最终杀死了蛟龙,从水中钻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死了而进行庆贺,就下定决心痛改前非。

周处去了吴郡,找到当时的名士陆云。周处把自己的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且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担心自己以前的岁月已经荒废,怕最终也不会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早晨听到了圣贤之道,就是晚上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如果有了志向,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从此改过自新,最终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将军。

周处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知道错了一定要积极改正,“浪子回头金不换”。同时也告诉了我们一个现象:就是人在小时候,如果率性而为,由着自己的性情做人做事,就很容易犯错。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漫长的自我修炼的过程。这个修炼主要是和自己的不良性情和坏的习惯作斗争,最终管束好自己的各种行为。这样的修炼是有行为标准的,每个人在小时候都不知道这些行为标准。因此,小时候都是凭着自己的性情去和人打交道。遇到自己喜欢的人和事,就会特别积极主动,即使被人骗了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遇到自己看不惯的人和事,不管对自己有没有帮助都去远离;甚至有的小朋友会凭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去攻击别人。这些都是错误的做法。那正确的做法在哪里呢?就在自己的父母那里。所以《弟子规》才规定:遇到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都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尤其是自己不能判断对错的时候,千万不能擅自自作主张。这就叫:“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乾訸书苑有奖读书活动

增加"学力"可兑换奖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