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原创 | BBC真实跟踪记录:出身普通的孩子如何突破阶层壁垒?
前不久,BBC发布了跟拍14个孩子童年的纪录片的结果——富家子弟对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安德鲁从小想上查特豪斯中学,再进入剑桥,长大成为律师。
后来,他一路读完名校,28岁时成为事务所律师,35岁时已经是一名事务所合伙人。
其他大部分富家子弟也顺利进入剑桥牛津,复制着父辈的精英之路,垄断社会的优质资源。而大多数贫穷家庭出身的孩子依然重蹈父辈命运,西蒙做了搬运工,杰姬靠领取救济金生存,琳恩经历了失业,她的孩子也早早辍学。
看到这,网友纷纷感叹:“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原生家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出路。”
但是,其中有一个叫尼克的孩子,在乡村长大,却在21岁考上牛津大学,28岁时已经移民到美国做核电研究,成功打破了阶层壁垒!
也许在富裕家庭长大的孩子出生起点就很高,成功概率比较大,而身在底层的孩子就一定会重蹈父辈的命运吗?打破阶层壁垒到底有多难?
中国有部纪录片叫《出路》,导演也跟拍了不同阶层孩子的成长。
来自山里的马百娟从小热爱学习,梦想着到北京上学。她的父母却说女孩子都是别人家的,书不用读太多,够用就行。
小镇青年徐佳是个高考复读生,复读了三次,父母仍把高考当做是唯一的出路,因为没文化,他们在城市打工受了很多屈辱,就算爬着也要让孩子有书读。
在北京出生的袁晗寒从小上最好的学校,17岁便退了学,开酒吧,在性用品店卖东西,她对未来没有规划,只要不饿死就行。父母则支持她发展一切爱好。
3年后,马百娟早已退学,过了几年,嫁给了自己的表哥,和其他同龄人一样早早怀孕,重复着父母的生活轨迹。
徐佳后来实现父母的愿望,考上湖北理工大学,几经周转,才找到工作、结婚、买了房,从此在武汉站稳了脚跟。
袁晗寒则在出国留学归来后开了一家公司,生活依然优越富足。
从哪里来的,又回到哪里去。
命运似乎早就按照出生的阶层给每个人安排好了归属的位置。
想要打破阶层壁垒真的很难很难。
但在这个过程中,却有人成功逆袭,他的父母到底是做了什么呢?
闯进北大的女孩王心仪说:“我来自一个普通但对教育知识充满执念的家庭。母亲说过,这是一条通向更广阔世界的路。从那时起,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便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中。”
从小来自贫穷的农村家庭,身处高考竞争在全国首屈一指的河北省,面对清华、北大在农村及贫困地区极低的录取率,王心仪坚信母亲的话,通过读书,从“寒门”成功跃进“龙门”。璀璨的未来大门向她伸出了橄榄枝。
身在底层,跃入龙门,要冲破多少藩篱枷锁,却有不少人像王心仪一样脱颖而出。
这让我不禁感慨:
人生正如一条漫长的跑道,原生家庭的不同,决定了每个人的起点就不一样,但一时的领先不代表着永远的胜利,一时的落后并不意味着毫无希望,奋起直追,说不定你就是那个笑到最后的人!
宋庆龄曾经说过,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最深。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
没错,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一辈子的。但身处底层,家庭条件不好,怎样才能助力孩子的教育呢?
教育界有一项研究表明:家长参与和儿童学业成就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系。也就是说父母越关注孩子的教育,孩子的学习越有进步和提高。
有一次考试,班里有个小男孩成绩不合格,让我出乎意料。
他平时做的作业准确又及时,到了考试却一答三不知,当我询问家长是否了解过孩子作业情况时,对方回答:“当然有啊,我光送他去辅导班就花了不少钱呢!”
还有些孩子每次拿到考试成绩后,没有给爸爸妈妈看过一眼试卷,而是拿给自己的辅导老师签名。因为家长没空过目,就让辅导老师代为签名,这一幕令人惋惜。
父母误以为在投“钱”上狠下功夫,就是重视教育,把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机会都给了别人,孩子的学习依然效果没改善。
他们往往忽略了,只投钱的家庭教育效果事倍功半,对于成长中的孩子,还要投入大量的“关注”。
著名情感节目主持王芳年要拍1000期节目,还要管理100多人的公司,常常忙得不可开交。
她在女儿7岁时发现,孩子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成了倒数。
当她静下心分析原因,发现是自己忙于工作,忽略了对孩子学习方面的关注。
于是,她开始想方设法,坚持每天早点回家,陪孩子写作业,再坐车回台里工作。
女儿的数学不好,她就教女儿发现运算窍门,她还编了“清代皇帝小歌谣”、“中国陆地邻国小歌谣”等很多歌谣和游戏帮助女儿巧学活用。
现在,女儿的学习成绩突飞猛进,自学能力也大大提高。
关注孩子的学习,更能使孩子进步。
得到父母真心关注的孩子,会把学习当做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去认真对待,学习态度更加积极、明确。
即便孩子暂时没有领先,却披上了一件坚硬的铠甲,更容易冲破学习障碍,打破自身壁垒。
投入教育,关注孩子,便是父母现在能给孩子插上的最好翅膀。
网上曾流传着一组令人意味深长的算式:
努力的孩子 + 努力的家长 = 成功的孩子
不努力的孩子 + 努力的家长 =成功的但是费点劲的孩子
不努力的孩子 + 不努力的家长=完蛋的孩子
优秀的孩子 + 不着调的家长 =可惜的孩子
无论怎样,努力的家长栽培出来的孩子不会差到哪里去。
莫言说过,其实父母对孩子潜移默化式的教育,要比学校和老师深刻而直观的多。 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用心的父母。
做用心努力的父母,首先是做好孩子成长背后的监督者。
周杰伦在做客谢霆锋的一次节目当中提到,他从4岁开始就学弹钢琴,还被妈妈要求每天至少练2个小时。小时候的他非常好动,根本坐不住。妈妈就会拿着藤条,坐在一旁督促他练琴。当时的他觉得很痛苦,无法理解妈妈。长大了才知道,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喜欢玩乐,害怕拘束、责罚是孩子的天性,但这不意味着父母要放松对孩子的要求。
爱是严的基础,严是爱的体现,给孩子必要的监督,才能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
做用心努力的家长,还要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引领者。
今年考入北大的河南中牟学子闫甲祥来自一个贫穷的家庭。
父母亲都已年过半百,仅靠种地为生。
家里虽有一处安置房,却没有像样的家电,连地砖也没有贴``````
因为穷,他一星期只花20元,买得最贵的只是一个馍夹菜;因为穷,有人当着他爸妈的面嘲笑,让儿子上大学毕业还不如去富士康打工!
闫甲祥的父母虽然没有文化,却不想阻断孩子成才的机会,始终坚定地支持孩子读书。
而他最终以649分的高考成绩为父母痛痛快快争了口气。
闫甲祥的成功,靠的不仅是自己的勤奋努力,更是和父母的支持、重视分不开。
这对父母虽然没法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环境,却能立足高远,支持孩子,引领孩子,最终帮助孩子打破阶层壁垒。
他们,是胸怀格局的父母。
胸怀格局的父母,三观正,眼光长,他们能透过现实的井底,放眼未来的长空,在思想上为孩子的成长燃起希望之光!
心理咨询师林信洁说:“处于方寸之地,也要将眼光看向方寸之外更广的地方;平台再小,也要放大你的格局。”
做胸怀格局的父母,即使身居陋室,也能在精神上为孩子建立一座宏伟的王国,让孩子走向更广阔的的世界!
原生家庭的起点如何,我们无法决定,但是未来的终点到达何方,父母和孩子可以从这一刻开始努力。
愿孩子们攀着父母用心铺设的阶梯,在未来的路览尽山河、风光无数。
作者简介:猫耳朵 90后姑娘,一手教书育人,一手写作提升。努力养成阅读、运动、旅行的三大好习惯,体验多彩人生。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编者删除
精彩原创:
心理美文| 15岁女孩告白72岁爸爸:哪个瞬间爸妈的爱让你突然觉得特感动?
热点关注丨北大“学神”涉嫌弑母被抓:培养孩子具备这个能力,世界才有希望
心理美文丨92岁老人探望70岁儿子迷路:他可能忘了全世界,却唯独没有忘记爱你
婚恋情感丨秦沛婚姻观引网友大赞:低质量的婚姻不如高质量的单身
点一下在看,就多了一份被看见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