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成功的人“不猜天意”

王阳明的心学历来被人们所推崇,清朝名臣曾国藩便直言他“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至于功劳姑且不论,但其“开出新风气”是毋庸置疑的。在王阳明心中,人人都是有良知的,想要修身齐家成就一番事业只需要“致良知”也就是跟随良知而行动就好。因为那些让人们魂萦梦绕的清净光明的本心其实就是良知,而这是不需要从外求取得,就如“孝”而言,在他看来自己感到天冷随即想到父母的这种自然而然的心迹就是良知。一个人只有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良知才能清晰地认识自己,也只有这样才能不被外物所迷惑而知行合一。

王阳明晚年的时候,弟子就曾问他人在年迈之时是否要知命而退,王阳明说“不猜天意,不问人心”,在他看来任何事物都应当从心出发,如果本心壮心不已那就跟随本心而老骥伏枥,所谓“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说的便是此心如虎,与天命无关。

四十五岁时常让人心生惆怅,对常人而言,他介于中年和老年之间。这个年纪是否意味着生活激情的褪去?显然不是,孔子一句“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很好地证明了这个年纪的价值所在。所谓“不惑”正是说这个年纪将不再迷惑于外界五花八门的欲望,而对事物的本质洞若观火。四十五岁家业也成,经过风浪,识得人心,对起伏无常的人生更多的是从容与睿智。不仅深谙人情世故,对社会的发展规律也能了然于心。正是源于对人事变化与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才使得自己能够将更多的责任一肩挑之,对内安家不乱于心,对外报国不惑于行,在是非并存的污泥中心明如镜,在荆棘丛生的旅途中游刃有余。

四十五是否应当知命而退,显然不是也当然不行,尤其是当下这个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时代,此时无论是面对事业还是家庭都依旧任重而道远。四十五已然走过人生的一半,所谓闭关修炼也正是功成出关的年纪,看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吃透了人间的酸甜苦辣,积累了足够的财富与智慧。没有体力与敏捷的消耗正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时候,所谓物竞天择各司其职,何须因为体力的下降而感到顾影自怜。所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不过是明珠蒙尘功高不赏罢了,我们更应该记住的是他们老骥伏枥时力拔山兮的身影。

有了四十五年的厚积薄发,此时出山正当气势如虎得心应手。再看历史上那些大器晚成的人物,姜太公八十年里贩夫走卒勉强度日,百里奚七十年里甘做奴隶乞食而生,晋文公流浪19年苟且偷生,是什么使他们坚持,唯心不老壮志未泯而已,顺天安命焉能如此光芒万丈。跟随本心而致良知何须担心因为年老体衰而一事无成,只要此心不老便是青云常在,只要壮志不渝成就只争朝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