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与木星之间为什么会有小行星带?
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是一个行星碎裂而来这种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存在着一定的科学道理。因为其他行星之间的距离都处在一个平均值内,但是唯独火星与木星之间存在着一个比较大的空隙。直到18世纪中期,德国自然科学家提丢斯发现,如果将0、3、6、12、24、48、96数列中的每个数加4后的结果再除以10,其结果就是各行星间的平均距离。
计算得出:
(0+4)÷10=0.4(水星距离太阳实际0;387天文单位)
(3+4)÷10=0.7(金星距离太阳实际0.723天文单位)
(6+4)÷10=1.0(地球距离太阳实际1.000天文单位)
(12+4)÷10=1.6(火星距离太阳实际1.524天文单位)
(24+4)÷10=2.8(?)
(48+4)÷10=5.2(木星距离太阳实际5.203天文单位)
(96+4)÷10=10(土星距离太阳实际9.56天文单位)
如上面计算可得知,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应该存在着一颗体积大小与火星和地球差不多的行星才对,但是这一区域却是完全被小行星所覆盖。但是这一区域如果当初真是一颗行星的话,它又是怎么变成小行星的呢?
天文界对此有两种说法:
一是拉伸论,这一理论认为是火星与木星引力相互作用下将其拉伸撕碎。这种说法不太站得住脚,如果能被木星和火星的共同引力撕碎的,那么该星体的体积和质量应该还要比火星要小,但是根据小行星带上小行星的总量来说,这颗星体的体积应该和火星差不多。其次是火星和木星因为自转和公转速度都不一致,三颗星体很难同时出现在同一位置。
第二种说法的碰撞论,一些学者认为,火星与木星之间的那颗行星的体积还要比火星要小,然后与外来的质量和体积都相当的行星发生碰撞,而且导致了两者都支离破碎,形成了现在小行星带的模样。
如此说来太阳系可能真的在最初就有一颗行星在火星与木星之间,那可能就是科学家一直苦苦寻找的第九大行星,但是现在已经支离破碎了。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一直以来都是威胁地球生命存在的隐患,据说6500万年前的那颗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很有可能就来自于这个小行星带。不过由于我们的木星的体积和质量足够大,才能控制这些小行星按照自己的运行轨道围绕着太阳公转,但是百密也会有一疏,偶尔也会有一两颗不受控制的。我们人类更应该努力发展科学技术,在危险来临之前未雨绸缪。